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民族音乐,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教学策略是教师呈现知识的一种技巧,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探索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引入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机与电脑,有很多接触流行音乐的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流行音乐的内容参差不齐,有一些较为成熟不适合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选择符合时代特点、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

例如,在讲授《青春舞曲》一课时,笔者便利用流行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与青春的易逝,帮助学生树立惜时意识。笔者先为学生播放了流行歌曲《那些花儿》,并让学生齐唱。演唱完后,笔者顺势引入新课:“这是毕业季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首歌曲,很多同学都会演唱。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毕业季经常出现的歌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会唱的同学也可以跟唱。”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主题推荐一些自己熟悉的歌曲,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带入课堂,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了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选择流行音乐作品时,笔者在课前充分地进行了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了学生喜欢、熟悉的音乐作品,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二、利用情境教学加强学生对区域文化的了解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区域文化作品介绍,教师在讲授这些地域氛围浓厚的作品时,可以通过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区域文化的了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情境教学法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贴合音乐作品内容的情境,加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区域音乐是增强学生乡土之情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原有认识激发学生的新认识。

例如,在讲授《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一课时,笔者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区域文化认识。这是一首藏族民歌,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因此,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了具有藏族风情的场景与服饰,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吗?”学生通过服饰细节答道:“藏族。”接着笔者利用大屏幕展示了藏族人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结合这些背景总结作品的演唱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本节课中,笔者运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增强了学生对藏族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刻了解了藏族音乐作品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的特点,他们对藏族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三、通过创作背景介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典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历史知识,增强情感体验。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一课时,笔者便带领学生了解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辐射作用,增强学生对现代电子乐的认识。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笔者为学生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带领学生观看了丝绸之路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丝路的艰险与苍茫,极大地加强了学生对本课音乐主题的了解。此外,笔者还带领学生观看了电影《丝绸之路》,并问道:“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哪个国家的特色?”

在本节课中,笔者鼓励学生介绍了作品的主题,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有限的导入时间快速集中了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手段。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音乐作品时,应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便于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对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使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正能量的激励下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授《共青团员之歌》一课时,笔者便利用情感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演唱《共青团员之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笔者课前带领学生欣赏了歌曲《喀秋莎》,接着利用电影片段展示了本课的音乐作品,随后问道:“这两首歌曲都是革命题材的,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学生回答后,笔者引导学生从歌曲旋律入手,让学生再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让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历程,认识共青团员的光荣与高尚,促进学生不断努力,积极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

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歌曲所表达的对母亲的不舍、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奔赴前线的坚定决心等情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了爱国意识。

五、利用乐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乐器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当今时代,人们很重视个性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在乐器的辅助下更好地学习音乐作品,获得不同的音乐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让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理解转化为艺术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学生个体的持续进步。

在讲授《西班牙斗牛舞曲》一课时,笔者便利用乐器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内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电声乐器的名称,增强学生对电子琴、小号的认识。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笔者在课间为学生播放了本课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通过聆听已有了答案:钢琴、架子鼓、小号。学生回答后,笔者继续问道:“这首曲子当中的很多声音都是一种乐器演奏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吗?”随后,笔者利用电子琴现场为学生进行了演奏。

在本节课中,笔者运用乐器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了电子琴声音的多样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学生在笔者的直观演示下对电子琴有了一定认识,对电声音乐有了深刻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明显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音乐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不断引导,要从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升。

六、利用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更是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旋律之美、节奏之美、歌词之美与人性之美,增强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音乐赏析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学习优秀音乐作品,获得精神力量。同时,教师在讲授区域音乐作品时,可以选择大量的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区域音乐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持续发展。

例如,在讲授《橄榄树》一课时,笔者与学生一起赏析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电子声乐的鉴赏能力。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笔者上课之初便为学生布置了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首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在伴奏中使用了哪些乐器,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之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各种乐器的声音,训练学生的乐器声音辨识能力,为学生之后的作品赏析打下了基础。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笔者还采用了小组竞争的形式,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本节课中,笔者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了乐曲,引导学生从乐器音色、作品情感两方面欣赏了本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电子乐器的了解,加深了学生对电子乐器表现力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七、利用实践练习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带领学生纸上谈兵,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演唱技巧转化为创作能力,从而提升音乐素养。

例如,在讲授《鼓手的战争》一课时,笔者便利用课堂实践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定音鼓,知道定音鼓在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的节拍感,让学生在多感官联动的过程中了解基本的演奏类型,感受定音鼓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笔者上课之初便带领学生聆听了不同音乐片段,让学生尝试分辨各种鼓的声音。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乐器,他们虽然不能准确说出各种乐器的名称,但能大体描述不同乐器的形状与大小,笔者利用“听音辨鼓”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旧识,加深了学生对定音鼓的印象。接着,笔者又带领学生用定音鼓演奏了这首乐曲,让学生从中感受定音鼓的音色、触感与音域。最后,笔者鼓励学生运用定音鼓演奏自己熟悉的乐曲,并为学生预留了一定的交流讨论时间,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组合形式。

在本节课中,笔者从细节入手带领学生系统认识了定音鼓的外形、结构、音色,了解了定音鼓的材质,学生在聆听、观看、实践的过程中认识了这种乐器,为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乐曲演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操作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学生手、脑、耳并用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八、利用合作学习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优秀人才必备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小组活动的展开,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阶段,学生个体间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与同伴相处。音乐作品的演奏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合唱、乐器伴奏、歌伴舞等,这些都需要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西风的话》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训练合作能力,强化合作意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声音体现歌曲的意境,强化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增强学生的合唱水平,让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意识。本作品的旋律非常简单,大部分学生都会演唱,所以笔者上课之初直接出示了作品,并邀请学生跟着乐曲的旋律演唱。学生演唱完后,笔者说道:“我们都知道合唱分不同的声部,虽然有难度,但会使歌曲更加生动、有韵味。接下来就让我们各司其职,赋予这首歌曲新的生命吧!”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分声部合唱作品,并鼓励学生练习相关声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以合唱的形式演绎了熟悉的作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了学生的合唱能力,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了学习能力。合唱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歌曲表演形式,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能够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区域风土人情的曲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长学生的通识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