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114237939-51-560fa.jpeg

我是1989年7月从咸阳师专化学系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27年来,我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学新兵,成长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归结为一句话: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一、作教师,人生无悔。

“沒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

小时候,我的理想很高、目标很大,直到上大学后,因一次班会的启迪,我才知道自己所学的化学教育没有成为大树的本领,只能作一棵小草,一棵点缀鲜花、成就大树的小草。

这些年,我也一直以小草自居,1996年一1997年,得过一次重病,心肌炎发展成心肌缺血,整年胸闷气短,中草药吃了有好几车。那是一段很痛苦的日子,很感谢我的家人、同事和学生,没有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也许我就……。

1998年,病好了,也沒留下后遗症。总觉得自己捡回一条命,做人低调,做事勤奋自勉,慎言慎行慎友慎独,习惯了对自己苛刻,习惯了远离奢华和宣传。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不冲破不逾越。用行动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也尽力帮那些需我帮助的人。潮落潮起,且行且吟,又是十七年,人生最美好最有精力的时光基本在这里了。

作为教师,最欣慰的是学生的信任,最高兴的是学生的进步,最自豪的是“桃李满天下”。

2011年因骨折使一向忙忙碌碌的我突然空闲了,烦恼焦虑、怅然若失的心情刚刚涌起,我的同行、同事、上级领导纷纷探视,带来了安慰鼓励、医药、康复方案、甚至做好的饭菜。家长的电话也不断,学生一拨拨来,像大人一样纷纷打电话发短信,向我描述班上同学情况“老师,我参加X高中自招被录了”; “老师,我化学考了第一;“老师,我最近情绪不稳定,你说怎么办吗?”; “老师,我因您不在,化学退步了”; “老师,有道题想不通,您帮我分析一下”; “老师,我模仿您的神情给同学讲题,都说像极了”; “老师,您快点好啊,我想您了,最喜欢听您的课了!”……听到这些声音,想着他们的样子,暖流一阵阵涌上心头,我为这些可爱的孩子感动和欣慰。这次事故,让我22年安贫乐道的教师生涯再次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满足和自豪。我庆幸自己是一名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我的亲属长辈中有6位教师,但中学时我的梦想却是当医生(像母亲一样,治病救人,受人尊敬)。86年高考4分之差未进入理想大学,被阳差阳错地调剂到咸阳师专,对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我是极不情愿地报到的。第一次班会上,全班齐声唱流行歌“小草”,用“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比喻我们将来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很多同学流泪了,我也黯然伤神地想,难道真要当一名无欲无求、默默无闻的小草一样的教师吗?给自己说好好学,将来可干别的。在当时厌学风较浓,人心浮躁的大学校园里,我就是堵着一口气,积极上进,努力读书。师专很会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三时学校组织听了一场“全国优秀教师报告”,我们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感动,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和胸前闪闪的人民教师奖章,竟然有一种向往的冲动。教育实习是在兴平西郊中学,带队的李雪琴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备课很精致,教案改了又改,试讲一遍又一遍,上的几节课蛮受学生欢迎。系主任白育伟检查实习时说“于海玲你将来一定是个好老师”,实习回来,我成了系里唯一名给我同学及低年级同学上示范课的学生。

89年7月我以德智体综合考评全系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正值动乱,我别无选择,回到秦都,被分到马泉中学,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孩子王”。成了教师,我才领教到这个职业的清贫寂寞。学校在农村,对面是坟地,白天还觉幽静清爽。晚上当地老师回家了,我在二楼宿舍窗户上看着对面心里就发毛。学校有灶,十来个人上灶,看着灶夫用扫帚扫案板、灶台,有人蹲在长条凳上大声聊天、大口吸面我就反胃。那时,我一周回家一次,乡间土路得骑50多分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到学校不是“白毛女”就是“落汤鸡”。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沮丧、失落、消沉后,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年轻的我活力四射,学生期盼的眼神让我振作,很快在三尺讲台上找到了失落的自我。开始时,我带初三两个班的化学课,那年我20岁,学生16、17岁(农村孩子上学迟,还有重读的)。他们对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充满好奇,羡慕和尊敬,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清脆甜美,他们后来告诉我:我上课时的声音能穿透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全神贯注。他们经常到我宿舍来,农村学校没有集体办公室,宿办合一,开始时找我问问题、借书,后来给我讲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理想,不断会有学生从家里带些好吃的农家小吃给我分享:油泼辣子、炒玉米豆、椒叶馍豆豆、煎饼等等。有时候我也到他们家里,和他们的父母、姐妹聊天,和他们一起剥包谷棒,在那冬暖夏凉的窑洞里,喝他们用大锅烧好的包谷粥。

