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风雨,收获阳光
发布时间:2023-09-12 10:23:44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时间都去哪了?蓦然回首,走上讲台后的时光都化作了一段段40分钟,特别那饱含着欢笑、泪水、激情和思索的公开课如一级级台阶,让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市级名师、市级劳模、省教学能手、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一节节成功或失败的公开课带领我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艰难跋涉,这其中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更有屡遭挫折的痛楚,可我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我其实是一名历史教师,因为学校工作的需要走上了语文教学的讲台。对于语文教学,我由惶恐到自信再到由衷的热爱,都源于公开课对于我教学潜能的激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面对博大精深的语文教学,初登语文讲台的我真有如履薄冰的感觉。那时市语文教研员段老师,在新学期常规检查的推门听课中发现我的语文课很有特点,就在市级“新课程改革语文观摩交流活动”中推荐我执教《斑羚飞渡》,为全市语文教师上示范公开课。这次交流活动要求课堂突出创新性,为此市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和教研组老师多次听课评课,针对我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在评课的环节,听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剖析课堂教学现象后面的优缺点,甚至在交流中会出现不同意见的争论,为了寻找答案,我开始向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师请教:高老师,这个设计行吗?向组内有能力的同伴求助:刘老师,您这课怎么上?我在各种中肯的建议中吸收众家之长成为课堂研讨活动最大的受益者。起初还只会使用幻灯片的我在这次公开课准备过程中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老教师的分析讲解中逐渐加深了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在同组教师的建议中改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创新形式。那节课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实现了一次质的跨越。现在来看,那节课其实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创新和活动中的热闹,还没有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但我以这节公开课为起点,在市区教研员和语文组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了对教学温度的敏锐感受力,提升了挖掘教学深度的自信。“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初尝公开课甜头的我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公开课任务,此后的每一节的公开课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专业提升的训练场,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引擎。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每一节课都成功,每一节课都精彩,是教师都会有的愿望,但事实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老师的成长都要经历失败课堂的磨砺,甚至怎样面对失败成为了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分水岭。如果以抱怨、失落或者自暴自弃的态度面对失败的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在失败后静心思索、潜心总结,又会使公开课成为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我曾信心满满地参加市级“语文创新课堂大赛”,当时执教的课题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提倡创新思维的精彩议论文,我为了突出创新的主题,在课堂上又是引导学生讨论一块砖头的用途,又是挑出作者的失误,又是用卡纸做手工,又是摘抄创新格言,课堂气氛很是热闹,但那次的比赛成绩却非常低,我一下赛场,就有一位不认识的老教师气愤地在我身后评价:“这是什么语文课,这课还有一点语文味吗?”我低着头离开会场,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流下了委屈的泪水。为了这节课,我在冬天没有暖气的阶梯教室独自练课到天黑;为了这节课,我跟在初三语文老师的身后再三请求替课;为了这节课,我把不到一岁的孩子送回了年迈的父母家。但无论怎样委屈,这节课毕竟还是失败了。在我迷茫失落的时候,领导鼓励我要坚持自己的特点,同办公室的姐妹鼓励我要突出自己的风格。我在反复思考中也意识到是刻意求新使我的课堂失去了语文味,终于懂得在教学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不甘心放弃的我又参加教师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学习名家先进理念,深入研究教材。只要是遇到专家,我就会拿着笔记本,追问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的困惑。失败的公开课让我理解了再成功的课堂也会有缺憾,再失败的课堂也会有亮点,关键在于平和面对失败的心态。不是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凯旋而归才有意义,有缺憾的课堂带来的思索和震撼会更有价值。如果我的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发更多的老师深入思索语文教育的真谛,失败的公开课也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如果拥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把每次的失败都看作uou教学成长的资源库,我们就会在这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研读文本能力、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观察反思教学过程的能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愈是直面失败,愈是能不断深刻领会教学理念,愈是直面失败愈是能不断理解学生心理提高沟通对话的能力;愈是直面失败愈是深入到不断了解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失败的公开课我不断增强了职业受挫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职业倦怠也会不断增长,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怎样克服职业的倦怠感?