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迎来了“减负”与“增效”的新契机。陕西省各地市学校在实施“双减”的过程中,均取得一定的良性社会反响,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有的学校减少了作业量后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有的学校在开展了课后服务后,减少了社团活动的时间。面对种种情况,诸多一线教师围绕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积极践行和探索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三个课堂”进行有效的“双加”赋能教学。所谓“双加”是指一方面注重加强“第一课堂”的效率提升与作业设计;另一方面注重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育。

一、加强“第一课堂”的效率提升与作业设计

(一)践行深度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是采用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深度教学强调在学生大脑中建立知识体系,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重新建构生成新知识,把知识从一种情境应用到全新的情境中。除了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外,还要具备辨析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真实开放的情境和学生自主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两大表征,问题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是深度学习常用的教学模式。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的“智慧课堂”、西安高新逸翠园中学的“3+1”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西安市航天中学的“餐桌式”教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芯动课堂”、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的“35+10”课堂教学模式,蓝田县北关小学的“满天星”课程等都是实施深度教学的典型案例。这些学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达到一定深度,而且能引导学生在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学习结果的深度。这些深度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一是教师能够创设出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度发掘,并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和思维习惯安排课堂内容。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培养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力。三是设置高质量问题。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综合思维来解决问题,进而达到高阶思维。四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内容及学科内部各部分内容的整合。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获取所需信息,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并要求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从多维度给出反馈。

(二)调控作业总量,创新作业设计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有利于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延展课堂知识体系。“双减”特别强调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体现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基础性作业,建议布置弹性、层次性和个性化作业。西安市新知小学的“4D”作业模式,把作业细化为创作类、探究类、融合类、试验类等,并且每一类作业都有具体的指导性、区分性、展示性、持续性的指标设定。陕西省西安小学有明确的作业管理、每日作业公示、作业批改等制度,还有相应的作业评估、作业设计、作业辅导等制度。宝鸡高新第一小学有关于作业的“三级三查”制度,在备课组自查、教研组周查、课程教学随机查中强调让作业理念转过来、作业数量减下来、作业形式活起来、作业质量提上去、作业功能实起来、作业成果亮起来。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有具体的备作业原则:夯实基础原则、匹配所学原则、题型全面原则、难易适度原则、回顾旧知原则、形态多样原则等;作业方法有要早、要广、要准、要有度、要控制量等要求。这些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作业研究、作业设计、作业创新、作业评价等活动,全面思考作业设计的理念、功能与价值,不断优化学生的作业时间与内容。

二、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核心素养与能力培育

(一)开展多样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西迁精神宣讲团、话剧社团等都是独具特色的中学社团。航天城第一中学开设了覆盖人文、艺术、体育、科创、生活体验等五大类46门社团课程,是陕西省开设社团数量最多的学校之一。西安市周至县骆峪镇九年制学校承担着乡村少年宫9大类25个活动社团的课程。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西安经开第七小学的各类特色实验室是学校的社团名片。这些学校是如何利用校内有限的场地开展社团活动,又是如何通过社团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校内空间。如利用操场、球场开展轮滑、球类活动;利用舞蹈室开展体操类、舞蹈类活动;利用地理、历史、生物、劳动实践等各学科专用教室开展车船航“三模”课、创客、衍纸作品、美术作品等设计制作类课程。二是以社团课程为载体,重视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爱好与特长,提升学生观察、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三是把社团作为“职业体验场”,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变身为设计师、程序员、陶艺师等角色,通过各种模拟实践体验,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通过职业体验和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四是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突出社团的多元性、自主性、社会性、实效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注重社团活动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注重活动空间的开放与整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满足学生多方面素养提升的需求。

(二)积极开发校外体验与实践课程,培育学生关键能力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立足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打造富有陕南特色的“小能人”“小农人”“小工匠”“小艺人”“小红星”工程的特色课堂,开发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西安高新区多所学校发挥科技产业优势,与三星、华为、比亚迪、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携手,开设“科技+”“企业+”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亲身参与科学研究。杨凌高新小学依托杨凌农科特色,打造“我是后稷传人”德育品牌实践课程。“第三课堂”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培育学生进入社会的技能与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与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模拟体验不同。“第三课堂”是真实的社会情境,是学生与社会融通的一条通道,更能够锻炼和检验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学校要开发好、设计好、利用好“第三课堂”,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生涯体验。学校要积极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联系协作,利用工厂、医院、艺术实践工坊、实训基地等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注重劳动课程,建立家务劳动课程体系、田园劳动课程体系、公益劳动课程体系等。三是注重特色实践课程。如创客空间课程体系、地域特色课程体系、研学旅行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等。四是注重关键能力的过程性培养。让学生亲历与体验课堂与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但由于学生的实践结果并不能达到成年人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学校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