现如今,各类教育课题较多,教师参与度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部分课题组“沉”不下去,没有开展高质量的研究;部分能“沉”下去的课题组其研究成果却没有“浮上来”,成果不被使用。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浪费了教科研资源,也影响了教科研生态。如何让课题组“沉下去”,如何让有价值的课题成果“浮上来”,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新课题。

一、原因分析

申报的课题能被立项,是每一个课题组的心愿。但部分课题被立项后,课题组不能踏踏实实进行研究,部分扎扎实实进行研究的课题成果却不一定能够“浮上来”,难以在教学实践中被使用。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以功利心态进行课题研究。部分教师的课题研究并非出于解决教育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没有从事教育科研的专业自觉,只是为了评职称或申报奖项,他们只需要拿到结题证书,对踏实参加研究兴趣不大。当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目的只为获得结题证书时,就不会有沉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的研究状态,更不会产生对教育教学有用的研究成果。

课题管理业务含量不高。对教师立项课题的管理有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课题组织单位,例如省市教科院(所),在组织相关课题研究时,承担着业务管理职责,决定着课题能否立项及结题;第二层级是教育局的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辖区内各所学校的课题研究;第三层级是学校的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这三个管理层级中,与各项课题及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距离最近的是学校的教科研管理部门,但很多学校的教科研管理部门更注重材料管理,业务管理较为欠缺。

结题鉴定把关不严。长期以来,课题立项较难,但是,立项课题无论研究情况如何、无论是否研究出了真成果,结题鉴定都能通过,基本都算结题。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课题从立项到结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结题鉴定把关不严是因为无论什么层级的课题,过程管理基本都在学校,学校在组织结题鉴定时把关不够严谨。

二、如何沉下心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组“沉”不下去,研究成果“浮”不上来,不仅浪费了教科研资源,而且破坏了学校的教科研生态,对教师的科研精神及研究态度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一)相关单位及学术组织要“沉下去”

如今,课题研究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及校级四个层级,每一层级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教研室课题等多个分支,无论哪一层级的哪一个分支,大多以两年左右的时间为周期开展课题立项工作。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具备课题研究能力,当大量的课题立项通知发到各个学校时,势必导致很多不具备研究能力的学校及教师“赶鸭子上架”承担起研究工作。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有真正的研究,很难产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因此,相关单位及学术组织要“沉下去”,经过认真调研,合理界定教师课题研究的数量及周期。

(二)学校的教科研管理部门要“沉下去”

有什么样的管理导向就有什么样的课题研究样态,学校的教科研管理部门能否“沉下去”,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科研管理部门如何“沉下去”?首先,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教科研管理部门的全体人员都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课题研究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的管理;其次,教科研管理部门要与各课题组保持深度的专业联系,例如研究进展如何,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化解;最后,要助力课题组将研究成果在校内使用,对使用效果较好的课题,搭建平台向校外推广。

(三)课题组如何“沉下去”

关于课题组如何“沉下去”,需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向哪里“沉”,二是如何“沉”。

1.向哪里“沉”

教师的课题研究应以实践研究为主,即使是理论研究,也要以教学一线为研究场域,在实践中提炼理论成果。所以,课题组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要对自己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及怎么研究有清醒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做材料中走出来,让自己的双脚牢牢站立在教学一线,“沉”到教学一线、“沉”到课堂、“沉”到学生中、“沉”到产生教育问题的现场。

2.如何“沉”

课题研究的实质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的研究态度。所以,每个课题组要以坐得住冷板凳的态度,扎扎实实“沉下去”。首先,摒弃浮躁和功利心态,只为解决教育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把教育实践中的难题作为课题选题;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不搞形式、不玩花样、不做没有用的材料、不填没有用的表格,以解决教育问题为目的,踏踏实实做调研、查文献、优化教育实践,研究出对教育教学有用的成果;最后,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研究。

三、让研究成果“浮上来”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当课题研究成果“浮”不上来,只是被写在纸上、藏在纸堆中,这样很难产生真正的研究成果。

(一)如何让实践研究成果“浮上来”

以“规范学生网络语言”实践研究为例,目前,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喜欢使用网络梗的人越来越多,部分青少年不仅喜欢在网络空间上使用网络梗,还喜欢在口语及网络空间中创造网络梗,网络烂梗越来越多。网络烂梗的出现,不仅影响青少年对美的鉴赏能力,而且对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教师开始进行实践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课题组认为:要让青少年远离网络烂梗,仅从规范网络语言这一层面去努力远远不够,应从提高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文明程度入手,学生的语言文明程度提高了,网络语言的使用自然就规范了。

研究成果有了,如何让该成果“浮上来”?首先,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任教班级告知学生们这一研究结论,让学生对网络烂梗有鉴别能力。然后,在各自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语言文明能力作为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并鼓励学生利用学科思维,创造有寓意、有思想深度的学科网络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语言文明程度得到一定提高后,再在全校范围内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二)如何让理论研究成果“浮上来”

课题研究理论成果大多以论文、论著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以研究报告为例,很多课题的研究报告都在一万字以上,但研究报告里写了什么,有哪些主要结论,除了课题组成员,几乎没有其他人知道。为了让研究报告有用,应对研究报告进行提炼,将主要内容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出来。也应以论文的形式,将研究报告在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题研究成果“浮上来”、用起来。

课题组“沉下去”与研究成果“浮上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课题组的“沉下去”,就不可能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浮上来”。无论是教科研管理部门、学术组织、学校,还是教师个体,只有“沉下去”,才能找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研究出真成果。只有真成果,才能“浮上来”,才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南湖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