我在观察思考许多名师的成功经历中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想要达到公开课精品化,那就要做到精品课常态化。为了营造轻盈美丽的精品语文课堂,教师就要博观细取,厚积薄发。最初我在每天的常态课中,力图做到局部突破,每天针对一个细节磨练自己。例如在备课中认反复推敲书写一份科学规范的教案,制定一个单元严谨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别致新颖的导语,安排一次有趣的学习活动,我在心理上把每一节课都当作uou公开课,从教态到语言;从表情到评价;从气氛到效果,认真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给自己打分,自己和自己比赛。同时,我利用难得的参赛课、观摩课、研讨课来磨练自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我体味到诗意语文,《散步》让我沉醉在情境阅读;《邓稼轩》让我尝试长文短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让我练习板块教学。我渐渐发现,无论是站在什么的课堂,我都会逐渐沉浸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语文带给学生和我的快乐幸福,用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用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用坚定自信的气度告诉学生,语文学习是一次精彩的旅行,别忘记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虽然这样做很累也很辛苦,经常早晨六点到七点利用准备早点的时间看一些理论书籍,晚上完成所有的家务后整理教学设计,中午利用休息时间把心得体会上传到个人博客,但是当所有这些经历化作uou每一堂课,并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时;当师生常有思维碰撞,常有智慧的火花闪亮时,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何谓“和谐课堂”,何为“教学相长”。成长的艰辛与欢乐中我体验着博观细取,厚积薄发带给我的改变。我清醒地看到公开课精品化就要把公开课当作uou常态课,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得失输赢。记得在省教学能手大赛的课堂上我执教《春酒》一课。我发挥心理辅导老师的优势,使出浑身解数,带学生做手指操,教他们练眼睛瑜伽,帮他们做性格预测,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上课后我设题激趣,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然后以初读理春酒之趣;精读品春酒之味展开教学环节。我把每一位评委当作uou自己的同事,把陌生的学生当作uou自己的爱徒,我们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在师生交流的快乐里,原本紧张的赛教课结束了,我内心充满了喜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公开课平常心的磨砺中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幸福。
“独行速,众行远”
对于我来说,特别幸运的是被省教育厅遴选参加了 “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 作为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这段时期成为我专业成长最快的时期。我们在一次次省级公开课的历练中形成了一个共同成长的团队,在不断求索中快速成长。
在省市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基层活动中,几位省级教学能手就文言文教学的有关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做才能有效落实文言知识教学,又不至于上成古汉语课呢?于是,在我随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的过程中,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进行示范研讨。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中,我和孩子们都快乐地i读着,笑着,交流着。他们的眼睛晶晶闪亮,我也被他们活跃有创意的思维激励着,这节快乐的课堂上,孩子们和我一起经历了一场幸福的语文阅读之旅。而在评课环节让我受益最多的就是薛翰铭老师的指导。他提出文言自读课文中教师的作用不该越俎代庖,他让我更明确了语文课堂上应该怎样去实施教学:要关注学生、关注语文的特点、关注课堂平台的设计、注重语文基础。薛老师的点拨让我恍然大悟,随后为了进一步寻找答案,我在省教学能手文卫涛老师的帮助下继续深入研讨。我们在阳光中学再做研讨课《湖心亭看雪》,请来陕西师大国培专家、西安名师杨涛老师点评并作讲座。杨老师用王君和余映潮的课例和我对比,非常直观地启发我和参训教师思考文言文教学的出发点在哪里的问题,他特别强调语文课堂应建立语文知识树,以改变语文教学无章可依,任意发挥的弊端,我深受启发。但这种感想是否正确呢?我又向宝鸡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曹公奇老师请教。作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的曹公奇老师针对我提出的这些问题,联系宝鸡市田玲老师、汉中市罗辉老师,组织处在不同地区的省教学能手,通过QQ进行专题研讨。我们建立了QQ讨论群,预告了要讨论的问题,大家提前精心做了准备,在约好的时间交流文言教学中的案例实录、策略方法,思路途径。曹公奇老师总结文言文教学首先是要立足于“文”,言是文的基础,但一般不必单独、专门地i在课堂上处理“言”。我们终于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曹老师把我们讨论的过程整理成文字,在语文教研群内交流,这场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研讨在语
文教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独行速,众行远。这次公开课后的研讨过程不仅解决了一些初中文言教学的实际问题,更帮助我突破职业瓶颈,帮助我和同伴们在专业成长中学会深度追问,在一遍遍的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总结中,公开课聚焦教研合力把个人的进步变成团队的超越。
回首来路,激情飞扬的教学岁月留给我的是教师互助成长的美好记忆,是贵若珍宝的人生财富,我感谢一路走来真诚帮助我的师长朋友。我体会着语文课程的美,更加热爱精心耕耘的这片田野,这就是公开课的魅力。不惧磨砺,才能逐步成长;不惧风雨,就会收获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