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诗行,要用最热的心来写;最深的诗意,要用最浓的情来渲染。我最热的心和最浓的情,都放在了讲台上,并将一站到底。站讲台已经十多年,我也从最初那个一上讲台就全身僵硬,一开口就血涌大脑的青涩教师,转变为如今能踩实踏稳讲台的中年教师。我在这里的成长,足以写成最美的诗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每个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情形,应该都是刻骨铭心的。我第一次上讲台,是实习时给初三孩子上《故乡》。那时候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敢给初三上课,竟然还敢上鲁迅的《故乡》。就是现在的我,也不敢随便上《故乡》。那天,我拿着花了几天时间、翻阅无数资料、请教多位前辈写的教案,穿着精心准备的衣服,揣着无法言说的心情,挤出僵硬的制式笑容,踉踉跄跄地走上讲台。

“上课!”我学着我的老师们的样子,大喊一声,瞬间血涌大脑脸发烫,眼前还冒星星,全身肌肉紧绷,瞬间汗涔涔的,手攥得紧紧的,指甲在掌心扣出了印子,印子里全是汗。“老——师——好!”孩子们全体起立,向我鞠躬,用最洪亮的嗓音、最真诚的眼神向我问好。一股暖流涌入心底,我瞬间觉得责任感和自豪感爆棚,一种“灵”瞬间住进我心里,一扇门刹那间被打开。孩子们对我充满好奇,眼睛瞪得大大地上下打量着我,眼里都是问号,感觉每个人的头发丝上都飘着问号。“同学们好,请坐!”我强装镇定,学着记忆中我的老师的样子,给孩子们回礼。我做了简单笨拙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上课了,细节记不清了。有两处,我记忆深刻,一个是学杨二嫂“细脚伶仃的圆规”时,我双手叉腰,双脚站成圆规状,说着杨二嫂的话,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东西,我爱上了课堂和讲台。另一处就是孩子们眼睛里的光,汇聚起来太亮了,那是渴望知识和成长的光,那是作为老师要永远引导和负责的未来之光。

从此,我踏上了艰辛的语文教学之路,一路学一路练,一路听一路想。就算跌跌撞撞,我也愈来愈爱。初上讲台,我在这里写下的是广学博览、厚积薄发的诗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017年,在站上讲台八年后,我参加了难得的教学能手大赛。回望那八年,我从民办学校到公办学校,从村小到县城中学,再到市区中学,见过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学到了很多东西。“学而不思则罔”,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开始整理、对比、思考、沉淀。在凤县备赛的日子,我打电话找田玲老师、宁静老师和瑞娟老师问课,他们都倾囊相助,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帮助让我进步飞速;我在网上找大量资源,逐课训练,拓宽眼界激发备课灵感。自我成长需要巨大的内驱力,上完晚自习,我继续备课到十二点多,抱着两册语文书和教参反复琢磨,仔细打磨,希望把每一课都备成精品课。好在结果遂了愿,这是我在专业上的第一次飞跃。这是我稍微站稳讲台后,写下的勤奋钻研、砥砺深耕的诗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021年,我有幸带了一届平均成绩偏高的毕业班。面对一群思维敏捷、学识较广、功力深厚、悟性极高的学生,我压力巨大,曾经一度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怎么教得了这样的学生?给他们上课时,我心里是胆怯的,他们的课需要拔高,我怕我到不了那种高度。有一阵子我似乎不会上课了。幸而有佩华老师的帮助,我开始慢慢平静下来,渐渐平稳心态,深挖教材、思考课堂、优化教学、提升能力……终于,我捕捉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更见到了自己的心: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语言,回归文本。

回归文本,就要重视语言,重视字词教学。字词教学绝不是停留在字音字形上,而要留心是不是“最恰当的字句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进而理解句段及更深的要义。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时要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文本的语言。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领悟内涵,解读文本情感;通过比较品味法,学会增减、替换比较语言,让学生在对比中品读文字背后所沉淀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创设各种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体悟中,感受作者的心境。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我尝试让学生一段一段去理解,整段理解不了的就找句号逐句解析;将文言文课后注解批注在原文相关地方;多色笔逐字句圈点勾画,圈画总结性、点评性、提示性的语句。带领学生们认识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返璞归真,寻找作者,照见自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蓦然回首后的惊喜,应该是我在讲台上写下的最美的诗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之厚重,深不见底,唯有热爱和行动,才能奔赴,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写出更精彩的诗篇。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高新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