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是连接城乡教育的纽带,是县域范围内基础教育的出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县域高中办学困境的表现及其成因

近年来,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超级中学的挤压下,县域高中面临着优质师资和优质生源流失、教学质量下滑、社会认可度下降等困境。从问题的表面看,是优质资源流失和质量下滑的问题,实质上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极分化和总体资源布局不平衡等作用的结果。

历史上,我国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较低,政府部门不得不把有限的资源优先投放到城市重点学校,县乡基层学校则成为教育领域的“低洼”地带。城乡教育质量的差异和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值之间的矛盾成为异地择校的内在原因。

县域高中教育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教师待遇偏低,专业成长内驱力不足,且受人事管理等制度的影响,流失的优质师资不能及时补充,多余的人员又很难清退。学校在资金使用、津贴发放等方面缺乏自主权,激励机制似有若无,多劳多得难以实现。

县域高中在日常教学中,因缺乏“鲶鱼效应”,很难培养出全省冒尖的学生,导致师生和家长信心不足,优质师资和生源不断流失。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技术的进步等,给异地择校提供了便利。

除上述客观因素外,过度的名校竞争也加剧了非理性的择校风潮。当前,高考升学率已超过80%,但整个社会的高考焦虑并未减轻,大学独木桥变为名校独木桥。受城市名校虹吸效应的影响,县域高中因优质资源持续流失,在教育竞争中处境艰难。

义务教育阶段的乡镇学校,在学习习惯养成、方法论培养及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欠账”也加剧了县域高中教育的办学困境。

二、县域高中办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截至2022年底,全国普通高中1.5万所,在校生2713.87万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201所,在校生1339.29万人。(数据来源:2023年3月23日,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人民满意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是资源配置优化、治理体系科学的教育现代化。只有从国家治理、城市化进程、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的多元视角进行综合性顶层设计,才能破解县域高中发展的困局。

(一)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

要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多样化办学为特色,完善硬件保障,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市县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

1.优化办学条件,提高薪酬待遇

扩大财政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高一线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要在解决教师子女入学、住房困难、医疗保健等问题上予以关照,用人性化的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学校;用好激励杠杆,激发工作热情,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如果学校能够拥有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那么,优质生源流失和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教育工作的亮眼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主动作为,爱才、惜才,善于用才。

2.深化管理改革,盘活人力资源

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试验,定向培养、精准帮扶;在全市范围内,由区县政府协调上级有关部门,通过“合并、共建、联办”等方式,优化整合学校布局;对于紧缺岗位,动态调整编制,及时填补空缺;实施校长轮岗、优秀人才支教工程,减少因城市虹吸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县域范围内,适当扩大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和财务自主权;实行县管校聘,建立教师“周转池”,将教师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盘活人力资源,推动县域高中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在评优树模、晋级晋职、进修深造等方面,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以激励他们扎根基层,潜心育人;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绩,借以提振师生士气,回归教育良性运行状态。

3.扩大师资培养规模,满足教学刚性需求

扩大国家公费生、地方公费生培养规模,增加师范院校招生数量,也可吸收部分非师范院校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教育,还可聘请有特殊专长的退役军人参与学校专项活动,以满足县域高中对优质师资的刚性需求。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必须尊重教育规律,符合行业特征。要完善政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指标,对城乡不同区域的学校进行分类评价,突出过程性、发展性、全面性。以多样化的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肯定基层学校的办学实绩,以扭转教育评价过度的功利化倾向,回归教育评价的育人本质和初心。

5.统筹规划教育发展,一体推进质量提升

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有赖于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市、县政府要以县域高中质量提升为契机,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内涵发展,使各个学段的教师都能明晰自身职责,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行为,给予高中教育有力的支撑。

6.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人才流失一旦成为风潮,会导致后续引进人才更加困难。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善作善为,制止跨区域掐尖招生和抢挖名师的行为,全面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遏制商业炒作对学校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7.拓宽学生升学路径,提振当地群众信心

进一步增加“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的指标投放;扩大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信息技术特长生、飞行员、技能工匠的录取数量,拓宽乡村孩子的择校路径,弱化他们非理性的择校冲动。

(二)用好域外教育资源,激活当地办学活力

通过国家引导、地方支持,双向选择的方式,鼓励省市名校、特色高中与县域高中双向联动、合作办学,建立教学共同体;引入高质量集团化办学集群,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或业务托管;用好网络平台,共享名师课堂,增强课程的适宜性,使选课走班真正实现自主性、多样化。用合乎县情、校情的改革措施,激活学校办学活力。

(三)提升师资队伍内涵,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择校的实质是择师。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基础教育,与之同理。县域高中要想摆脱困境,必须由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转型,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立足县情校情,抓实校本研修。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竞技、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师资内涵;在备、讲、批、辅、练、考、评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建设“智慧校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总量,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县域高中的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和阶层流动,关系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每个真正关心教育的人都不能袖手旁观、怨天尤人,而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尤其是广大教师,必须应时代要求,对标“四有”标准,以博大的师爱和精湛的技能,投身于立德树人的丰功伟业中。人们有理由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国家的制度优势,有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县域高中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走出困境,柳暗花明。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