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人生叫坚持
发布时间:2023-09-12 10:10:52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童年,我希望成为武林高手
你们一定想不到,我的童年经历和我的今天毫无联系又大有关系。
先说毫无联系吧。如今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还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讲作文。大家一定以为,我小的时候也特别文静,是喜欢静静地看书写字的那种,如果一个小淘气包一把抢过我手里的书,大声读出书名,也许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哈哈,大错特错,小时候的我很顽皮,一点也没有当语文教师的潜质。我的老爸给我设计的职业是:马戏团的演员。上串下跳不在话下,翻转腾挪易如反掌。
再说大有联系。的确如此,要不是小时候的一段难忘的阅读入门史,我怎么也不会爱上语文,爱上写作,以至于如今既是老师,也是业余作家,出版了三十多部书,大部分还是教小伙伴如何写作的书。行内人给我的外号是“作文魔法师”。
究竟是什么样的阅读经历让我的今天是这样的呢?请聚焦以下这段回忆——午后窃读《射雕英雄传》。
妈妈在印刷厂工作,那时候第一批引进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就在她的厂里印刷。由于技术原因,许多脱胶散碎的书页就成了废品,妈妈捡了一些带回家作包装用。一次我随意拿起一页读起来,没承想一读就被深深吸引。我立刻找到前后几页,津津有味看起来。《射雕英雄传》写得很有意思,是小男孩都喜欢。其中介绍了不少武林秘籍、武术绝招,还有牵肠挂肚的曲折故事。特别是作者金庸描写的对打场面,让我读着读着就来到了高手对决的现场,感受那种真真切切的“杀气”。
小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看了几页书,我从心里认定自己就是武林高手了,还是那种“飞花摘叶也能伤人”,并能发出气功波的超级大师。每天在学校,对着桌子、椅子、黑板、同学,不断发出我想象中的气功波。大家看我的动作古怪,神情自满,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男孩居然敢向我挑战,我用一连串看来的武功对付他,也能瞬间把他打得鼻血直流还没反应过来呢。当然,我也被老师批评,并让妈妈来学校把我领回去,发现了我的“自修武功的秘密”。
接下来,妈妈没收了那堆“废纸”,告诉我:不准再看。
可是,阅读《射雕英雄传》的欲望就像一条馋虫,不断侵蚀我的大脑。不看两页就无法睡着。睡着了,做梦也是在桃花岛与高手决斗,在欧阳克手中拯救出美丽的黄蓉。午后,我看着妈妈午睡去了,计上心来。我找到妈妈叠好并用铁条压住的书页,美滋滋地看起来。一下子就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尽管书页是残缺的,但我依然看得开心。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挺简单的,上学路上我捡起一根树枝就能演绎;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我在地上也练得欢快;还特别喜欢上吹笛子,因为桃花岛主黄药师就是用笛子当作武器的,笛音能降敌,那是何等威风和帅气;最有意思的是降龙十八掌,据说是武林绝学,可我觉得天生就会……就这样,每一个午后,原本应该睡午觉的我,都在阅读《射雕英雄传》中度过,都在想象中的武林纷争中度过,都在一次次的惊叹与喜悦中度过……
很长一段时间,我希望未来的职业就是——大侠!
中午没午睡,下午就犯困,成绩下降如同迎面驰来的火车,把我的武侠梦碾碎了。妈妈再次发现了我的窃读秘密,把所有的书页都做了炉头里的燃料。记得再次完整阅读《射雕英雄传》以及其他武侠小说,就是读了师范学校之后的事啦。但午后窃读的经历,却成了童年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你一定觉得奇怪——这和我现在成为语文老师有什么关系?告诉你们,大有关系呢!我可以肯定,自己的写作水平就是在阅读这些“书页”后一下子提高的。那种拔节式的提升是能让自己感觉到,是心里高兴时会笑出声来的。有一次,我在作文中写了“同伴的争吵”,就是学了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中两大高手对决的写法:那样凄冷的天气,那样冰冷的目光,那样冷峻的笑,之后是那样冷冰冰地出招……写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自然浮现出来的,就是小说中的场景,只不过争吵的双方是同学,争吵的结果并不是一方受了内伤,另一方中了邪毒。哈哈,那篇作文被老师评为优秀,张贴,朗读,推荐发表,样样都让我感受一把“武林盟主”的荣光。
他们哪里知道,这都是我午休时窃读的结果。
后来,我就这样一边读一边写,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你说,是不是关系密切呢?其实,这个故事有点类似马克·吐温成长时捡到“神奇书页”的奇闻轶事,不过请你相信,我的故事是铁板钉钉,有假包换的。这就是我的童年,一次可贵的阅读经历,一个值得分享的阅读故事。
入行,东写西读给你好看
我没什么大不了的成长经历,基本上二十年职业生活,就和读书、写作两件事发生关联。也就是这两件事,我把自己整成今天这个样子。
