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城关一中:行走中思政课让教育更接地气
作者:邓鹏程
发布时间:2023-09-15 11:57:51
为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进一步本土化、接地气、冒热气。9月13日,潼关县城关一中组织师生走进潼关博物馆,上好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潼关县博物馆,师生在馆长朱红斌引领下,有序参观四个展厅,全面学习潼关的远古传说、文明曙光、商周有考、秦汉肇始、魏晋争战、隋唐盛世、宋元角逐、明清昌隆、民国凋敝、当代中兴等历史知识。以《潼关怀古》、《潼关吏》、潼关八景等古诗词为载体,穿插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文化传承、社情民俗、经济发展等情况,充分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潼关著名战事曹操战马超、哥舒翰兵败潼关、李自成大战南塬和解放潼关战斗,感受千年古关的关隘文化、战争文化;通过漕运商贸、民俗工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了解潼关县交通、资源、经济等发展史。
寻根探源,读懂家乡。同学们在文物、版图、场景、雕塑前驻足,互相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多维度、多场景的沉浸式观察家乡,探索家乡的文化与发展,感受家乡之美,感慨家乡历史之厚重,隔着玻璃触摸它们,仿佛与先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参观完博物馆后,师生前往潼关古城唯一被保存至今的街区—水坡巷,了解水坡巷的历史,建筑特点,走进张家大院,老人向学生介绍了庭院的布局,建筑风格,家族发展史,学生感受到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及历史韵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这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立德启智,以文化人,引领师生置身于博物馆和古街区,将历史文化资源、乡情乡土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们感受到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教育,让“潼关娃”找到了独有的历史“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