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语文老师,我是认真的
作者:邓爱华
发布时间:2023-10-08 20:45:28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语文是什么?
有人说,她是潺潺的小溪,语文人就是溪边的漫步者;也有人说,语文是一片花海,语文人就是花海中的徜徉者;更有人说,语文是巍峨的高山,语文人就是执着的攀登者。
语文,就是这样一个美好,包罗万象的词语。而语文教师,也便成我们自身一张文艺浪漫而优雅动人的名片。一枝一叶,一花一草,一山一树,一星一月,都跑到了我们的课堂中、落在了课本上,洒在了文字间,走进了孩子明亮的眼眸里。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非常乐意看到儿童在精神上的成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放在小学教育里很合适。因为,灵魂的塑造,就应该从小萌芽,在每一间教室里成长。
当语文老师,我是认真的。您呢?
一、认真,教好语文
1996年夏天,我从城固师范学校专业毕业,成为了一名山区小学老师。一杆摇摇欲坠的旗杆,两排砖木结构的平房,九个老师,五十多个学生,离县城一百多里的洋县花园乡完全小学,成了我当老师的第一站。
那年,我还不满十八岁。
山区教师少,学校为我排了两个年级的数学。可是,我朝思暮想教语文,时不时就去找校长。“那你就带复式班,二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你可以吗?”就这样,我成为了上个世纪最后一批复式班老师,同时,也成为一名正式语文教师。
为什么这么想教语文呢?我想,这应该和我的成长有关。我出生在洋县农村,从小与乡间相传的民间故事和童谣,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语文载体。我的父亲,也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特殊的半教半农的民办教师时代,他的带娃模式就是:他上课我在教室后面听讲;他教朗读,我就跟着牙牙学语;他写板书,旁边就是歪歪扭扭的粉笔;据说口齿伶俐的我,两三岁的时候,就常给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们背古诗、讲故事。
幸运,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生长大的我,并不富裕的家,因为有了当语文老师的爸爸,家里从不缺少书。记忆中家里被父亲视若珍宝的三本书就是《百家姓》《三国志》《中外文学作品集》。我在乡间小镇度过童年和少年,当时镇上唯一一家可以租书小书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我在那家书店里读了《简爱》《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这些文学著作,也认识了琼瑶、三毛,张爱玲。那些人物和台词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所添加的一笔色彩,成为我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如何获得灵魂的厚度和精神的愉悦,以及对自我的认可呢?我觉得,语文,对我的滋养,功不可没。
所以,我义无反顾的想做一名教师。
并想和我曾经遇到过的语文老师一样,上好语文课,带领孩子走向幸福,走向精神的成长。
所以,长大我就成了你。之后,我认真地教好语文,敬畏我的讲台,热爱每一个属于语文教师的40分钟。一年级识字课《菜园里》,我前往菜市场,将黄瓜、豆角、南瓜搬进讲台“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又把孩子们带进菜园,看“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语文教材的带货能力很强,美食美景美文,为了做好体验,我和他们一起跟着课本去旅行,讲完《望庐山瀑布》,我亲历三叠泉;《黄山奇石》成为孩子们假期打卡的热点,《索溪峪》真有那么“野”吗?不妨去走走;为了一解《藏戏》秘密,坐着火车去拉萨;《山中访友》,村子后的那座山就是最好的体验,住着大自然最亲密的朋友;学语文,跟语文学,我一直与众不同地认真。
但现实很快就也给我泼了冷水,我被投诉了。原因是我要求学生天天坚持阅读,写日记,家长觉得难度太大。回头看那个时候,其实我可以理解自己,因为我真的从读写中得益太多,我也因此太想把这种收益分享给学生。初心是没错,但当时的我却不知道,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给高年级的学生布置作文题。比如,每个孩子都要写《这一次,我真感动》这类作文,写多了,他们就写疲了。很多孩子在与作文的爱恨纠葛中还常常胡编情节,妄图以此感天动地,从而获得高分。比如说,作文里常见的雨夜看病情节,关键词如下:大雨、夜晚、我、高烧、没车……妈妈们总是这样被“安排”。这种作文的主人公,都虚构上了各种悲惨人设,就是怎么惨怎么来,这就是孩子们眼中的“以情动人”。
除此之外,为了写好作文,小学生的素材套路更是全国统一:天南海北都在扶老奶奶过马路、公交车上都在给老爷爷让座、公共场合都在拾金不昧……不管在哪里,不管在做什么,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胸前的红领巾变得更加鲜艳!
