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咸阳市秦都林凯城小学秉承“润泽丰盈生命,激发潜能力量”的办学理念,构建出“教师成长+家长成长”支撑“学生发展”的“润泽”德育体系,即以提升专业能力和育人素养来促进教师成长,全员育德,课程养德,作为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以深度参与和协同共进促进家长成长,合力塑德,智慧正德,作为学生发展的朴素支撑;以意识塑造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文化人,活动育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一、何谓“润泽”德育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秦都林凯城小学基于所在区域的文化特点和小学生成长规律,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实践与思考并举,构建了“润泽”德育体系,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校位于“大秦古都”咸阳,毗邻渭河,地处郑国路,坐拥华夏历史文化长河(郑国渠)的发端,文化底蕴丰厚。《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在这里,生命的成长因文化滋养而焕发光彩。水,乃万物之源也。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水即是德,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心灵。

20230619111410399-90-bc3a0.jpg

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向往的地方,是学校的追求。“润泽丰盈生命,激发潜能力量”的办学理念,让我们坚信好的教育在于润泽,得以丰盈生命;在于凝聚力量,得以激发潜能;是“生命”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途径。学校重视对“生命”的塑造,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坚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润泽”德育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路径。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突出“水”润泽万物的特点,构建“三个维度六大核心点”体系,促成“以德养人,以文化人”的德育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终身成长的时代新人。“润泽”德育重视教师、家长与学生“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坚守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担当、带领家长智慧成长的责任担当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担当,促成“教师成长+家长成长”支撑“学生发展”的良性生态,形成“校社互助驱动、家校协同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格局,以达成“协同育人,共育未来”的育人目标。

二、如何“润泽”德育

泽加自我,功润未来。只有教师和家长成长了,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的优质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润泽”德育体系中,学校坚持“引领我们进步的是优点”,不断激发潜能,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找到积极成长的力量。

(一)课程养德、全员育德,让教师成长成为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实践中,秦都林凯城小学在教师专业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育人意识和能力;在教师育人素养上下功夫,促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

1.制度与培训并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上好课就是最好的师德。学校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以“静、美、润、泽”四种文化为根基,构建了融慧“心”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内化培育功能。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例,学校制定并实施班主任“五级”晋升发展评价标准,设立合格型、成长型、优秀型、骨干型和卓越型班主任等级,提升班主任在专业发展中的内驱动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共享论坛等,不断更新班主任的育人观,发现每一位班主任的管理智慧。

2.实践与反思结合,发展教师育人素养

秦都林凯城小学积极发掘师德典型,借助校报《林韵》、育人案例集《微光》、微信公众号、经验交流会等平台讲好育人故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育人故事不仅是榜样,更是经验,似萤火微光汇成星河,让学校教育工作者从中不断汲取力量,发展自身育人素养。

20230619111410407-89-01beb.jpg

(二)智慧正德、合力塑德,让家长成长成为学生发展的朴素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校始终坚持“家校互助,共育未来”的理念,坚守带领家长智慧成长的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形成育人共同体,协同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生态。

1.“一校两委”构建家校互助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家校互助体系的建设,一是成立家长学校,创编“泽加自我 功润未来——家长成长手册”,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共同成长,并让家长努力成为孩子生命中温暖的、坚强的、睿智的好伙伴,成为孩子心目中努力的、好学的、聪慧的好榜样,成为新时代好家长。二是建立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其中,班级委员会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由班级遴选聘任,并推荐一位班级家长委员成为校级家委会成员,家长委员会能够代表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校同谋发展,协同育人。

2.“三位一体”打造家长成长平台

家长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担当之一,学校积极探索融“讲座+阅读+会谈”为一体的家长成长途径,为家长指明成长的风向标,提升成长的内驱力,突破成长的关键点。第一,专题讲座是家长成长的风向标。家庭教育的改变不再是能力的改变,而是观念的改变,很多家长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现在的孩子,这样的理念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学校定期开展家长讲座,帮助家长更新育儿理念。第二,阅读是家长成长的内驱力。秦都林凯城小学借助“喜马拉雅”APP建立“心联心,共成长”家庭教育平台,邀请家长自愿担任主播使者,用声音传播智慧;同时开设“林凯舒心屋”,定期推送教育类文章,帮助家长不断提升育儿素养;另一方面,学校面向社会开放阅览室,邀请家长和孩子来校阅读,不仅能够学有所获,更能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第三,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式家长会谈,通过非正式的、小规模的交流方式,让家长在倾听、思考、讨论与交流中汲取不同的教育智慧和育儿方法。

