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馆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党中央在延安13年,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坚持自我革命,担负使命,开拓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发展的中国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互联网在方便大众生活、传播文化知识、增进不同族群间的交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种种便利的同时,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各种自媒体的不良导向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是青少年教育的迫切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结合延安精神,从理想信念、调查研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方面深入研究青少年的行为实践,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方面。之前的一段时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乱象丛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让青少年及其家庭苦不堪言,教育“内卷”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带来很大影响,重分数轻素质,重文凭轻能力,部分学校对思想政治课重视不够,教辅材料鱼目混珠,让许多青少年变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温室花朵。2020年底,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突出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2021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如“双减”“作业革命”“大思政课建设”等,以势不可挡的改革来解决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广受关注。

二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方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客观准确地解决问题。人的成长规律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新问题,一部分孩子只顾学习,家长包揽一切,“高分低能”的大学生不少,近年来各大学的劝退人数就是一个例证。重说教轻自修,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教育等,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实践锻炼的机会。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实施,让教育孩子的问题也有法可依,家校合作育人也成了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三是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方面。从现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来说,贫富的差距滋生出部分学生的攀比心理,存在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友谊的关系、不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等现象。如果学生没有为集体拼搏的意识和毅力,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方面。曾经有一段时期,劳动教育被文化课所取代,劳动也在青少年教育中走了过场,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成为青少年教育方面的迫切问题。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将劳动课正式纳入大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即成为国家课程,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体会劳作的辛苦、汗水的味道,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米一粒,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青少年教育中播撒传承延安精神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青少年都要在汲取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中担负使命,奋勇前行。

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青少年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决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以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创办抗日红军大学的过程就是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在外有封锁、物资缺乏、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学员们用树枝、石板代替笔和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学习,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立足新时代,青少年应该从小树立爱国情,立报国志,强报国行,发奋图强,为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在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有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训诫自己小儿子在读书做学问方面要下功夫。青少年都要经历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叛逆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自身实践才能记忆深刻。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发起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应该科学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远大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事理,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融合,从而让知识变为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

培养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古今中外,青史留名的人无不是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正如雷锋同志所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青少年教育中,应该积极倡导乐于奉献的精神,让青少年从小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人生在世,想要生活幸福,物质是基本条件,但一定要注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通过合理的途径、正当的方法、公平的竞争去获得,而且在获取过程中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作为,多做利人利己、服务社会的事情,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大写的人”。

多锻炼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当代青少年出生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时代,缺乏对艰苦生活的感受、缺少对勤俭节约的认知,在劳动教育中必须把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精神融入其中,让青少年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1941年3月,遵照党中央指示,在“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激励下,八路军三五九旅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践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奋斗新时代,青少年是新征程的未来和希望,要锻炼“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树立“强国有我”的信念,就必须从现在抓起,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劳动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美丽的风景线。

当今,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时代,延安精神仍熠熠生辉,应该代代传承!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负使命,脚踏实地努力,不断提高本领,时刻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繁荣昌盛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