怎么办?怎么教?没有学会,却学废了。我是语文老师,我们要真情实感,我们不是文字游戏,神剧导演。别让“套路”套路了语文。
认真教、认真改、认真练。这些年里,我不仅带着孩子们写了很多有趣的作文,也尽力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到这门学科的博大。在学古诗词时,我们带孩子追《古诗词大会》,唱《经典咏流传》;学习现代诗,我们一起叩响诗歌的大门,出班刊诗集,仿佛回到上个世纪末我在师范做文学社的美好时光;为了写好想象力科幻文,我们去看《流浪地球》,读刘慈的新《三体》。作文本当面批,在课堂里朗读,编印作文报,制作了作文公众号。
同事说:你也太认真了。
是啊,凡事就怕“认真”二字。谁,让我是语文老师呢?
语文老师,要走两个极端,一是“要把小孩当小孩”,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二是“不把小孩当小孩”呢?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言谈时倾听他们,在交往时欣赏他们,把他们当成和自己平等的大人那样来对待。
不要小看小孩,他们的灵魂里有值得我们大人为之惊叹的深度。有一个五年级的主题作文是“怀念”,可以写任何逝去的、自己缅怀的事物。有个女生写的是她家那只去世的猫,她是这样描述它的外形的:
“在我的记忆中,乱蓬蓬而滑稽的毛发和深褐色而无神的眼睛就是它最后的样子。”
她是这么怀念它的,她这样写道:
“我再不难过,因为它会在天上看见我,我希望它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有一个真正不被束缚、自由自在、没有流浪的新生活。”
11岁的少年尝试对生死的理解,从中流露的温情令我感动。
是这样的,做语文老师,我们常感叹自己不如一个孩子,感叹一个孩子的思考竟然如此盛大。我非常乐意看到儿童在精神上的成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我,刚才讲过的话。也是我认真做语文教师的初心和追求。
上一周,我参与了陕西省教学能手评赛活动,一位老师执教四年级童话《海女儿》,当讲到小人鱼手握匕首,却不忍心刺向王子,而自己化作泡沫时,老师很套路地让孩子回答“你从这里感受到小人鱼的哪些优秀品质?”然后匆忙地归结为“善良”并板书。
结果,课堂的意外发生了——有孩子举手说:“我不认为她仅仅是善良,因为她爱王子,这是她对爱的牺牲和奉献。”立即,有同学补充:“爱,是应该有牺牲精神,但是不能盲目。王子根本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她这种牺牲是愚蠢和不值得的,因为她还有姐妹,还有伤心欲绝的祖母在等她回家。其实,可以有更好的方法。”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这就是现在的“小孩”,他们的见底确实超越了老师。能见证少年心灵的成长,而且是最真诚、最勇敢、最渴望知识的心灵成长,并且你还能在其中推动他们,这是身为语文老师的莫大荣光。
因为,做语文教师,我是认真的。
二、认真,修炼语文
你不学习,就会被你眼里的“小孩”拍在沙滩上。
2003年,经历八年乡村教师生涯后,我调入了洋县南街小学。这所县直重点小学,名师荟萃,声名远播,刷新着我的认知,也激发着向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进发的热情。
那一阵子,我求知若渴,到处去听课,四处奔走:本校的、外校的,公费的,自费的。可听了两年,我发现自己教学水平,似乎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长进。特别是,担任新课程试验班教师以来,并没有“观千剑而识器”的视野,却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茫然。我常陷入苦恼——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或是东施效颦,或是浮光掠影?一位专家说,原因就是——你听了太多的课,学了太多人,所以,你失去了自我。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啊,听太多公开课,犹如矗立在五光十色的舞台——
听这位老师,激情!
听那位老师,诗意!