有个叫伊红的女同学,是个补习生,对我说她想考师范,想当象我一样的老师。她学习很刻苦,家里干扰大,每天很早到校来读书,有时我会请她吃我烤的焦馍片。后来她考上了农校,当了一名公务员,去年见她时还说当年她很崇拜我,要不是家里人干预她一定会当老师的!我后来的学生中上师范院校的不少,学化学的也很多,我曾经的化学科代表马继红、冯峰说他们立志学化学,当化学老师就是受我的影响很大。

那时,学校上晚自习,学生自由复习功课、做作业。我喜欢到班上辅导,我不仅辅导他们化学、其他科目经常指导他们,只要我进去,问问题的学生不断。有时候,我会拿一些有趣的竞赛题,“难”那几个学得好的学生。看着他们紧锁眉头、苦思冥想,激烈争论,或豁然开朗、一脸阳光的样子,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先行者,有责任为这些贫穷勤奋的学生指点迷津。

学生的纯真、进步和信任成了我青春年少时的精神寄托,让我平淡闭塞的教书生涯不再寂寞,让我心情愉悦、荣光焕发。我真佩服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此时我忽然发现学校对面的地里不在荒凉,春天有了迎春花,有了柏树枝,有了蝴蝶和鸟叫虫鸣;食堂的灶夫不再那么粗俗,有时还蛮和气;我的那些同事蹲在凳子上吃面聊天还蛮悠然自得,他们的笑话还蛮逗人;校长杨柄琪对我们这些外来的大学生还挺关心和照顾。

我受到的第一次奖励是教学质量奖,全区统考,我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超过了全区平均分,这不容易,我们是个很薄弱的农村初中,校长当着全体师生的面给我发了一个脸盆,我当时兴奋地直想跳。我获奖的第一篇教学论文是在教书的第二年获得的,当时我的学生董亚群在全区化学竞赛中得了第一名,区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段掁侠老师特意让杨校长捎话给我(那里没有电话,难得到教育局去一趟),写一篇培养学生竞赛能力方面的文章,让全区老师参考。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马泉中学的四年经历,是我作教师的起步阶段,让我初步体验了老师在学生和家长中的份量,让我理解了“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使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深深眷爱,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

后来,我调到古渡中学教了12年化学,作了4年教科室主任。这里教风浓厚,竞争激烈,活动频繁,经常开展公开课、对照课、示范课,我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广。当时区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段振侠老师、市化学学会吕忠民老师,市教研室曹建业老师对我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效果特别欣赏,不断对我的教学进行指导,为我创造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我的教学逐渐走向成熟,教的学生普遍心理素质稳定,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得到了许多高中教师的赞誉。还推荐我参加了很多教学比赛。获得了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被评为两届省级教学能手。

吕忠民老师曾教我每天用小纸片记录和积累好题的方法,教我编写教辅用书的注意事项;曹建业老师教我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命制试题的技巧。这期间,我参与编写了“中学课堂素质教育、目标教学教改用书(化学)”;连年参加咸阳市中考化学练考题编写工作;参加咸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命制工作;参加咸阳市中考查巻工作;担任咸阳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赛评委工作;多次被市教研室或教育局抽调检查县区一些学校有效教学开展情况。多次为全市初中化学教师作中考指导报告,在教育电视台为全市学生做中考复课指导;参加咸阳市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阳光师训”,为近万名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或师德报告。为我的母校,咸阳师院应届毕业生做“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型教师”的教学培训报告。

