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尽情释放天性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一大突出特点。音乐活动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研究。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就是艺术,艺术往往就是游戏。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能真正满足幼儿对学习的需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美、获得音乐知识。幼儿得到的不单单是美的体会,更是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的音乐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音乐欣赏以及音乐游戏等几种类型,在倡导教学游戏化的背景下,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成为游戏的过程。通过丰富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内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幼儿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使幼儿的学习品质、生活品质及人格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音乐活动教学现状

有意识、有兴趣地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能辨别不同频率声音的能力,自然对音乐做出反应是幼儿的本能,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因此,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合理的、有效的。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幼儿音乐活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倾听和学唱为主。教师只是将歌曲、律动等内容教给幼儿,忽视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环节设计单一

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简单,不能完全展示出音乐中蕴含的各种性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约束,所设计的游戏仅仅是为了满足课堂教学,没有顾及幼儿内心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忽视了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培养。

(三)教学成果单一

幼儿园在音乐活动游戏化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与低效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被动游戏”,音乐活动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主体性。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能真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甚至会导致幼儿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致,不愿意参与其中。

三、音乐活动游戏化

游戏能促进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知识为幼儿游戏带来题材,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教学的需求。游戏化音乐教学,即在蹦蹦跳跳的活动氛围里体现音乐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幼儿在接触音乐时得到熏陶的同时还要引起共鸣。

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游戏化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还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位音乐学者曾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用音乐的方式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在的幼儿音乐教育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幼儿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内驱力,把游戏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形成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一)将游戏融入活动

音乐活动游戏化即把游戏这种自由、自发的自然活动引入音乐教学,满足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的发展特点,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幼儿可以全面投入到音乐活动中,通过唱歌、跳舞、表演、打击乐等各种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学习音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运用游戏增加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了解,设置相关的游戏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三)组织形式游戏化

影响音乐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幼儿参与的自主性。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可以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幼儿音乐教学策略

(一)提炼生活教育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生活化的幼儿园教育,才是适合幼儿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能运用动作和声音等模仿自然环境;让幼儿能够多接触一些美好的人、事、物,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及场景,以此为中心,改编或设计音乐活动方案。

(二)音乐活动回归生活

音乐活动应从生活化入手,充分挖掘与生活相关的教育资源。在音乐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角色,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体验用动作、声音进行表达,以完成活动的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模仿、创编某一生活场景,再加以梳理、提炼,用优美的动作、明快的节奏将其呈现出来。如小班韵律活动“小小毛巾爱玩水”,幼儿模仿卷袖子、搓毛巾、拧毛巾、洗手、擦脸等一系列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作,加以音乐的元素使韵律活动更活泼,更富有童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整合他们提供的元素一起进行艺术加工,使幼儿在亲切温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提升了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还可以选择《我爱洗澡》《小雨滴》等音乐作为韵律活动素材,这些素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熟悉的环境,更容易被他们喜欢和理解。

(三)全方位融入

专项的音乐活动侧重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渗透式的音乐活动则侧重于音乐的感受和应用,让音乐像空气一样完全渗入到幼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给予幼儿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充分感受音乐的美。

1.唤醒美好清晨

幼儿入园时选用活泼、优美的音乐,减轻幼儿早起入园的紧张感和暂时离开家长的焦虑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一日生活充满期待。如《幸福拍手歌》旋律活泼、风趣而富有朝气。前三句是逐音升高的模拟递进式结构,结尾新颖、简单。大家围坐成一圈,教师将部分歌词替换成已经来园的幼儿名字,然后带领幼儿按照歌词做拍手、跺脚、拍肩、拍腿的动作。

2.融入体育锻炼

在户外活动前,可进行动感十足的热身运动,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幼儿体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这个环节适合选择动感较强、节奏鲜明的律动音乐,也可结合集体活动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3.稳定就餐情绪

有效利用餐前等待时间,可以进行一些相对安静的韵律活动、节奏练习或教学活动的拓展延伸内容。也可以固定主题开展不同的音乐活动,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增强幼儿音乐素养的积累和培养,提升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好听的音乐、轻柔的旋律、舒缓的动作可以让幼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就餐时,播放一些柔美平缓的音乐,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吃饭也会更好。

4.营造睡眠氛围

选择有一定故事情节的音乐进行播放,音乐有情节与童话感,能够让幼儿产生美好的想象,有利于睡眠,慢速音乐和经典童话类音乐故事比较适合在睡眠时间播放。如小提琴独奏《摇篮曲》(勃拉姆斯曲)、大提琴独奏《梦幻曲》《摇篮曲》等。在起床环节,幼儿刚刚从睡梦中醒来,通常动作比较缓慢,整个状态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所以,为尽快让幼儿清醒,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活动,需要通过节奏感较强的、活泼欢快的起床音乐来予以辅助。进行曲音乐和动感活泼的音乐比较适合,不宜经常更换,以培养幼儿听觉上的熟悉感。