再听另一位老师,简约!……
就如同尽享了饕餮大餐的快感,却没有研究烹饪之道的反刍。我醍醐灌顶,开始寻找和自己教学气质契合课堂,慢慢听,细细想,从模仿开始,走向创造,再回归自我。
2011年,那是一个火热的夏天。中断十年的陕西省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拉开帷幕。我成为这一届的第一批出线选手。学教语文,教好语文,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必须扎根在课堂上。而这次比赛,就是对我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的最好考量。
且不说十年磨一剑的漫长等待,三个月与书为伴的寝食难安;
且不说临阵教材改版,个人准备不急的突如其来;
却犹忆,名落孙山、抱憾而归的身心疲惫和满目憔悴。
于是,从头再来,再战一年——
且不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我加压,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求知若渴。
且不说,二进赛场的道阻且长、再入古都的踌躇满志;
却犹记,华丽复活,小组夺冠的如释重负和扬眉吐气。
这,就是语文的冷暖自知;这就是语文教师的爱与哀愁。
“初恋般的热情,宗教般的意志”。把自己当成语文的信徒,是信徒,就要在朝圣的路上不回头。当世界真假难辨的时候。所幸,我们还有语文、有文字,有诗歌,有远方,比如:
嬉笑怒骂皆发自诚心;颔首应允亦源于真情;热情拥抱必眼含热泪;因为语文,我们会以更理性地选择心灵的皈依,选择了更友善充满爱的世界,选择了与所有挫折握手言和。
成为语文老师的这些年,一直执着,一直学习,一直认真。也遇到很多尺码相同同路人。比如,今天与会的我的学代导师牛文明博士、万敏杰老师、语文路上的好伙伴杨安平、吴伟、房卫华、周亚梅、杨杉、王艳丽、刘波等等很多一路故事一路修炼的他们,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我们一路走来成为一家人。感恩遇见,感恩语文,是你们的陪伴、鼓励,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从汉中出发,到西安,到上海,到北京,做心中有梦、勇敢追梦、终能圆梦的“语文达人”。
因为,做语文教师,我是认真的。
三、认真,研究语文
2014年9月,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邓爱华老师工作坊正式挂牌成立。平台的提升,事业的改变,导师的引领,让我开始走上语文学科自觉的专业研究之路。
通过“校内师徒结对,县内送教下乡,室内培训讲座,省内网络研修,全国交流推广”的五层递进式打开工作思路,努力打造“有理想愿景,有专业水准,有成长阶梯,有辐射效应”的四有团队。在线上,建立网络工作室,开着直播课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在线下,我和团队的足迹走遍了陕西的山山水水,智慧洒遍了教育的点点滴滴,最远到达榆林神木、安康岚皋和三省交界的宁强青木川,所跑路程共有两万多公里,近万名教师聆听了我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开展送教送培、山区支教、教育帮扶等活动,深入乡村山区学校一百余所,十几位教师与我结为师徒。
白雪儒、张静平、刘璐是我近两年的新徒弟,三个90后。2018年刘璐顺利考入西安高新;2019年白雪儒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2020年新入赛场的张静平也已省赛出线,本周还要代表汉中去参加陕西省的思政课大练兵活动。现在,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没有在一所学校。但凡,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教学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问师”。有时,是在清晨一睁眼,有时是在凌晨,有时是在电话里,有时是被堵在路上……每当看到她们取得成绩,每当看到她们绽放在讲台上,我就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骄傲和感动,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这是来自教师的另一种职业成就。因为我看到了语文的传承,看到了属于90后新生代的蓬勃向上、积极阳光的语文时代,正在来临。
因工作需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听课后自然要评课,评课怎么评?是教给老师上好课的一招一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教”,还是基于课例,和他们讨论“为什么这样教”?我选择了后者。我们一起备课、磨课、观课、议课,开发积累了若干优秀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是语文教师和学科对话的媒介,承载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见解。以至到现在,我都习惯于拿具体的课例和老师们对话,如果没有亲自参与研磨的案例的支撑,我坐在讲台上给老师们做讲座,点评课,发表高谈阔论时,会因缺少底气而惶恐不安、甚至心生愧疚。
一直在讲台,尽管现在当了校长,依然以“主教+助教”的方式坚持带着语文课。课堂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所,身心安放之处——我相信,至于语文教师,身心安放是吾家。
做课堂做久了,评课和讲座亦是轻车熟路,却也容易随意发挥,不严谨的臆断和经验式表达不经意间多起来。于是我开始加快向书本、向理论学习的步伐,申报了主持专业课题,搜集文献、设计方案、分析证据、反思提炼中,一路辛劳、一路收获,近三年先后撰写三十余篇论文案例各级获奖或发表,教育的见地可能浅薄,但思考却在逐渐厚实。
特别是统编教材全面实施以来,以前的很多从人教版而来的成果、课例、经验又面临着挑战;即使看似未变的课文素材,也难免“穿新鞋走老路”。革新、研究、实践,只坐而论道是不行的,要起而行之,其间有苦思而不得的焦灼,也有化解困惑的豁然。做课题时思考过了,读文献时反刍过了,写文本时淬炼过了,于是,与老师们言说交流时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研究、每一个观点都有来历。在读、写、做一体化推进中,我确证自己生命的价值,收获职业的尊严和快乐。
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因为,做语文教师,我是认真的。
尾声
教学语文久了,就越会追问: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师是谁?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不能不认识你自己,认识你所执教的学科,识这份职业也好,事业也罢带给你的人生价值。
见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曾经我们都是快乐单纯热爱语文的那个小孩,生活让我们一路颠簸,带走了我们纯白校服、长发单车、校刊诗集、作文本和成绩单。时间苍茫里,幸有语文,让我们永葆诗意和天真,不可辜负。
语文人生,认真不将就的人生。正如撒贝宁在《经典咏流传》中很语文的开场白——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栏杆排遍、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语文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待到重阳日,约你还来就菊花!
约吗?老师们。
语文赐我半生欢喜,我还语文一世长情。
因为,做语文老师,我,我们,都是认真的!
作者单位:汉中市洋县青年路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