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强化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能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与现实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拓宽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生活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立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多维、立体地开展劳动教育,从育人、生活、游戏三个基点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贯穿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幼儿教师也要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改变传统幼儿教育中内容狭窄、方式简单、评价单一等现象。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遵循幼儿发展的内在规律,实施育人为“先”,生活为“引”,游戏为“桥”等策略,在增强幼儿劳动乐趣的同时,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育人为“先”,感知劳动教育的价值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育人”是幼儿教师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有目的地发掘蕴含在日常劳动中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一)在日常生活的劳动中育人

幼儿教师要扩大劳动教育的内容。课程实践活动、幼儿园值日等只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如针对部分幼儿在游戏结束后不摆放玩具、午休之后也不整理床铺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摆放玩具与整理床铺的活动,看谁表现最出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针对部分幼儿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分餐,让部分幼儿负责收拾桌子、发放勺子,部分幼儿负责分饭、分菜,培养幼儿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在日常劳动的对话中育人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要把育人放在首位,要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意志等。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学习劳动技能,而且要仔细观察幼儿的举动并与他们进行对话。对话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的过程,也是强化对幼儿品德培养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开展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将劳动作为一种需要,更主动地参与劳动,如引导幼儿布置新教室。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培养幼儿的品行融合起来。在劳动前,幼儿可以与教师交流自己制订的劳动计划。在劳动过程中,幼儿可以自己搬东西、设计教室。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中,要积极评价幼儿的劳动技能,表扬他们的优秀品行,让幼儿感受到劳动带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生活为“引”,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

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智水平,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劳动,积极享受劳动,不能让幼儿将劳动看作负担和强加的任务。因此教师要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要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开展劳动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发展劳动素养,帮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成为崇尚劳动的时代新人。

(一)创设日常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一贯性与灵活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幼儿的教育是长期的也是多元的。日常的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幼儿服务于自己的活动,如独立入园、穿脱衣物、洗脸刷牙、自主饮食等。教师也可创设一些内容更为丰富的活动,如幼儿到幼儿园后的签到方式可以改为自主签到。幼儿可以在页面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当日的天气。这样的创意活动,使幼儿不仅能承担相应的劳动任务,而且有新鲜感。

(二)打造生活情境增加劳动机会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好奇也是。幼儿总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并不停地问为什么。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有趣的劳动实践场所,从而强化他们劳动的动机。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种植角,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形状不同的器皿作为花盆,再种上不同的种子,等这些种子发芽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进行管理。教师还可以创设手工制作区,引导幼儿将一些小的珠子串起来,做成手链或戒指,或者建构木工坊,引导幼儿随意加工木料,制成手工艺品。多样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劳动意愿,帮助幼儿在操作和探究中解决劳动实践中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但增强了幼儿的劳动感受,而且切实提升了幼儿的劳动素养。

三、游戏为“桥”,增强劳动教育的乐趣

教师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以游戏为主,要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样地,教师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享受劳动、感知劳动。教师不但要将游戏当成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也要将其当成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创设游戏性劳动

教师可创设一些有丰富劳动场景的游戏,让幼儿的游戏能力与劳动能力同时获得发展。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拔萝卜的活动。在幼儿园的种植区,教师与幼儿一起种植一些萝卜,在收获的季节,教师要指导幼儿拔萝卜。教师可以将拔萝卜的活动转变为一场游戏,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进行拔萝卜比赛,看哪个小组拔的萝卜多。幼儿会将劳动看成游戏,并且享受劳动的成果。拔萝卜最多的小组,可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性劳动,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了沉浸式的体验,他们在品味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二)创设游戏性角色

角色游戏是幼儿常玩的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能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享受角色扮演的快乐,能在扮演中获得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的能力的发展。当然教师也可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提升幼儿的责任感。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添置一些布娃娃,先让幼儿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布娃娃,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能力。然后让幼儿扮演布娃娃的爸爸或者妈妈,给布娃娃喂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筷子,将食物(玩具)夹起来,并送到布娃娃的嘴里。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模拟父母给他们喂饭时的动作、要领、神态与语气。这样的游戏不仅能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而且能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幼儿喜欢模仿,他们能享受在游戏中模仿的乐趣,也能感受到父母劳动的不易。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真切地体验劳动,切实发展劳动素养。

教师要坚持将幼儿作为劳动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在劳动中的主动性,进而让他们在教师与家长的引导下形成劳动观念,在生活的体验中提升劳动技能,在游戏的互动中巩固劳动习惯。总之,教师要在多样化的幼儿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幼儿认识劳动、体验劳动、热爱劳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