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近年来,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培训模式不断更新,培训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困境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质量。因此,加快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需高度关注和解决制约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新时代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师培训目标新的诉求,培养骨干教师及领军人物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质量问题是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培训谁、培训什么、谁来培训、如何培训、培训得怎么样”。

(一)对“培训谁”缺乏精准分析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往往沿袭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缺乏对参训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充分调研,缺乏对各级各类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培训需求的准确判断与思考,未能从新时代骨干教师终身教育理念和骨干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视角来考虑策划培训工作。此外,由于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分层分类专业培训标准尚未制定,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依然存在统一课程、统一形式、统一步调的现象。这导致培训会忽视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段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与专业发展需求。忽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自然无法真正激发中小学骨干教师终身学习的热情和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对“培训什么”缺乏系统规划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培训内容有原则性规定,但对骨干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并没有确定的表述。这就导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缺乏系统的规划。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培训内容还存在碎片化、随意化、片段化等现象。二是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类课程相对较少。三是骨干教师师德课程、领导力课程、数字素养、核心素养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不够充实。

(三)对“谁来培训”缺乏有效联动

从培训主体来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缺乏顶层引领与协同联动。各级培训的设计与安排缺乏大格局的思维和协同规划,这是目前制约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四)对“如何培训”缺乏有效创新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已经有所创新,“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呈现出网络研修与实践培训融合的培训趋势。然而,依然有一些问题较为凸显,如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新时代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尚未构建,教师智能研修平台尚未完善,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实践基地尚未使用,灌输式培训依然存在等。这与新时代骨干教师研修方式的多元化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五)对“培训得怎么样”缺乏有效监管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培训的监督、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新时代骨干教师培训的大数据动态化的监督与评价平台尚未建立。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存在重培训、轻落实现象,难以真正促进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时代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优化路径

面对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寻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现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精准培训、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培训主体联动协同、推进培训方式创新、落实培训监督与评价。

(一)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精准分析

根据胜任力模型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处于不同级别与类别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困境、需求和影响因素等有所不同。各级各类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思想引领,专业实践创新与专业专长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建议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提高对“培训谁”这一问题的精准分析与谋划。首先,培训部门应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现状的相关调研,充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骨干教师具体的培训需求等。其次,加快制定以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为基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培训标准,紧扣不同级别与类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特征,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导向,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满足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实现提升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目标。

(二)完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缺乏系统完备的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是当前影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突出问题。各地应在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指导下,尽快制定《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形成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在培训课程的设置方面,应注重基于教师的显性需求,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需求,把培训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按需施训,供需对应。基于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构建基于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目标体系,设置科学规范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在培训课程方面,应不断充实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师风、领导力、数字化素养、教师核心素养等课程。

(三)促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主体联动协同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各类主体缺乏有效的联动协同。为了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质量,建议明确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主体在协同培训中的职责定位,不断完善培训主体协调机制,充分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联动协同,增强培训监管合力。一是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领导、统筹,积极推动健全各级部门合作协同机制;二是推动由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多方构成的协同培训格局。

(四)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式创新

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领域骨干教师队伍质量,进而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采用多元化、创新型的骨干教师培训方式能够有效保障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质量。首先,建议建立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立健全地方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依托已有资源,结合地域实际,有效整合骨干教师培训与教研、电教与科研等资源,形成骨干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平台,使其具有综合性、持续性、多元性特点,以满足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和不同学段教师的专业培训需求;其次,构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共同体,采用“定岗实践”“自主选学”等多元途径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化培训;最后,建议构建骨干教师智慧学习支持环境,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五)落实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监督与评价

要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质量,就要加强对培训的监督和评价。一方面,建议建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注重对骨干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与运用,提升培训效度,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证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建议加强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本身及培训部门的培训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加强培训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应在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中广泛深入宣传“终身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