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教育规律的人都知道,高中3年拥有“好苗子”“高进高出”属顺势而为;若生源薄弱要“低进高出”则需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逆袭决心。面对发展困局,子中人不甘落后,毫无惧色,借助薄弱高中改造、教育均衡发展和子长市教育科技体育局提升教育质量三年攻坚计划的东风,守正创新、发愤图强,以办好子长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近年来高考人数年年有突破,教育教学质量跨越式提升,学生素质明显改观,扭转了子长人民的原有认知,提振了子长百姓对本土教育的信心。

学校秉持“严、细、实、精”的管理理念,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突出“细”和“实”,全校师生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努力为每一个选择子长中学的孩子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坚信提高学生成绩是有力的证明,坚信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最大的智慧,坚信“低进高出、中进优出、优进精出”的高性价比高中是最大的底气,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考一本、二本人数稳步提升,单科成绩多项位列全市前列,坚守市县普通高中第一梯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增强使命意识,优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子长中学直面困境,不断奋进,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升,初步形成了有理念,有思路,有载体,有方法,有创新,有突破的良好局面。

学校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计划,按照“一年强基础,二年提内涵,三年出成效”的总体目标,统一思想,增强使命意识,组织全体教师分析学校的现状,梳理发展得失,对以往制度调整和完善,通过反复商讨论证,更新了顶层设计。新制定出《子长县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子长县中学领导干部考核方案》《子长县中学目标考核实施方案》《子长县中学情知互助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等,制度健全之后,细化分工、细化流程、细化评价。一份清晰务实的设计蓝图,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推进。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打造精品队伍,发挥团队效能

(一)班子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成员团队凝聚力强、和谐奋进,95%担任一线教学任务,工作任务重、担负责任大。实行周总结制度、双周行政例会制度和领导巡察制度等,紧盯目标、关注过程,将每个环节“从严、从细、从精”要求,提升执行力和战斗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

1.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体教师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敢于创新。

2.多维度强化师资力量,一是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依托“青蓝工程”培养有生力量;二是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各类公开课、汇报课、赛教课,吸引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得以提升。三是加强校本研修、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制度。因材施教,将校本课题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依托教师,带动教师,为后期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储存了丰厚的校本经验。四是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大力投入培训资金,每学期教师培训率都能达到100%。从备课、命题、课堂互动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抓起,鼓励广大教师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情,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改革。

(三)学生队伍建设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的教育命题。学校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稳步推进学生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通过每日工作常规和一系列创新型活动,学生自主计划、自主落实、自主总结,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会在服务同学,推进自主管理的积极作用。

紧密围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以红色基因启智铸魂”的办学思路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立足校情,务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特色提升”的平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夯实教学常规,创新教学管理

(一)常规管理、夯实细节

坚持每月一次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对教学常规中的教案、听课笔记、作业、资料、试卷分析、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等工作进行细致考核,并评定等级,同每个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搭建平台、提升业务

坚持高三复习备考课的督查,学校领导不定期推门听课和观课,骨干教师、党员教师示范课和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按开学初的计划有序开展,每周进行最少三次点课,举行了校内新聘教师汇报课、三级赛教和利用必由学大数据进行的试卷讲评课和学科诊断课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科技支持、教育现代化

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每个教室都安装了触控一体机,教师能充分利用“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的学情会诊把脉。

(四)校际交流、合作共赢

学校目前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东佛山一中、西安中学等友好学校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先后派多名教师赴北京11学校、清华附中等学校跟岗挂职,鼓励“请进来、走出去”,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国培”“省培”“挂职”“跟岗”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管理实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造特色课程,聚焦课堂改革

(一)以学定教,特色提升,多元发展

学校依据生源特点,设置特色课程和特色社团,助推学生多元发展。目前,学校开展的特色课程如素描、国画、篮球、书法、音乐、体育舞蹈、播音主持、特色体育等大受学生欢迎,另如化学实验社、小发明小制作社团、汉风社、合唱团、文学社等特色社团也风生水起,这些课程和社团,既拓宽了升学渠道,提高了升学率,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逐渐成为我校一大亮点。

(二)聚焦课堂,实施教学改革

从最初的643教学模式到支架式教学模式,再到分层教学模式,现在全校推行情知互助教学模式。

新课改模式实施以来,学校课堂教学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由有效转向高效,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营造育人氛围,筑牢德育高地

构建了“校长、书记——主管副校长——各处室——年级——班级”五级德育工作体系和多元有效的德育网络,努力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实行“三级德育活动课程化”探索,学校进行全程、全域、全员的全面德育活动。高一注重习惯养成,高二注重心理疏导,高三注重理想引导。德育课程的多元化及广泛推行,辐射性大,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办好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是子长人民交给子长中学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多年来,子长中学不负众望,先后荣获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课题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团体银奖、国家级课题组织奖,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好教育联盟“人民满意的优秀高中”、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陕西赛区优胜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等荣誉。荣获“子长市教学质量优秀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校长李海岩荣获“延安市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已经成为子长中学的座右铭,全校师生将不懈努力为子长人民交出更多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子长市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