3.“三个融入”形成深度参与机制

育人路上,家长始终是学校最得力的伙伴,学校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一是家长进课堂,以“教师”的视角感知课堂,打造“共育课堂”。二是家长进校园,如邀请家长参加运动会,与孩子共同体验运动的乐趣;走进课堂,感受学校的常态课堂文化;参与“诗诵古韵,词润童年”诗词大赛、“朗读沐书香,朗朗润校园”读书比赛,感悟读书、诗词和经典的魅力,等等。三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组建了三支“使者团队”,其中“成长使者”负责分享读书音频;“阅读使者”负责组织和管理周末阅览室的开放;“交通使者”负责上学放学校门口的交通疏导。

(三)以文化人、活动育人,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学校教育最本真的追求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更是学校教育的本真追求,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校需要在文化上下功夫,潜移默化地塑造意识;需要在活动上下功夫,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1.共建文化育人的大环境

文化需要认同,“引领我们进步的是优点”是秦都林凯城小学的文化主题之一,所以我们坚信:一个美好的集体,能发现和汲取集体中所有人的优点,让优点引领优点,形成发展共同体,促使自我与集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文化正以丰富的渠道不断构建着文化场域,根植于每一位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心里,践行在每一位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行动中。例如,构建文明场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如教师团队率先示范、评选文明之星等,带动学生的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再如,打造班级文化。以《论语》为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特色的班级文化(包括班名、班风和班级内涵等),如择善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典出《论语·述而》),班级形成自律、自信、自觉、自强的班风。又如创建书香校园,学校通过“行政读书先行”“教师读书同行”“亲子共读并行”等活动,带动学生读书,同时,开展“书香校园,星光闪耀”活动,评选阅读“小明星”和“小书虫”,举办读书分享会等,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文化弥漫校园。

20230619111410399-25-65316.jpg

2.发挥活动育人的关键性

活动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每一项活动都有育人价值,都是学生增长见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

(1)组织育人(少年队)。作为“人生三部曲”之一,佩戴红领巾,是每一名少年儿童的光荣时刻。第一,以班级量化评价为基础,民主评议为途径,遴选新队员,引导学生向真善美前行,不断强化小学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识。第二,积极开展校内“三优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和星光少年)评选,多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利用公示栏和电子班牌等形式展播推介,讲好身边的优秀故事,引领孩子们不断进步。

(2)仪式育人。仪式教育是弥足珍贵的育人方式之一,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更利于育人功能的达成。一是常态仪式教育,如升旗仪式、入学礼、入队礼、毕业礼、结业礼等,记录学生的成长,见证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二是节日仪式教育,充分用好重阳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

(3)主题育人。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育人的指向,而主题就是显著的体现形式,秦都林凯城小学已经形成了如两季运动会、六一儿童节、诗词大会、心理健康月等学校传统的主题教育活动。如“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以主题演讲、心理知识普及、微笑书签漂流等方式掀开心理教育的面纱,借助“愤怒的小鸟”“表情大作战”“盲人探路”等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心理健康的奥秘,体验一场曼妙而深刻的心灵旅程。

(4)“第二课堂”。基于“美”文化背景下的多彩社团更是“还原童心、表达童真、焕发童趣”的重要途径,涵盖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学与创新三大领域的50余个社团,能很好地展现学生的技能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添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理念充分落到实处。

(5)“第三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开展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看、学、思和环境情境介入中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如在“践行寻根教育,传承师大文化”中,学校带领学生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博物馆文明,感悟“厚德积学 励志敦行”的深远意义,以此勉励自己。

“润泽”之源取自于“水”,水滴石穿,请永远相信每一滴水的力量。“润泽”德育体系中的每一个分支,都如同一滴水,锲而不舍,流向一起,它们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足以“育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林凯城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