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幼小衔接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重知识发展轻身心发展,重教师讲授轻幼儿体验,重教育结果评价轻教育过程,等等。究其原因是科学教育观念认识不足,家长“抢跑”心理与利益驱动,应试教育倒逼幼小衔接“小学化”,等等。因此,应理性认识,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走出认知误区,回归理性教育,释放幼儿天性,营造创新的教育环境,加强幼小协同,形成双向教育阵地。

“双减”背景下,幼儿园要为幼儿做好四个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学习准备,也是幼小衔接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幼儿园容易为迎合家长心理需求而片面追求早学、多学,这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忽略幼儿全面发展,造成幼儿心理压力大,反而会不利于他们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幼儿未来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绝不能将幼小衔接看成是幼儿园教育到小学阶段的简单过渡。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针对幼小衔接中观察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改革思路。

一、文献回顾

关于幼小衔接国内研究大约起于20世纪90年代,但到2000年以后相关研究才受到重视,近10年的研究成果则更为丰富。梳理幼小衔接相关文献的过程发现,关于幼小衔接的概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观的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将幼小衔接看成是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强调儿童学习过程由游戏为主转向系统化、结构化为主(刘丽伟、李敏谊,2015)。第二种是认为不能把幼儿看成被外塑和刻板训练的客体(俞文、涂艳国、李露,2019)。

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视角可以分为儿童视角、家长视角、幼儿园视角、小学视角和社会视角。段蓉(2020)从家长视角研究了幼小衔接中的问题,认为家长参与过程中存在顾此失彼、内涵理解偏差、过于重形式等问题。杨玲斌(2022)基于儿童视角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强调了儿童的入学准备。曹楠、吴荔红(2021)从家长视角研究了幼小衔接的困惑,认为家长容易陷入自我主义与科学知识主义的固定思维,对幼小衔接存在误读。从小学视角开展的研究强调了幼小衔接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力(谢文斯等,2022)。蔡芳婷(2022)强调了幼小衔接中家园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共育路径,要明确各相关方责任,完善相关共育机制。归宏飞(2022)强调了幼小衔接中的“早学”和“抢学”现象。冀毅帆(2022)认为幼小衔接中偏向知识准备与技能学习,忽视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基本都证实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单一重知识教育的问题,并从自身教学经历、工作经历等出发开展研究,具有更多的经验主义色彩,但缺少调研和数据支持。笔者尝试在适当调研的基础上展开探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分析,以求能够使研究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教育问题

(一)重知识发展轻身心发展

“双减”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幼儿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的知识储备。但是从相关文献和作者的工作中却清晰地发现,很多家长都较为关心幼儿的学习、识字情况等。如杨雯珺(2021)的研究就提到37.4%的家长对幼儿学习识字和算术的态度是非常关心的,42.5%的家长对幼儿学习识字和算术的态度是比较关心的。笔者在工作中也发现,很多家长在接幼儿放学时会问:“你今天学了什么?”孩子如果说今天在学校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游戏,有些家长的回答就是:“那学的是什么?”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啥也没有学,家长的这种理念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二)重教师讲授轻幼儿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更应科学进行。目前幼儿园讲授式课堂仍然占着较高比重,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法,思想上对组织幼儿游戏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是幼儿大班的孩子,在讲授式的课堂中也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自控力不稳定,经常会东张西望。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过程,造成幼儿经常被打扰,无法使幼儿深入参与游戏活动,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幼儿大多天真活泼、爱动爱说,为了让幼儿能够尽早地适应小学课堂纪律,在幼儿园同样要求他们规范自己的上课姿势:端正坐好、双手放桌上,这些都较早地约束了幼儿的活泼天性。在园区设计和装饰上,将一些识字表、九九乘法表等作为教室装饰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这些更具有学习象征的元素挤占了更适合幼儿趣味性和启蒙性元素的空间。科学的幼小衔接就是要真正地还教育于孩子,让幼儿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会自主与自律,而不是过早地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扼杀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重教育结果评价轻教育过程

“双减”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仍然对幼儿园的教育有着明显影响。如教师对知识掌握好的幼儿就会表扬更多,而不是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加以表扬,甚至会有部分教师采用学业评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评价。从作者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家长重视幼儿在学校的知识学习,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有些家长会暗示教师要多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汉字等,不少家长对幼小衔接中没有学习汉字等内容表示焦虑,不能正确认识幼小衔接中应培养幼儿的多方面的能力。这种重教育结果轻教育过程的问题不仅表现在幼儿教师身上,还有家长对幼儿知识学习的不正确要求上。所以,需要社会加强对家长的引导,改变他们幼小衔接的传统观念,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教师为了迎合家长要求而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科学教育观念欠缺

教师教育观念不仅影响其教学实施,也影响其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双减”虽倡导科学的幼小衔接,但是具体的落实还是在教师,教师创造性地将科学幼小衔接融入课堂才能提升“双减”实施效果。教师在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方面落实效果受其学历、薪资、社会认可度、人员流动性、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不少幼儿园教师属无证上岗,占比约14.2%,本次调研的结果也与这个占比基本一致。因未接受全面的培训指导,科学教育观念欠缺,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操作方法不当、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或是开展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因而也就无法做好科学幼小衔接工作,而这也是幼小衔接小学化问题的部分原因所在。科学教育观念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否则认识方面得不到改观,就无法做到真正解决相关问题。

