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实践自觉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方式及评价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1676;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科研计划立项课题《德育培养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1XHSK-11。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形式与目标指向。陕西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多措并举优化劳动教育实施环境,破解劳动教育实施难题,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着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体制机制方面

健全的机制是确保劳动教育顺利实施的核心,各地各校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机制不健全,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实施流程等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主观方面:业务素养不够强,对中央、省、市文件理解不到位,育人方向把握方面有待加强。

(2)客观方面:劳动教育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参考。

2.凸显劳动教育地位方面

个别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清、边界模糊、投入经费不足等问题,忽视了劳动教育的独立性,把劳动教育或泛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或窄化于技能学习、劳动工具使用等,偏离了当前劳动教育的重点。

3.师资力量方面

各地各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和实践活动开展方面采取五育融合的模式,形成了五育并举、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效果显著,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不够凸显,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二、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1.强化引导,让劳动教育火起来

当前,不少地方和学校将劳动教育窄化为劳动技术教育或泛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甚至异化为“劳动一日游”之类的游学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大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认识不足、把脉不准、重视不够。为切实打开劳动教育实施新局面,陕西省采取“四个跟进”措施,强化引导,积极让劳动教育火起来。

(1)统筹部署跟进,引领劳动教育发展。2021年2月,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创新育人理念指明了方向。

(2)政策宣传跟进,增强劳动教育热度。陕西省利用官网、官微、自媒体、电视台、报刊等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宣传工作,并组织了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劳模工匠、教育名家等,以专题讲座、巡回演讲的方式,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核,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认识。

(3)主题活动跟进,丰富劳动教育内涵。2021年3月,陕西省在关中、陕南、陕北三地同时举行“三月·春华”启动仪式,动员部署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同年10月中旬举行“十月·秋实”展示活动,展示劳动教育阶段性成果,分享典型经验和案例,研讨破解困难和问题的策略良方。铜川市开展了“炎炎夏日瓜果香,开心农场采摘忙”活动,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宝鸡市高新第五小学依托特色美食、手工艺制作,开设了“乐滋舞味靓厨房”“我型我塑陶艺坊”等实践项目等。

(4)科学研究跟进,让高“研”值为劳动教育护航。陕西省有关部门将劳动教育研究纳入社科基金、教学改革项目、哲社重大课题等,专家引领组织,团队研究攻关,破解劳动教育难点、堵点问题。以研促建,以研促改,用高“研”值擦亮劳动教育底色。西安市浐灞第一小学、浐灞第二小学、浐灞第四小学、浐灞第十小学等联合申报了2项省级劳动教育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

2.联动协同,让师生动起来

劳动教育的落实关键在于师生的配合,但目前各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情况可以用“兼职多、培训少、素质低”来概括,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相关部门很少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教师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家庭劳动教育被忽视,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师生双方的不足,导致学校劳动教育效果不好、质量不高。为扎实落实劳动教育,陕西省采取了多项措施,多方联动协调,促进师生动起来。

(1)强化培训。陕西省将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国培、省培项目给予重点保障,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讲座、沙龙等,不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理论水平。

(2)打造专业师资队伍。陕西省积极整合现有师资队伍富余力量,对其进行专业培养,统筹调剂县域内教师编制,积极落实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职责。同时,在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师资,逐步完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体系。

(3)专职、兼职联合指导。陕西省建立了劳动教师聘任制度,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积极建立中小学、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解决劳动教育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4)校内、校外协同发力。陕西省积极筹建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共同体,紧紧依靠学校和家庭两个阵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指导学校逐级列出劳动清单,分级抓好落实。并积极拓展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社区治理等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打造学校教、教师带、学生做、社会补、家庭督的一体化联动格局。

3.挖潜拓域,让劳动场所多起来

实践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难点。陕西省以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省教育厅于2021年6月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成600个左右(省级200个,市、县级400个)特色鲜明的省、市、县级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形成一批集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及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分学龄特点的劳动实践项目,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效支撑。

(1)“整体+边角”改造。陕西省积极整合农村学校及周边资源,改扩建劳动实践场所,针对城区校园面积小、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发动学校利用各种空间改建校内劳动场所,打造立体校园,拓展实践场所。

(2)“旧瓶装新酒”挖潜。陕西省在现有研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基础上统筹资源,开发新模块,注入劳动教育实践内容,打造劳动实践体验场所。学生通过预约可以到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植物园等进行“小小图书管理员”“博物馆讲解员”“小小牙医”体验活动。

(3)调动社会资源助力。陕西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调动社会资源以新建或改扩建方式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劳动实践体验项目。目前,省教育厅已启动省级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评估工作,以奖促建,挖潜拓域,让劳动场所多起来。

4.守正创新,让评价体系实起来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家长和学校容易把劳动与文化知识学习对立起来。陕西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评价方案,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以劳动素养评价结果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为评优选先及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点上探索、省上总结、面上推广的思路,积极指导各地各校创新形式,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有效方式。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了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劳动技能、过程和成果考核,建立了诚信机制,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公正、可信。

此外,陕西省根据“树典型、强引领、争先进”的原则,指导各地建立县、校、班三级考评体系,制定劳动教育示范校评估细则,从组织管理、劳动课程、劳动教育、环境文化和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细化指标,严格进行评估;组织“劳动新星”“劳动能手”等评比活动,探索“劳动护照”评价管理模式,通过实时记录、阶段总结、多元评价、分级达标的方式,有效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评价全覆盖;指导组织德育专家、一线教师、家长代表每学年评选劳动意识突出、品质优秀、技能精湛、创新有成的“阳光少年”,并授予“劳动勋章”。

下一步,陕西省将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条件保障,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持续深化家校共育,扎实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