2004年8月参加秦都区校级领导公开招考,经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拔为咸阳市秦都中学副校长。虽然行政事务增加,但我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继续带初三化学课,被聘为秦都区兼职化学教研员,任咸阳市化学学会副理事长。这期间又被评为全国初中化学课改优秀教师,咸阳市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我的化学课仍然上的很投入,很精心,每年给新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都要重复一句话:“我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我喜欢教书,我也喜爱化学,我希望同学们能和我携手走进这神奇的化学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享受其中的苦乐酸甜。”

二、潜心教书,精勤治学。

(一)爱课堂,追求卓越。

这些年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付出了很大努力,在这几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有效的尝试。觉得自己在这几方面做的还不错。

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阅读、议论、展示、练习、点拨五中方式有机结合。每节课我都会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时间阅读和小组讨论,经常让学生练习和互相讲题。所以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勇于思考和表达。以前提问学生某个不太好表述的问题时,很少有学生愿意上台讲,现在就会说“讲给你的组内同学听听”,我就发现学生兴致盎然,表现活跃,给同学讲得头头是道,很自然、很透彻。学生在阅读、议论、练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展示才干。

(二)爱砖研,教学设计精益求精。

1.重质疑:避免满堂问,满堂吼。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设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和破疑的勇气,我从导课到小结,一步步推敲,力争使问题富有启发性,诱导性。讲CO2的性质时,我会用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设置悬念,为什么人领狗进山洞,狗死了人却只有轻微不适?难道真有杀狗的妖精吗?这个妖精是什么?把学生的胃口高高调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探究下去。学习O2性质时,我会让学生观看春暖花开、鹰击长空或鱼游浅底,生机勃勃的图片或影视,在他们正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呼吸畅快时,我会突然提出,如果没有O2,世界还会这样吗?如果你憋一会气还会这么畅快吗?使他们产生探究O2性质的欲望?使他们对O2产生暇想和新的问题,然后导出新课。 

2.重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要求学生课堂上多观察,多动手,多实验,而且鼓励改编、创新实验。

以前学校实验条件不好,很多器材没有现成的,我因地制宜,常常发动群众收集材料,自制教具。我发动同事帮我收集装修房子剩余的大理石废料;也发起过学生收集生锈的铁钉;到建筑工地捡过石灰、旧纱窗,在木具厂要过小木块,找纺织工人要过废绵纱,到医院要过旧针管,找修自行车的师傅要过废轧丝,收集大量废电池炼锌……讲空气成分一节课时,有一个实验,要用到无底但有刻度的玻璃钟罩,我到处找都找不到,但是我又实在想给学生做这个实验,好几天都想怎么办,碰巧我的喝水杯因水热,杯底掉了,我立刻想到了办法,立刻进实验室,同实验教师一起将一个细口瓶的瓶底敲掉,又找了几根皮筋,套在瓶壁上,将它分成五等份。又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当实验完毕,学生清楚看到了液面上升了五分之一的时候。那种成功的喜悦,无与伦比。做氢气的性质实验时,要用到带尖嘴的导管,如果用玻璃管,就看不到氢气燃烧时淡蓝色火焰,许多教师都只是给学生解释一下原因,不去想办法,而我却偏想让学生看到淡蓝色火焰,怎么办?找金属管,没有。我忽然看到自己手中的钢笔,笔前那闪亮的尖嘴管,正对我笑呢。于是我取下它,往乳胶管上一套,正合适。我用旧塑料油桶、塑料水槽、药瓶设计的面粉爆炸装置以及用泡沫、干电池的碳棒、小灯泡等设计的测溶液导电性的教具,目前还在全校使用。

我喜欢对课本实验做点改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CO2实验室制法实验时,我用塑料网纱把大理石包起来,用塑料绳栓住伸到盐酸里,制够CO2时再把塑料绳提起来,让大理石和盐酸脱离,反应停止,可控制反应,节省原料。做氢气爆炸实验时,有些教师嫌氢气装小塑料瓶中点燃太危险,改用塑料袋装,安全性增加了,爆炸的声音不大。我试了很多次后,改用纸杯,不仅安全,而且爆炸的气浪将纸杯高高掀起,声音清脆,效果非常好。学习碱与CO2的反应时,教材上设计是将CO2收集到试管中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液面在试管中上升的现象,不好操作,效果不好;我对它也进行了改造,先将CO2收集到空塑料质的矿泉水瓶中,盖好,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盖严后,来回振荡,瓶明显的变扁了。效果非常好。

