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以新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切人点,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真谛。作为学校,应立足常规教学管理的改革,渗透校本理念,为教师构筑反思对话、资源共享的教研平台。那如何立足常规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我校探索性地做了点滴尝试:

视角之一:赛教课

激烈角逐的赛教课是教改工作深入开展的不竭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其动力源作用,我校提出赛教课不只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倡导从备到讲全程中的互助,专业引领、如正在举行“新课程研讨观摩课”赛教时,我校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角逐,参赛教师不只是个体行为的代表,而是备课组的首席老师。所持的教案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准备教案。在预设流程时,各备课组都遵循教案形成过程,首先选好课题,各教师进行第一次设计教案,接着同课交流,讨论最佳方案,然后由1人执笔,完成第二次教案设计,最后试讲、听课、修订、赛教。教案的形成是一个预设、交流、反息、实践、修订、再实践的过程,凝结着集体的智慧,呈现着对话交流、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特色。这次活动,赛教课共12节。但这12节教案却牵引着60多名语数教师的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同课异构,同课交流,同课反思,携手徜徉和谐、互惠的交流原野。

视角之二:备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备课方面我校教师已经形成共识:备课有所用。如何提高备课的时效性,我校开始了探索性的改革:(1)统一使用活页式备课;(2)语文科目以课为单位进行备课。备课量较以前减少,但质却提出很高要求。为了使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校制定了《活页式备课实施意见》,要求同志重点备好“预习设计”栏、突破重难点教学流程栏”、“作业设计栏”及“教学反思”栏,要以生为本,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以预习反馈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粗放性、动态性、灵活性的教学流程。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活页式备课实施意见,用新课程理念研读教材,深钻教材,才能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方案、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备课时,如果孤军奋战,闭门造车,只会固步自封,疑虑团团。只有请教同事,查阅资料,赢得专业引领,则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视角之三:试卷

新课程改革一定要用好考试这一传统的无形指挥棒。本学期,我校在试卷设置上作了点滴尝试:(1)开设“卷首寄语”、“卷末寄语”栏;(2)语文科增设课外知识积累试题,数学科增设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试题;(3)卷面突破100分,总分110。考试时,面对“卷首寄语”的人文关怀,同学们的心情是愉悦的。面对新增设的试题,同学们感到新奇、兴奋。会的就可以拿到110的高分;不会的,不影响固有的百分制,还可以明白不能唯课本论,应该走进生活,广泛采撷,拓展视野,积累知识。

视角之四作业

作业设置方面,我校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以实践型作业为主,不布置书面作业,三一一六年级以自主型、开放型作业为主,布置20-30分钟的作业。在正确的引导下,很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立足教材,延伸教材,超越教材,设计出开放式、自主型、实践型课外作业。在这绿色的广阔的教学田野,同学们网上采撷,书海拾贝,小鬼当家,亲情贴示……个个兴致盎然,乐不思蜀。在立足教材创造性设计作业的同时,我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实行课程招标,经常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调查家庭收支情况,或了解县域民俗风情,或游览洽川名胜,或采访了解社情民意。实践时,或以表格呈现,或以美文颂咏,或以图画描绘……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突破课程时空的局限,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亮丽的风景线。

诚然,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很多,要结合学校实际而定,要真、实、新,这样无论怎样小的亮点,只要抓准抓紧,皆可春色满园。

作者单位: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