5.回味美好童真

离园是幼儿比较兴奋、期待的时刻,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和老师、同伴告别,奔向父母的怀抱。此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比较抒情、轻快的音乐,如《再见歌》《小步舞曲》等,可以使幼儿的情绪较为平稳地等待家长,有序地整理、检查,并携带好个人物品。

(四)音乐教育多元整合

1.点亮主题活动

音乐教育已经融入幼儿园的多项活动,如升旗仪式、特色展示、主题活动等。教师应将幼儿园拥有的丰富音乐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在进行主题活动时加入一些唱歌、跳舞、游戏、律动、表演等。努力寻找各领域之间的共同点,寻求领域互相融合的方法,为活动设置相关情境,使活动更加有趣,让各种教学活动都能吸引幼儿的兴趣。

2.整合五大领域

在有关数学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加入探索声音的大小、打击乐器等内容,让幼儿玩“你唱我也唱”的游戏来复习数的加法和减法,对几何图形还有颜色的相关知识予以巩固;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表演故事情节和朗诵故事的方式学习语言,并且在学习时播放一些音乐,幼儿听到优美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幼儿的心灵可以受到音乐的感染,将音乐律动“找朋友”加入礼仪活动中,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歌曲对答中掌握基本的节奏,了解声音的强弱。音乐与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整合,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以自然合成一个整体。

3.浸润传统文化

古诗词音乐《咏鹅》运用在语言活动中,能增强教学效果。这首音乐作品采用五声调式的傣族风格曲调,辅以锣鼓配器,表现出了孩子眼中鹅的可爱姿态。由于考虑到幼儿的特点,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过大的跳进,因此曲调简单、清新。在语言活动中的导入环节,我们可以播放《咏鹅》的音乐,教师随之朗诵诗歌,讲述诗歌的内容。通过音乐导入,语言活动可以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当教师朗诵诗歌时,幼儿能够体会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进行诗词朗诵会、诗词对答、配乐朗诵等活动。

4.唱响节日庆典

幼儿园通常会在节日活动中安排歌唱、舞蹈、律动、表演等娱乐活动。在这类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参与,不仅可以参加表演,担任主持人,而且还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发起者,讨论确定所要表演的节目。在节日的气氛中,幼儿更容易体验到音乐活动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例如,幼儿园的亲子音乐会既是幼儿园音乐会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家园有效合作的有效途径。亲子音乐会是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家园合作进行的一项活动,这种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也能够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增进亲子交流,加深亲子感情,深受家长的喜爱。

5.助力区域游戏

为了培养幼儿在音乐分配上的敏感度,在区域游戏设置时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独具特色的乐曲,让孩子自己分辨、自由选择。在玩耍前的准备时间,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宁静、平缓的音乐,进入到游玩区域后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音乐曲调。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去干扰幼儿,而是给他们的玩耍创造出一个富有情调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游戏进入尾声后,要注意播放节奏明朗、活泼的音乐来提醒幼儿结束游戏,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收拾好玩具和游戏材料。

五、家园携手助力音乐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不可磨灭,原生家庭对于幼儿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天赋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经调查,幼儿园90%以上的家长愿意将幼儿送去参加兴趣特长培养班,例如舞蹈、声乐等,家长在子女音乐教育上投入的财力和精力往往因个人音乐教育方法的不适而事与愿违,破坏了幼儿初步萌发的音乐兴趣。因此,家园密切联系与合作,已成为创设幼儿良好音乐教育环境的必然选择。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家长理解音乐教学理念的超前性以及独特性。在家长会上给家长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改变片面重视技能、技巧的倾向,将音乐活动游戏化思想引入家庭教育之中,指导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在家长开放日提供音乐活动的观摩展示,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音乐教育的游戏化特点,掌握基本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开展各种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音乐游戏,让家长和幼儿在欢快的游戏环境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幼儿园和家庭有一致的教学理念,这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大有裨益。

六、教育智慧启迪师者情怀

(一)传承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育者探求教育规律中长期实践、感悟与反思的结果,也是教育者教育理念、知识修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育风格等方面素养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传承,教师作为教育智慧的继承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锤炼以及获得提升。

(二)温暖职业理想

教师只有给幼儿塑造出良好的、自由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幼儿个性以及独特的音乐表现方式。在国外研究学者眼中,教师的幽默、开朗、快乐、笑声、热情、积极参与、灵活、想象是八种良好的个性特征,这其中有半数以上与游戏有关。当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游戏时,幼儿的游戏经历能得以丰富,并且能起到增加社会交往和认知活动等一系列正面的积极结果。

(三)启迪美好童年

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热情、风趣以及幽默感,在游戏环节中引导要多于教育,用自己的热忱打动幼儿,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在欢快轻松的游戏环节中学习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也只有不停地转变教育视角,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用科学的精神启发幼儿,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