3.重和谐。

我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上课前我会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精神不好时化点淡妆进行弥补。

每节课都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候课,将教学用具摆放好,找一些轻松的主题和学生交流。

课堂上会我面带微笑。

我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语气、语速和节奏。语言贫乏、语气平平没有节奏的老师要么催眠学生、要么让学生厌倦学习。

我不会满堂灌、一言堂,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或互助解决;当他们畏难时,我会不断启发、引导、鼓励;关键处我会适时点拨,“画龙点眼”。我不会满堂问“会了没?”,也不会让学生满堂答“会”;我会走到教室的前后左右、注视角角落落、提问各种同学,参与他们的讨论,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用眼神、手势、语言、表情、动作和他们交流,提示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爱学习、重积累,提升文化修养。

我特别欣赏一句话“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书香飘满校园”。教师要一直不断的学习,学习学科知识,学习教育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每年假期,都给自己定学习任务,看各种书,读卢梭的《爱弥尔》知道了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知道了“教学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 ,读《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了解了苏霍姆林期基那闪光而朴实的教育思想,读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体会了“优秀是教出来的” ,从《苏菲的世界》中接触了西方的哲学史……。

三、静心育人,爱生垂范。

在我工作的案头写着一句格言:“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树师德”。我就是以这句话鞭策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处处为学生作表率,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实事求是的人生观、世界观。

曾带过一个全校有名的后进班,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班没救了。我接了这个班的课后,并没有放弃学生。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好热闹、爱劳动,但不努力、怕吃苦自信心不足。有些小事做不好:不会正确拿条帚扫地?不会洗抺布(问我为什么实验室的桌子擦不净)?不会拿笔(满把抓或手腕向怀里倒着拿笔)?为了帮助这些孩子重新振作起来,我一遍遍教,用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去感化这帮“破罐子破摔”的孩子,并在全班开展“一帮一”活动,使全班学生拧成一股劲,共同进步,该年中考中这个班的化学成绩突飞猛进,跃居全区第二名,创造了一个奇迹。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27年来,我从不给学生乱定复习资料,不收费补课,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组织他们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自己出钱为学生买辅导材料,义务进行辅导,组织他们进行课外调查和实践,鼓励他们争当“生活中的化学小能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到了2015年,我又一次被推到了浪尖上, “省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重担落在我的肩上。  

有人说:"一个人走也许会走很快,但一群人走注定会走很远"。可一群走比一个人走复杂很多。工作室核心成员来自四个地市的10所学校,全是毕业班化学教师,全是学校的宝贝儿。每聚一次都要想不少办法,好在网络联系交流方便。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做课题,一起搞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做得有声有色。

围绕着《初中化学交流型课堂教学实践》,我们的教学展示研讨走进了秦都区、泾阳县、三原县,礼泉县、乾县、兴平市、武功县、旬邑县、淳化县、长武县、蓝田县、阎良区、南郑区、宁强县,宝鸡陈仓区等县50所学校。我们有6位成员加入市级名师大蓬车送教下乡,其中咸阳市名师大蓬车送教下乡及市级骨干教师微课培训全部由本工作室承担,10位核心成员进行了《交流型课堂》跨校展示。所到之处,传播了"交流"思想,解读了"交流"内涵,彰显了化学教学的神奇和魅力,激励和带动了一大批化学教师。

最近我们工作室又开通了初中化学公益微课堂,每天发布一节工作室成员用心血和智慧制作的微课,让更多教师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一直在为自己成为一名“好士兵”而奋斗着,我知道,自己没有成为一颗大树的本领,但我愿作一颗坚忍不拔的“小草”,虽没花香,虽没树高,但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我是一名教师,生活虽然依就平淡无奇,但我无怨无悔,默默体验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趣。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