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创造性人格形成的黄金期,更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及创造性人格尤为重要,这一时期的人格塑造对幼儿以后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3~5岁是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智力潜能发挥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对幼儿创新潜能进行开发、创造性人格进行培养,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一、创造性人格相关概述

(一)创造性人格的含义

创造性人格是由“创造性”和“人格”两部分组成的复合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创造性人格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是指个体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创造性的发展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的、统合而稳定的人格体征。其中主要包括:好奇心、敏感性、独立性、幽默感、自信心、成就感、合作性、审美性、新异性等九个特质。不同学者对创造性人格的界定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创造性人格是指促进个体创造性发展的人格特征。

(二)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我们经常认为,幼儿的创造性人格不同于成人,幼儿的创造潜能表现在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过程中。

首先,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创造性人格也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不可避免会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制约,因为它并不是偶然发生或暂时性的表现。由于幼儿是不断发展中的人,其创造性人格容易受到生长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也就意味着幼儿的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是可以培养的。其次,幼儿创造性人格并不是持续上升或稳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波浪式的发展。有研究表示,学前期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呈现“倒U”形趋势。最后,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发展,并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三)创造性人格的类型

以创造性活动为基础,从人格特质测量层面揭示了个体的创造类型:传统型、平凡型、艺术型、学者型和新生型。我国学者董奇也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类型进行划分: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建筑类、领导类和艺术类。学者李静认为,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大致分为三类:合作型、科学型和艺术型。

二、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最基础因素,因此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也使得个体的创造性人格表现出个体差异。创造性人格受气质、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与生理变化有关,因此创造性人格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且由于个体创造性人格生物学特征较为突出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通过研究发现,气质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气质中的专注性、反应性特点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Rogers(1959)指出,富有创造的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创造气质。

(二)环境因素

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受特定的自身因素的作用外,环境因素也弥足轻重,由于幼儿阶段对儿童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是家庭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权威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社会责任感更强,更具有规则意识和自控力;在宽容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相对缺乏存在感且独立性较弱;专制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社会责任感也相对低下;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好奇心、同理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强。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角度而言,民主型的家庭氛围更有助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家庭创造性氛围也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家庭创造性氛围高的家庭,其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得分也相对较高。

学校环境是除家庭环境外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都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幼儿而言,与同伴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有助于他们在创造力方面保持信心,有利于其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三)教育因素

影响幼儿创造性人格的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最基础、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影响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家庭因素错综复杂,我们一般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家庭氛围融洽,亲子之间能进行平等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的创造性人格才能得以健康发展。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有正面影响作用,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都会给幼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心理上早熟,这样反而不利于其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是幼儿园,园所内的环境氛围、教师引导、园本特色等因素也是影响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心中有爱且对幼儿积极回应的教师,会使幼儿感受到轻松和温暖,幼儿也更愿意配合教师参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更利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蒙台梭利学校为幼儿营造的是自由、和谐的环境,同时提倡混龄教育,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三、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如“不打不成器”“虎父无犬子”等,这样的观念随着代际相传已经深深植根于父母的脑海中,因此也使得父母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范本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优秀。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萌芽期,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好奇、好问、好模仿,而好奇心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幼儿创造性人格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家长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全面提高自己的认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自由表达和个性发展,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和意见,尽可能地做到高质量陪伴,全身心投入幼儿的活动,积极与其互动交流,善于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幼儿的物质及情感需求。由于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而兴趣和好奇是幼儿保持注意力的前提,所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很有必要,同时对幼儿以后的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途径、多方位吸取科学的教育经验,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家长要适时调整育儿行为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不全权包办,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与关爱,避免专制地对待幼儿的选择,将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幼儿,以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幼儿较为胆怯、缺乏自信,家长就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指导幼儿在生活中自主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同时在幼儿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赞扬与肯定,帮助其建立自信心。面对幼儿的错误和失败,不要轻易给予批评与否定,要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与幼儿合作找出解决的办法,引导幼儿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增强他们不惧怕失败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把握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

许多研究都指出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有独特的年龄特征,4~5岁是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期,所以家长要把握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抓住这一独特的教育机会,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随着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要关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在平日与幼儿的相处中,家长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幼儿面临问题时,我们要把主导权还给幼儿,鼓励他们用新颖、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然而当幼儿遇到困境时,有些家长却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幼儿,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介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丰富的物质环境会增加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丰厚的知识经验可以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增添储备,家长要让幼儿尽可能多地获取丰富多彩的知识经验,能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全新认知。在这一时期,家长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具有探索性的物质环境,帮助幼儿保持探索的兴趣。比如,在为幼儿挑选玩具时,尽量选购可拆卸或无固定玩法的材料,如积木、乐高、雪花片等,当然也可适度选购对话玩偶、变形小汽车等电动玩具。其次,建议家长放松心态,重视和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游戏。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意思就是幼儿性情好动,喜欢嬉闹游戏,害怕拘束、责罚,就像草木刚刚萌芽,严加照看就会使它衰败枯萎。幼儿成长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天性喜欢游戏,无拘无束,率性自然,且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独立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活动玩伴、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自主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创造性地表现和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明游戏的趣味性。因此,游戏是幼儿自主驾驭活动的主体性对象,是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给予幼儿游戏的自由,在需要的时候适当指导,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发展和身心素质,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家园共同营造,助力幼儿更好发展

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灵活的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心理环境是幼儿创造意识、动机和情感等诸多因素产生和发展的前提。Torrance在他的研究中曾提到宽松愉悦的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有研究表明家庭创造性氛围好的幼儿,其创造性人格水平也越高。

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广泛表现场所,为更好地创设家庭创造性氛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注重鼓励孩子自主给予,不循规蹈矩。这就要求家长要敢于放手,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高创造力的个体其父母是开放的,能够宽容孩子不同的意见,为其提供智力刺激,加强思维的自主性,并授予孩子自己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以帮助他们发展个性。所以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基础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呵护,尽量避免用独裁专制的方式对待孩子,有时不妨让孩子自己去策划、去选择。其次,鼓励孩子体验新颖多样的活动。家长在注重不循规蹈矩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孩子参与新颖性、多样性的活动,尽可能地让孩子有机会在家中和家外享受各种不同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享受大自然,陶冶情操;变换环境,体验丰富的感知。最后,要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想象,诱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尊重幼儿奇特的想法,引导幼儿将这些想法深入思考下去,发现不一样的地方,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家长要保护幼儿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切忌出现不理会和过度要求的极端做法。

除家庭外,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第二重要场所,积极健康的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创造动机产生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自由探讨的氛围,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意见,让他们不要怕说错,使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舒适感。好奇心是幼儿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教师要注重采用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对幼儿创造力进行培养时,教师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造性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充分尊重。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天赋、个性和潜能,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根据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点,教师要注重幼儿之间的差异,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注重保护幼儿的创造性,如此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其次,在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在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将自主权下放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构思,按照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设置,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创造性人格是成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具有培养儿童创造性人格的潜力,因此家庭和学校要共同配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性人格。

作者单位    商丘工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