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后稷故里-农科新城”的地域优势,有机整合校内外农科教资源,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了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好“三个课堂”,践行劳动教育。一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杨凌高新第五小学开设了“植物辨识”校本课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植物辨识与其相关的典故、传说、诗词等文学知识相融合,带领学生探索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例如,教师将五年级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带孩子们摘桂花、熬桂花酱、做桂花糕、制作桂花香囊,形成了该校9月份的劳动融合课程的典型案例。二是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杨凌高新小学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种植、五谷画、木工、刺绣、十字绣、织毛衣等特色劳动社团,组织了“我是后稷传人”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教育。三是与第三课堂有机结合。各校依托杨凌丰富的省级劳动基地教育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教稼园、人工降雨大厅、农业科技博览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校外科普实践基地,通过制作标本、耕作实践、采摘劳作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参与劳动,增强了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用好家校平台,共育生活技能。一是开辟教稼园地,培养劳动兴趣。张家岗小学、揉谷中心小学、高新第三小学等学校开辟了校内教稼园地,由师生根据节气选择种植蔬菜、瓜果,带领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种植、观察、养护植物,培养劳动兴趣。二是搭建多元平台,展示劳动成果。在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特色劳动教育,通过举办“厨艺大比拼”“我的微农场”“家务小能手”等劳动技能展示评选活动,为学生享受劳动教育乐趣、展示劳动教育成果搭建多元平台。三是用好家校共育,掌握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在家开展亲子家务劳动,开展“今天我当家”“家务劳动秀”等活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让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      

用好劳动渗透,助力“五育并举”。一是以劳树德,培根铸魂。各校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赴福利院、养老院等各类公益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高新小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了“朵朵葵花心向党”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种植向日葵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爱党之心。二是以劳增智,启智润心。聘请高校农业专家、教授或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家长来学校开展科普讲座,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增强劳动教育的科学性。高新系列学校组织学生在“农高会”期间担当“小小讲解员”,讲述杨凌农业发展成就和“扎根西部、奉献农业”的老一辈科学家事迹,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并宣传出去。三是以劳育美,润物无声。各校通过制作农耕特色的主题墙,将二十四节气诗歌、农谚等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巧妙融合,创设劳动育人氛围;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助力学生“五育并举”。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