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四年级学生上染纸课时,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色彩在白色宣纸上一点点晕染开来的过程,色与色之间的交融,色彩斑斓,奇妙无穷。这启发我将染色和剪纸教学结合起来,让孩子先在白色的宣纸上剪好图案,然后再用颜色进行渲染,一种意想不到、绚烂多彩、富有创意的“染色抓髻娃娃”跃然纸上。查找资料显示,目前还没有将剪纸与染色结合的案例,无疑我的这次尝试丰富了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

20230914102252156-13-8686f.JPG_scale.jpg

一次在给台湾的学生上剪纸《抓髻娃娃》,想着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剪纸,索性将复杂的抓髻娃娃简单化,只提供吕胜中先生的“小红人”造型,简单的讲述后,一位腼腆的女生剪出了一个大大的头,细细的四肢造型,我无意中看后觉得非常独特,似曾相识又亲切可爱,心灵的对视,让我对它印象深刻,久久萦绕脑海中,催促我拿起剪刀一气呵成,内心竟生出怀胎十月,子女出生的喜悦,一个可爱的“二小娃娃”跃然纸上。

抓髻娃娃在民间是孩子的保护神,是一个可爱、生动的形象,我们将他重新创造,变成一个脑袋大大,四肢细长,眼睛圆圆的可爱娃娃。“头大”寓意孩子聪明、健康,细长的身体与大大的头形成艺术上的对比;这个娃娃有一只大大眼睛,这只大大的眼睛突出美术的视觉性,孩子用这只眼睛看美丽的世界,举起的双手伸出“2”,突出二小的孩子,又有成功寓意,希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二小娃娃”是孩子们共同创造的学校“标志”(符号),是孩子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和自我塑造。通过“二小娃娃”,唤起孩子关注自己、尊重个体,调动孩子的创造性、独立性,将每个人内在的潜质激发出来。

20230914102316313-22-93702.jpg_scale.jpg

鹿文馨 10岁 《心花怒放》

创新的喜悦没有让我停滞思考:从“图腾崇拜”“抓髻娃娃”“小红人”“剪纸娃娃”“二小娃娃”,似乎一切的表达方式还是与孩子们有些距离,毕竟不能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这种体验和感受。

我尝试找寻一种更普通的媒介,一种与每个孩子灵魂对话的桥梁,在吕胜中先生的启发下,我想到了用“百家衣”构建新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儿童“百家衣”可谓是一种典型的汉族民俗服装。它来源于民俗讲究,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便借助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穿“百家衣”自然是一种象征,只需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

在构建“小红人”系列+“百家衣”课程时,我先简单地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人准备两身自己已经穿小穿旧的衣服,孩子不理解这是要干什么,但他们热情极高,天生的好奇和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及创造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

20230914102346478-8-8d454.jpg_scale.jpg

我将四年级每个班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利用旧衣服进行拼摆“小红人”;第二小组在没有任何讲解的情况下,写参观感受;第三组欣赏拼摆“百家衣”的活动照片,听老师讲解这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之后,写感受。

这是同学们当时留下的片段感受:

胡家绮同学:在明朗的天气中,我十分开心愉快。我们大家一起将我们穿小的衣服摆成“小红人”,我摆着摆着,想起了穿这身衣服的往事,去姥姥家,第一次玩弹珠……那些往事不停地在脑海中流出,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刘佳庚同学:今天,我参观了“小红人”系列---“百家衣”。我是一名校级武术队员,在看到各式各样姿态的服装造型后,我想如果让我摆,我会赋予它中华武术魂!他的样子是:双脚并齐站直,右手抱拳,左臂与肩同平,微微弯曲,左拳向内回扣,锁住敌人的喉咙,这个动作既表现了武术的力量,又表现了中华的奋勇直前精神。

20230914102408848-22-a3e76.JPG_scale.jpg

第一批剪纸社团的孩子去澄城柯田英婆婆家中学习剪纸

民间美术文化承载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梦想、愿望与祈求,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图式)、色彩蕴含的视觉审美心理,在活动中润泽了儿童们的心灵,这样的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承!“小红人”系列课程——“抓髻娃娃”、“二小娃娃”、“百家衣”等艺术活动用单元化的教学形成系列课程,体现出儿童期美术学习对人类文化的自觉,逐步形成学生们身心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