(二)家长“抢跑”心理与利益驱动

为了能够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家长纷纷“抢跑”——超前学习,于是在幼小衔接方面就产生了“剧场效应”,使得幼小衔接受到家长过度的关注。“双减”倡导科学幼小衔接,但是一些家长在听到这一政策后仍执迷不悟,甚至认为别的家长不“卷”正是自己“抢跑”的好时机。这与很多幼儿培训机构长期对家长的误导也有较大关系,与社会上过去缺少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约束有关。幼儿园出于招生需要和生存考验,会趋于迎合家长,使得幼小衔接无法按照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进行。“抢跑”心理很难从家长的心中完全根除,因此幼儿园的一些迎合家长的做法要想根除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除了需要加强对幼儿家长的引导与教育之外,还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

(三)应试教育使得幼小衔接小学化

部分幼儿园利用眼花缭乱的教育理念吸引幼儿家长,一些不了解的家长在此种情况下容易产生教育焦虑。笔者调查发现,超过75%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入学存在焦虑心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也缺乏幼小合作意识,幼小衔接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尽管明确了幼儿教育游戏化,但是部分小学仍会对入学的孩子进行排名等,甚至会作为分班依据,这也导致幼小衔接在教育过程中走向小学化。笔者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家长会加强孩子的外语类学习,甚至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性的考试。

(四)不重视幼儿主体地位

在幼小衔接中出现种种乱象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对幼儿主体地位的正确认识和相应重视。从教育角度看幼小衔接是一个教育事件,但是从幼儿视角看,这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变,离开熟悉的幼儿园,从以游戏为主的状态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状态,对他们来说这是角色上的极大转变。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分享他们对小学的认识,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期待与担心,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疏导,以缓解幼儿对小学入学的焦虑,强化幼儿内心中期待。同时还提出了小学要积极关注幼儿需要,希望小学教师能够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缓解他们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双方能够在幼小衔接阶段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相信幼儿“自然成长”的力量,不过于焦虑,不揠苗助长,这样才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科学幼小衔接的思路

(一)理性认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要想落实好科学幼小衔接,就必须要理性认识幼儿教育,要弄清幼儿教育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价”等,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实现幼儿教育的素质化、全面化。为此,首先要丰富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通过启发性较强、符合幼儿年龄层次、尊重个体差异的活动,促使幼儿做好幼升小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幼儿教师要充分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学中以游戏化教学为主,引导幼儿在身体动作、语言表达、社会适应等方面不断提升,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育评价上要以科学评价观为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多元化评价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肯定,而不是只重视学习这一项指标。

(二)走出认知误区,回归理性教育

“双减”背景下科学幼小衔接需要教育主体转变教育理念。幼儿园和学生家长都要转变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认知误区,避免因利益驱动而有短视选择的行为。幼儿园要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按照幼儿教育的基本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切不可短视化、片面化地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同时,家长也要明白,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要有长期规划,幼儿阶段的拔苗助长可能造成的是幼儿一生的遗憾。尽管通过短期的学习可以让幼儿超前一点,但是未来幼儿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等新的问题。此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活动、亲子课等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给家长传递更多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做好幼儿教育。同时,幼儿园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熟悉幼儿教育目标和任务,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释放幼儿天性,营造创新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也是教育资源,幼儿每天在幼儿园中生活的时间长达8至10个小时,所以为幼儿营造一种适合幼儿天性的氛围也是极为重要的。幼儿园中的陈设、装饰等这些是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会在无形中对幼儿形成重要影响,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幼儿园不仅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幼儿教育中还应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在环境建设上体现幼儿对世界的探索和符合幼儿认知的趣味性,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园“活”起来,使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其中,避免对幼儿的刻板要求,要以合作、参与、帮助的心态组织幼儿活动。面对幼儿教育,教师更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引导避指责,鼓励幼儿多思考,培养幼儿独立性、自律性。

(四)加强幼小协同,形成双向教育阵地

幼小衔接问题不仅是幼儿园工作者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者的问题,需要双方协同合作解决。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可以与小学开展联合活动,到小学校园进行参观,与小学生开展一定的游戏活动,组织小学生与幼儿讨论活动,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建设。幼儿园教师主动研究幼小衔接问题,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在工作中积累更多的幼小衔接教育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这一工作。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加强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联系,通过定期交流和共同探讨幼小衔接的改革与做法,互通有无,加强沟通,共同探索科学幼小衔接,增进彼此对幼小学段间的了解,形成双向衔接的教育阵地。幼小衔接不是某一方的教育责任,而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只有双向教育平台搭建起来了,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幼小衔接,使幼儿从中受益。

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重要问题,受到学者们的重点关注。科学幼小衔接是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并快速适应的关键,也是决定幼儿小学入学后能否快速融入学习生活的重要工作。过去幼小衔接中存在较多问题,但是随着幼小衔接问题的暴露,人们关注程度的不断上升,一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当前,“双减”为幼小衔接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指明了方向,为高质量科学幼小衔接提供了参考,幼儿园工作者和小学教育者要加强沟通,不断总结经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学区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