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与挑战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是一所公办六年制中心小学,学校以“行”文化为育人法宝,坚持“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科学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立体构建信息化教育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育人水平,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型教与学样态构建践行研磨中,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效度有待提升。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我们学校确定作为合阳县小学学段试点学校,我们便以此为契机,解决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及学科融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思路

问题解决的思路主要为两个路径:路径一:通盘科学筹划;路径二:混合方式研磨 。

路径一:通盘科学筹划

1.靶向定位。组建信息化管理、培训、研修三支团队,反复学习教育部、省、市、县关于信息技术2.0工程相关文件,结合校情,制定我校发展规划,明确三年发展目标:

三年总目标:三年里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2020年:打造一支培训团队;完成微能力课程学习;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各种规章制度;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区域教育资源平台,教师研修网等平台。

2021年:提高学校培训团队指导能力,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022年:加快智慧校园的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普遍优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团队的信息化指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2.精确定点。根据我校教师现有信息技术水平确定出三个环境,四个维度,十八个微能力点开展研修。

路径二:混合方式研磨 

我们构建“线上选学+线下实践+测评助学”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方式,“以校为本、学测结合、应用驱动、以评促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基于课堂、学测结合、应用驱动”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1.分层研训。明确教育信息化2.0的时间、目标、变革三个维度,更新观念,从“零”做起。按照“5+1”培训模式,促进2.0工程顺利开展.“5”即每月一次每学期五次的集体大培训,培训内容以政策解读和基础培训为主。“1”即每天备课组一次自主小培训,以微能力点的运用及技术突破为主。

2.线上选学。骨干教师先实践,然后进行微视频录制,并发送学校学习资源平台,形成“以一带十”的自主信息化校本研修创新模式。

3.线下实践。 线下采用自主实践、集体实践、阶段推进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实践,通过对标自评、同伴互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集体实践通过微能力点展示、微视频分享、信息技术大赛、信息技术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阶段性推进充分利用教研组、备课组,立足课堂,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

4.测评助学。

学校将过程评价和能力点评价相结合,分阶段,按步骤有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过程评价: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通过校级自查、初评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能力点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评价促应用。

三、实践成效

教育信息化1.0是引入外部变量,2.0就是要把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现了教育、教学、教研、学科建设与信息化高度融合,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1.实现融合。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我校实现了356博行课堂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融合,线上的网络研修与线下的校本研修结合,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激活学生思维,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盘活资源。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全体教师制作各类微课、课堂实录、录制微视频教学等各种资源,上传学校平台空间,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生多元化学习服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创新管理。建立师生信息化评价管理体系,教师奖项设有最美主播、美行班主任、最美教师、巾帼标兵等;学生奖项设有美善小天使、多彩艺术星、独立思考者、智慧行动派,每月根据师生各项表现全面评定并颁奖,电子化评价体系,让评价及时化、节能化、系列化、完整化。

4.成效显著。我校11人的微能力点作业被省平台评为优秀。10余人微能力点作业得到渭南市电教馆的高度赞扬,并作为优秀案例分享推广;教育信息化2.0工程我校完成情况达标率达到99.5%。

四、案例创新点

探索出了2.0微能力点提升有效途径,形成了“整校推进”的信息化建设网格体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勤实践”等途径,按照“名师领”—— “全员会”—— “骨干精”—— “训用考”四部曲进行培训;结合校本研修学时积分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学分管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进行结果运用;进行“356博行课堂”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把视角关注到学生六大学习力提升,真正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案例名称:解锁信息技术之码  实现教学深度融合

实施主体:校级

案例类别:整校推进

关 键 词:信息技术2.0 学科融合   整校推进  

归属单位: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推荐省份:陕西省

案例完成者信息:

魏改芳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李玉燕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党  娜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杨春艳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马玲艳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王元英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