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为质量提升的主阵地,承载着减负提质的重要任务。笔者立足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课堂,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及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形成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概念课的学习中获得充分发展,使数学概念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逻辑思维的基础。一切数学知识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巧妙激趣,有效铺垫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减负增效就会变得事半功倍。数学概念要引入得当,应紧紧围绕课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之后学生顺利掌握概念奠定基础。笔者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构筑自由对话平台,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影视明星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比例尺》的教学做好知识和情感方面的铺垫,真正达到激趣、导疑、启思的目的。

二、交流互动,层层深入

概念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当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时,思想的碰撞就有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建构。

(一)同桌合作,掌握概念

数学概念课应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课程。由于概念的引入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活动来实现。笔者教学《比例尺》一课时就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同桌的描述下画同桌家的平面图,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不同的体验,在活动中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二)师生交流,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课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感知和理解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领悟的平台。活动结束后,还可以采用师生、生生交流的形式进行汇报,在教师的引导下陈诉自己的想法。这种基于活动经验及交流后理解的概念,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在《比例尺》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出示几组对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从而使比例尺的概念引入变得水到渠成。

(三)生本交流,形成概念

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没有想到的答案,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生成,促使它发芽—开花—结果,其实这也是课堂一大亮点所在,尤其是对数学概念课,这样的交流碰撞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辨析。笔者教授《比例尺》这节课时,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再采用生本交流方式,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对比例尺这一概念的认识,这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生生交流,辨析概念

生生交流是指学生对学习重、难点问题的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广泛质疑,提高学生思维批判水平。同时要抓住学生易错易混及难于理解的问题,分层次启发设问,组织学生分步合作交流达成共识,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实践证明: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通过质疑问难,生生辨析,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领悟意义,建构数模

当学生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感知和理解概念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领悟的空间,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切入,促使学生通过感悟概念产生的过程体悟数学概念的意义,领悟数学概念的内涵。在《比例尺》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及师生交流后进行理性分析、科学探究及感悟概念产生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从而为自己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分层训练,积累经验

(一)自主学习,巩固概念

在交流环节学生已掌握了数学概念,在用的这一环节就可以通过练习进行巩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展示,注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使学生能够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当有不同意见时及时讲述原因。

(二)合作学习,内化概念

这一阶段通过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这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择优而用,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训练。

(三)拓展学习,延伸概念

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让优等生通过练习发散思维,让学困生通过交流有所提高。笔者通过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拓展应用三步骤,不但能够达到让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在“双减”政策指引下,以课堂为主阵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建构,理解概念和运用概念,以使学生在数学概念课的学习中习得更多知识。

作者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