先说读书。我是门外汉,还轮不到我来谈论这个话题。偶然一次提到“拒绝推荐”的观点,别人批评为“不懂装懂,还要乱讲”的聒噪。我认了。确实,谁能说自己读够了呢?可作为一个爱读书的教师,我还是有话要说的。
毕竟身边有许多青年教师需要从我们这一代的读书历程中找到一条比较通用,可靠的路径。读书人,最耗不起的是时间,最希望的是找对路。在我看来,会读书,读对书,才算对得起教师这个“头衔”,对得起生命。说来可笑,在师范学校就读时,我曾一度以为自己已经将天下可读之书读尽了,无欲无求,入世可治校安家,出世能豁达超脱。能有这样高贵却无知的念想要感谢父亲。他是省委党报的编辑,工作需要,海量阅读。因此我从小在书堆中长大。记忆中房中家具新旧更替了几回,那三个书橱从未动过,仿佛铁打金铸般屹立在房间东南角风水绝佳处,直至后来成为父亲英年早逝后留给我的唯一遗产。
不要以为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我读过多少不朽名著,看过几多绝版古籍。就像老北京大院里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一样,顽劣的我宁愿在报社大院里和其他孩子捉知了,摘芒果,刨水萝卜,就是不爱读书。每天中午在父亲的强制下,勉强看完了家中三五个抽屉的小人书。之前说过的《射雕英雄传》,其实后续还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雪山飞狐》……诸多武侠小说在我枕边停歇,被欲罢不能地阅读。
“无书可读”,这样自大的认识被走上岗位后的第一节公开课所击碎。1994年,在师傅逐句讲解后我鹦鹉学舌,居然拿下市里的教学观摩一等奖,但是整个备课的过程让我无地自容。“什么都不知道,一点儿文化味都没有。”这就是当时师傅给我的评价。我从心里感谢那样直率的棒喝,如今的“师傅”鲜见这样的真性情。知不足而后进。赛后,我重新开始了阅读之旅,且至今“沉醉不知归路”。
我的阅读情态经历了“他律”到“自律”再到“醉心沉迷”三个阶段。得知我有阅读的需要之初,在师傅和同行的督促下,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给我做了推荐,有的甚至替我购买了书籍,借阅的也不在少数。有一段时间,空荡荡的校园图书馆里只有我一个人坐馆。“坐得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感谢小时候的午间睡前的习惯滋养。读过后和同行交流,尝试着在各种教研活动中现学现用,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督促和检验方式,也是师傅们最为巧妙的安排。大家突然发现这个小伙子“懂得不少,有那么点文化味。”这不经意的话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于是,我开始了源于自尊需要的自觉阅读。这个阶段,我会主动搜索各种名家或是同行以及杂志的推荐书目,优先阅读这些业内公认的好书,每有收获则欣喜若狂。就在这样泛泛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步确立了自己教学的主要攻关方向——作文教学。于是,开始了专一主题的阅读。梁启超,叶圣陶,夏丏尊,张志功,朱自清……先贤中但凡有过作文类专著的必定收集;友人从台湾香港等地回来,必定嘱托带回一些港台地区的最新作文书刊;每逢出行,必定要扫货各地新华书店的作文书籍专柜……就这样专一阅读一段时间后我又感觉越是精钻越是狭隘。所以,我开始了广泛的阅读,各个门类,各家之言,拿在手上不讨厌的就读读,越读越迷。有意思的是,读过各类书后,对于写作这件事更明朗了,指导孩子写作或是自己写都更加得心应手。我又想起武学中的任督二脉打通后,真气能运用自如,武学能融会贯通。原来各种知识技能也是可以通联的,关键在于你足够广博,足够宽泛。
没想到,读得多了,我还写了一本教别人怎么读书的书《一天十五分钟——何捷老师的一线阅读地图》。
再说写。写作,原本这是让人痛苦不堪的事。
不久前去邮政局领取稿费,把单据拿给柜台操作员时,听到她有感而发的话:哇,写这么多文章啊,这可是比做苦力还累的事。心里滑过一些悲凉。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处女作。18岁,我进入教师这个行当,8月24日报到,9月就遇到学校征集年会论文。我拿起小学生的作文纸,靠着在师范学校练的书法硬功夫,辛辛苦苦地抄写了十余页。最后自然得的是安慰奖,应该是看在那十余页工整正楷的面子上,否则只有砍柴在孙山的份!处女作就这般不纯洁,稿纸退回后,我没有保存,付之一炬。应该是倔强执拗的性格所致,痛苦且猥琐的“第一次”反倒让我毅然决定踏上“比干苦力还累”的路,而且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回头看看,二十余载风雨兼程,无数个昏晓交替,自己也成了曾经怎么也瞧不上眼的谢顶中年男。
