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习近平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而思

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这是一名思政课党员教师的学习遵循。《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读原著、学原文,看书、听书、看视频、听讲座。抄写政治学习笔记、组织召开“三会一课”、参与党史理论测试、德育实践基地参观……统筹规划、细致安排,多种方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悟原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到思政课堂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融合思政课学科特点,坚持课题研究、深入思考将思政课学理融入课堂的落地措施,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通过教科研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教学中的理论性,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受欢迎。

学习贵在坚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学习强国,四人赛和双人对战的激励机制让每天的学习充满斗志,雷打不动的新闻联播让自己的思政课堂总是紧跟时代的脚步,丰富的资源让我的水星娃们能第一时间看到世界的声音。共同观看“七一讲话”,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寄语让水星娃热血满怀;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总书记充满豪情的祝福让水星娃热泪盈眶。

开车上班的路上,伴随喜马拉雅的《中国共产党简史》、《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党史故事100讲》,沉浸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深刻领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而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事业发展需要旗帜引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就成为了我们党最光辉的形象。

思政课党员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赋予的特殊含义在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中多了一层思考,回首烽火硝烟的岁月砥砺奋进的历程,直面和谐奋进的时代国之大者的未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二十大精神和高中思政课中蕴含的教育资源相融合;思考如何将如雷贯耳的显性教育和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相结合,让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成为我最大的底气。学而思、思而践,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认识更清醒,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知道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中说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思而践从“亮身份”做起,每天要做得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就是将鲜红的党徽佩戴于胸前,让党徽成为我这个平凡共产党员的身份标识。带党徽不是为了炫耀,党徽是一种无声的约束与提醒。“亮身份”是对党员教师初心的检验,党徽佩戴于胸前,自己低头可见,自觉维护党员形象,自我约束、自我警醒;别人抬头可见,是用无形的眼睛无声监督、无形约束。

“共产党员示范岗”,方寸之间,一手托着现在,一手托着未来,树起的是形象,不变的是信念。在“三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中,作为党员教师的我和学校的五十四名党员教师坚持“党的温暖照我心”,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生活中,让“五类学生”得到均衡的学习资源,公平的学习机会、更多的关爱、更高的平台;让“待优生”在学校“因材施教、特色提升、多元发展”的办学策略里找到自己适合的平台,四十多个学生社团让更多的孩子找到了自信,觅到了花香。

在平凡的高中思政课上,只有坚定信念,越干越好,才不辜负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三尺讲台记录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共产党员的坚守。“优秀共产党员”是市委市政府对一名基层党员教师的褒奖,把奖状珍重地晒在档案柜里每天观看是对这份荣誉的珍视。

三、明德笃学、践履惟新——践而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思政课担负着帮助拔节孕穗期的学生以德修己的重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躬耕思政讲台三十年的党员教师,要上好思政课,最重要是对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实践。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的“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强调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课堂物态形式的改变,融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与问题导向,全面开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项目化教学;二是课堂教学形态的改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质量,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基于笔者的思政课堂教学理念,在全校各学科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情知互助”教学理念在全校推广实践的四年里,“创设情境—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师生互助—评价迁移”的教学流程契合课堂革命倡导的两个转变,契合县域高中校情、教情、学情,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认真研读陕西省教育厅刘建林厅长在署名文章《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会发现,思政课是“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思政课铸魂育人、培育素养,作为坚守一线的政治教师,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八个统一”,让思政课的教育功能落细落小落实。

思政课只有充分利用校内的“第二课堂”才能深化和拓展“第一课堂”,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思政课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利用德育展室、模拟政协社团、启夏辩论社等第二课堂场所,赓续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红色基因启智铸魂的强大育人功能。

子长县被誉为“将军县”,这片热土的底色是红色。瓦窑堡既是红军长征的落脚地、抗日救国宣言的诞生地,也是中央红军东征的出发地,瓦窑堡革命旧址等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军的英勇事迹弦歌相继,“将军园”里十位将军塑像镇守家乡山河,保佑一方水土。我们的思政课充分利用红色子长蕴含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让“第三课堂”充分发挥作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近家乡的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思政课的“三个课堂”各有侧重、相互融合、异曲同工, 使德育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发力。参加“陕西省模拟政协”活动,荣获“杰出提案奖”和“最佳展示团队奖”;我和水星娃的周日之约让思政课的“6+1”实现了大于7的学习效果。

思政课的春天阳光明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是要求,是鞭策,是鼓舞。作为思政课教师,让爱党爱国情结融入思政课血脉,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在落实,在奋进,在奔跑。 

作者单位:陕西省子长市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