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生阅读面窄、作文言之无物、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及课堂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探寻课堂活动、特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活动相结合的“1+X”语文实践活动策略,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打破语文学习壁垒,掌握语文学习主动权,变“课堂语文”“应试语文”为“活动语文”“生活语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新,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任务驱动——搭建课堂活动支架

课堂不是单向输出场所,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自我知识建构的场所,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避免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要真正落实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按照语文课程内容整合程度的不断提升,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任务群,旨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用”与“思”的有效衔接,保障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习任务带动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聚焦“学什么”这个维度,明确学习目标;聚焦“怎样学”这个维度,创新学习方法,聚焦“学得怎么样”这个维度,锁定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学生活动语境,为“学”与“用”搭建支架。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聚焦本节课可以设计如下活动任务:任务一是我会读,通过三点要求让学生能够读通、读准、读流利课文;任务二我会讲是出示相关提示,让学生先自己讲,然后分小组讨论,主要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任务三是我会思,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的理解。任务四是我会做,给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诚信卡,提醒、督促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下他们各自的观点。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提问策略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时,可以设计如下任务:任务一是自读课后第二题,思考这些问题都是从哪个角度提出来的;任务二是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任务三是小组内梳理问题;任务四是每组推荐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任务五是解决提出的问题。将课堂学生活动与层递性任务相结合,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动力,激活学生语言思维,使其学会语言表达,进而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二、专题驱动——搭建特色活动支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现在的语文学习只注重知识的输入,对学生内化后的输出仅仅只是通过笔试进行评价。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了评价学生的新方式,通过美文朗诵、诗文润心、字词城堡、词语接龙等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仅靠课堂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也会使语文教学变得无味,教师课前三分钟可以设置这些活动,如你说我猜、每日一文、小故事大道理、成语接龙等专题明确的特色活动;还可以通过手抄报展示、读书分享、查字典比赛、诗词大会、好书推荐、红色故事我来讲、我当小老师等专题展示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微观角度来讲,学生在活动准备中能够更加主动地挖掘知识内涵;在活动中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从宏观角度来讲,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丰厚学生知识储备及文化积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实践能力等,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项目驱动——搭建综合的跨学科活动支架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要相互结合,且能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实际运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通过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由枯燥的讲授变为融入不同活动的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项目式学习强调让学生围绕真实而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驱动性问题是基于项目主题和课程标准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在项目式学习中使用驱动性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与具体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

部编版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在三、四、五、六年级编排了《中华传统节日》《轻叩诗歌大门》《遨游汉字王国》《奋斗的历程》《难忘小学生活》五项内容。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可能只关注到学生综合性学习中的个别考点,导致自己的综合性活动设计不到位,组织不用心,害怕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特质。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性活动的要求设计学生活动内容,如《难忘小学生活》中的第一部分回忆往事要求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第二部分依依惜别要求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这些项目都很明晰,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实践的方式可以采用线下实践+线上展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将自己完成的时间轴图片上传到微信群中分小组展示,最后评选出最佳设计师,让他们线下分享自己的难忘回忆,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比如可以让大家围绕一个项目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评判,人人提升的美好愿景。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伯牙鼓琴》时,课前可以设计人物背景我来讲,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人物背景,为自己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中课文内容我来演,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表演出来;课后知音故事我来讲,从古有俞伯牙与钟子期到现在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本知识,还深挖了课外知识,最后还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将学、用、创融合在了一起。

学科之间都是有关联的,部编版所选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很多课文与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在提倡培养全科教师,打通学科间的关联点,实现小学课程科学整合,开展跨学科活动。比如环境保护是一直倡导的一个话题,《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们重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对学生养成环境保护习惯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跨学科活动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单纯教授语文知识的壁垒,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突出了融合多种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理念。项目设置参考了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课程要求,知识点涵盖生物生存、距离测量、室外观测、美术绘画、资源开发等,促使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践总结等,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还可以开展与科学有关的探索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空气、水、太阳、光和热)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资源的开发及再利用技术,鼓励学生参与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等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土壤、水、植物进行植物生长劳动实践活动;了解地球上颜色的代表意义,尝试画出地球的美术实践活动;了解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关系,并学会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的科学实践活动;学会用数学知识计算地球等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参加运用比例关系画出地球的数学实践活动。这些跨学科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打破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总之,教师的讲是手段,最终能为学生所用才是目的。活动的深度设计意味着理解与实践,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教师应在学思悟透中感受语文实践活动的温度,在融会贯通中拓宽语文实践活动的广度,在笃行实践中锤炼语文实践活动的效度,然后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做到任务驱动、专题驱动、项目驱动分层设计,开展有梯度的实践,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