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163622405-45-befe2.jpg_scale.jpg

“双减”工作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广大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双减”不是减责任,而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塑造“学校学文化,家庭养人格,社会学做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一、“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双减”

落实“双减”,教师的教育责任加大。学校教育侧重在知识教育、文化教育,教师是落实“双减”的具体实施者,真正落实到每个环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从整本书入手,以单元进行教学设计,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研究学生每节课学什么,研究教材每节课教什么,怎样通过教师传递的桥梁,让学生获得文化素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认真设计作业清单。设计有层次、有效果、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启发学生有兴趣探究学科知识,让问题在学校解决。认真辅导完成作业。作业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反馈,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让不懂的问题不带回家。

二、“多彩社团”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双减”

为落实“双减”政策,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应当实行多彩的“五育并举”课后服务,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课程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得,在快乐中学习。打造多彩社团课程,以润德、启智、健体、大美、劳创为核心,开设红领巾润德讲堂、养正启智学堂、多元健体运动、大美美育基地、劳创体验空间等社团活动,让多彩课程“看得见、摸得着、能探索、有意义”,开启“听、看、做、悟、创”的体验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科学、人文的完整认知,让学校成为是师生生活的花园,成长的乐园,求知的学园。

三、“家庭教育”涵养学生人格,奠定“双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家庭教育肩负着国家发展使命。在家中没有了完成作业的各种矛盾,孩子更加需要家长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友爱心、道德心、责任心的完善人格。

四、“社会教育”培育合格人才,回归本质

新时期的社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要为儿童提供纯净、安全的公益性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等,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向学生免费开放,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多样性的共享教育资源。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成长为从“小我走向大我”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格言:美由心生,绽放生命。

“美”是审美,“心”是情感,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贴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学习环境创设开放自由的艺术探究空间,培养具有观察美的眼光、感知美的心灵、鉴赏美的品味、创造美的双手、表达美的语言、应用美的能力,绽放每个生命的精彩。

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文化润泽心灵。“虎娃”张敏仓名师工作室,以“继承、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打破课堂教学边缘,将教育与文化、生活、学生天性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激发对文化自信、文化理解的认识,体悟国家认同、家国情怀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八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