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视为西方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对每个执着于教育的人来说,都会有构筑教育理想国的梦想。

做教师29年后的这个夏天,我选择了新的起点——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这是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设共同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带着百年名校宝鸡市金台区西街小学敬业修为、勤勉务实的行为主张,秉持着宝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宝鸡实验小学高点定位、追高逐远的专业视野,我开启了从事基础教育的第三所学校之旅。

陶行知先生提倡每日四问,我也在不断自问: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我能带给老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在每个学生的人生六年中,我能做些什么?

受孔子“有教无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思想的影响,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就是“发展每个人”,“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理想的教育生活是师生彼此尊重、愉悦相处、共生共长,理想的教育方法是启发、点燃、影响。在教育的理想国里,有安全、优美、开放、人文的校园环境;有融洽、信任、和谐、感知并创造幸福的师生关系;有信念坚定、敬业爱生、躬身力行的教师团队;有坚守儿童立场、坚持开放理念、坚定生活教育的课程设置;有互助友好、协同跟进的社群组织。如此,教育甚好。

建校之初,我们借鉴全人教育理念,创新实施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创宝鸡地区“把小学建在大学校园里”的教育先河,明确了“12345”工作思路,打开了新学校的新局面。“1”是秉持一个理念,“2”是凸显两个主体,“3”是构建三力系统,“4”是启动四个行动路径,“5”是办学方向、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评估学校工作的五个维度。

回望在凤园度过的300多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亦有果。理想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心中有应然之景,手中有实然之术,未来才能熠熠发光。

一、 理念诞生:从“育分”走向“育人”

众创集智,凝聚共识,勾画出宝鸡高新区的文化基因图谱。基于对人的发展需求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思考,我们确立了“成全每个人”的办学理念、“办一所有温度的友好型、学习型、成长型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正德力行、雏凤清音”校训为行为准则,明确了培养“身心健康、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少年”的育人目标、我们倡导“和合致美、守正创新”的校风、“因材施教、同频共进”的教风、 “知行合一、日新又新”的学风,期待每位师生在凤园里扎根发芽、迎光而行。“成全每个人”既有“成全部的人”,又有“成人的全面”。“全部的人”是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甚至每一个走进凤园的人;“人的全面”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把孩子当孩子,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对生命的体察与点燃,是珍视每个个体,让每个人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努力为每种发展提供可能性,在自由、真实的学习体验中,寻找到自己所爱、所好、所向往、所追求,帮助孩子把爱好变成特长,把特长变成技能,把技能变成核心竞争力(基于健康生活的技能,基于更好学习的品质、基于美好生活的精神)。

二、主体作为:师生共育共学

教师、学生是教育与受教育的两个角色,更是彼此学习、不断努力成长的两个主体。在信息化便捷、随时随地皆可学习的时代,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也不再是学生获得学习进步的唯一支柱,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实践的指导者、学习成长的领路人;学生不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储器,而是具备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网络原住民”,因此“师生互为师生”是教育角色与主体的变化。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活动放权,尽可能“让学生做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跳蚤市场”“成长礼”“阳光体育大会”等一众活动都是在遵循教育规律中凸显两个主体,培育自觉者、自能者、自育者。

三、三力整合:教育的开放与兼容

教育不是一座孤岛,也不可能成为孤岛。教育成了全社会的焦点,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重视”“百年未有之挑剔”“百年未有之多元”“百年未有之艰难”,但同样是“百年未有之希望”!

走出去,扩大教育的边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然翻篇,世界是我们成长的教材,我们唯有“教天地人事大书”,才能“育知行合一新人”。“天地人事”需要走进广阔的天地,体察世间的风情。“最好的课程在路上”,是因为学习资源的挖掘“在路上”,学习能力的练就“在路上”,毅力品质的培养“在路上”。

请进来,开放教育的格局。家长、职业人事,都可以成为孩子的老师。非遗传承人、道德模范者,都是为孩子培根铸魂的人。打开教育的大门,欢迎关注教育的人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助力,让教育由“被盲目猜测”到“亲眼能见”,教育就会被理解、被支持。

四、四位一体:从“教”到“育”协同发力

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育、学生发展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新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四项工作同步推进,一体化发展,方能保证“硬核实力”。管理理念是风向标,决定了师生行为、价值文化;课程建设是施工图,描绘出学生的精神长相;教师是决定学生在校学习状态、成长心志的主要力量;学生是学校的“产品”,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

1.让“以人为本、尊重多元”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学校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欣赏每一个人,激励、唤醒内驱力,形成成长自觉。我们倡导管理者是教师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凤园,你会真切感受到:在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身上,散发着活力,张扬着自信。每个人读书、写字、运动、劳动、创造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文化建设时,邀请师生、家长献智献力,“农耕园”“百草园”“工合城”“障碍训练营”的创意就来自师生和家长,这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供给”与自下而上的“内生”互动,每个参与者同时又是设计者、使用者,合力推动学校向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

2.坚持“教育链接生活”的课程理念。学校设置了三层级、五板块、联结课内外、校内外的课程体系。三层即凤芯、凤景、凤能三个层级,对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五板块即解构、整合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课程;以“三个课堂”为抓手,积极实践第一课堂高质量落实国家级课程、第二课堂开展好学科+实践活动、第三课堂校本化实施知行课程,形成了开放、灵动、有趣、注重学习参与与体验的特色课程,实现了改变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关系,促进学生主动、愉悦成长的目的。学校一班一品体育特色活动、数学益智器具、英语悦汇演、纸编课、瓦片雕刻等社团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3.坚持“育人育己、学习成长”的教师发展理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国家治理等带来深刻的变化。教育也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具挑战性。教师队伍质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核心要素。学校成立了教师成长共同体,提出“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挑起大梁”的“135工程”成长总目标,以“成长365”项目为抓手,设置了教师“3+N”自主研习项目、深耕课堂同伴互助项目、育凤论坛专家引领项目,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积极探索以“双加”促“双减”,实现减负不减质、育分更育人的目的。办学一年多,教师1人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3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立项,多项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教具制作市级获奖。

4.坚持“儿童立场、学为中心”的学生发展理念。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有必要站在教育的原点上,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价值。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就必须凸显人的价值、凝聚人的力量、培养人的核心竞争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快乐‘3+N’,成长365”自主成长打卡活动,夯实读书、写字、运动、劳动、美育等基本技能;组织开展“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习礼课堂、“药食同源”中草药课堂、“雨洗风催春归去,雏凤肩责振翅时”成长礼、“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全国低碳日专题活动等,让成长的岁月多姿多彩。“雏凤竞翔”“体育节、“雏凤竞彩”艺术节、“雏凤竞阅”读书节、“雏凤竞创”科技节,节节精彩,人人出彩。多名学生在省市级体操(舞)比赛、儿童诗大赛、朗读大赛中获奖。

五、五维评估。学校确定的办学方向是否明晰准确,学校管理理念是否得到师生认可,课程教学是否助力师生发展,教师发展路径是否务实有效,学生发展状态是否身心愉悦健康持续?我们深处其中,难解其味,唯有沉潜笃行,不懈努力创办人民群众渴望的优质教育,方能得以心安。是非成败,在老百姓的口里,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可以让人成为自己,超越自己。师生共育,共同成长,建一个读书的园子、创意的园子、生长的园子,我意为这就是教育的理想国。在凤园,我们信奉“教育是影响”“成长是自觉”“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这样的认知让我们内心更坚定,脚步更从容。我们坚信,心有所向,行有所往,一时不至,久久必达。

作者单位: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