写了才发现我是擅长写的。这里投投,那里发发,不知不觉中,发表量超过了千篇,出版的书籍,音像制品居然达三十余种。快乐就此发酵膨大。于是,写的种类也多起来了,学术论文是不轻易写的,因为还是脱不了借鉴,摘录的老套套,感觉力不从心且有鸡鸣狗盗之嫌。最喜欢的是教育随笔,随心,随性,随缘,随时,随遇,这写作的五随就我快乐和幸福的泉源。为孩子写,写让孩子看得懂的文章,让“教育”不再被面纱遮盖。我的《小莲藕学作文》《作文笑传》作为学科童话,让全国小孩喜欢,成为班级共读的热销书;为教师写,写大家心里能感觉到但却说不出,抑或是不好说的话,让压抑的心灵获得释放。我的《教师职场的36个忠告》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必备百本书之一;为家长写,写大家需要知道的,让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我的《一线立场》中,许多的随笔就是和家长谈心;为自己写,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不管是心潮涌动还是涟漪初皱,只要是有感觉掠过,都提笔记录,让我们的教育人生不再苍白空泛。《一课都不能少》《和学生一起写作文》都记载着我的成长。
写着写着,我的精神幸福感充盈满溢。慢慢地,写作成了我每天如吃饭睡觉一般必须做的事,一天没有写下一千字就感觉荒废,总要找个理由说服自己:今天我生病了,没法写;今天思维枯竭了,没法写;今天手扭伤了,没法写……理由虽然找到,但“没法写”是不能原谅的,就用读来弥补,读个天昏地暗,茶饭不思,快意淋漓。每日就在这俯仰之间,体察阴阳变幻,体味人生百味,摈除心中积怨与牵扯不清的恶习。写作,让我的心得到澄净,曹文轩说阅读是一种宗教,我说写作是一种信仰。写了二十多年,我发现自己用写作打开一扇门,仿佛若有光,门里都是孩童,我躬身而入,豁然开朗。
沉迷,在教学研究的路上
很庆幸,坚持不懈地读写,让我成为福州的语文教研员。这无疑给了我更多研究教学的时空,也让我的教学探究路上能有更多伙伴同行。而我,也在梳理着自己的研究路径轨迹变化。
我被大家认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游戏作文”。记得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时,我似乎是一柄长满铁锈黯淡而毫无光彩的钝剑,徒具剑形,却毫无美感和实用价值。系统的中师教育并没有让我学会如何当一个让孩子们喜爱的老师,我跟当时的绝大多数老师一样,认为作文是孩子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老师只要布置下去也就圆满了。于是,孩子们总是被动地完成我那些不经大脑思考的作文题目,诸如“一件难忘的事”“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等等,评改标准中的条条高压线在给我带来了便利的同时,毫无疑问地束缚了孩子们创造的灵感和想象的翅膀。很快我调整了心态,从了解孩子入手,同时大量地阅读。特别是读“小孩读的书”,这在大多数人看来十分幼稚的举动却让我从中受益无穷:我知道了小孩子们喜欢写一些不起眼的、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还喜欢写异想天开的幻想类文章。后来,我再也无法忍受自己一贯简单化、扼杀个性的教学方式,希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为自己的剑设一个练剑场。就这样,“游戏作文”实验上路了。当然,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具体,可以看看《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你还可以获得很多作文教学案例。坚持十余年,游戏作文被大家列为“中国十大儿童写作教学流派”之一。
此外,二十多年坚持让儿童每日写“百字作文”,这项实验也让无数小孩受益,也让我获取通往儿童言说世界的钥匙。不过最值得一说的是如今坚持的“写作教学进行时”探索。我力求为大家提供一种好用,能用,用了就好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时教学三大关键词是“写作”“教学”“儿童”。与其他写作教学主张的最大区别是强调教师的“教”在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写作,儿童是主体,伴随着主体写作全过程,教师必须履行教的职责,实施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进行时”就是以教为轴心,“教”串联全程,时时关照写作运思,激活生活经验,调用阅读积累,组织同伴合作,促进表达欲望产生,直至言语表达顺利倾吐而出。“进行时”的教涉及到作前的准备,作后的修改与评价,强调的是写作过程中关注儿童言说的情态,营造乐于表达的氛围,更多给予鼓励,促进表达的灵感生发。总之,“进行时”将关乎写作的思维,表达,积累,评价,灵感等串联在“教”这个核心轴上,师生以及教学本身形成和谐,合情,合理的共同体,相融相通,相伴相生,联合促进儿童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这件事,我正在做,还将往下做。好友陈金铭老师关注我的教学,结合我的发展路径,为我的作文教学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字“好快活”。好的教学,让儿童快速成文,教学过程灵活,儿童写就的文字鲜活。好吧,但愿每个希望成长的教师和孩子都从心里呐喊:我们的生活,好快活。
未来,坚定我的选择
好吧,你一定很失望。我的人生居然如此平淡无奇,简直和你的没什么两样。仔细看,我有我的骄傲——坚持。我的秘密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苦和累都是考验,坚持就是法宝。当然,今生选择教师行业,对读写,对课堂教学的坚持,就是你的本分。
这不是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