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作者:张松
发布时间:2023-05-27 19:00:28
未成年人保护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幸福,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5月26日记者了解到,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安康市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密切协作、狠抓落实,未成年人健康和受教育水平持续改善,法治建设和司法保护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校园欺凌综合治理不断深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持续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逐步构建起未保工作的“四梁八柱”。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安康市共有0—17岁未成年人55.1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22.13%;共有孤残儿童434名、困境儿童29207名(其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78名、残疾儿童3293名)、农村留守儿童10626名。安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燕卫东介绍,为了解决好超过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安康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民政部门首次依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承担此项工作的牵头职能。中省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部门也积极推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成市、县未保中心3个、镇(街道)未保站89个、村(社区)儿童之家145个。各地联动推进,组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各成员单位主动扛责、认真履责,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推进。
针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保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等问题,今年4月,安康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引导各级各部门未保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群众关切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靶向发力破解,加快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保工作新格局。
据介绍,在家庭保护方面,安康市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家长学校等现有资源,对有心无力的家庭积极支持帮扶,提升家庭监护能力;对拒不履行监护义务的家庭,督促承担法定监管责任;对符合法定情形的未成年人,通过司法程序指定相关部门或机构代为监护、妥善安置。在学校保护方面,教育部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建立留守未成年学生、困境未成年学生的信息档案,并开展关爱帮扶工作。督促指导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人身和财产安全。在网络保护方面,网信部门规范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的监管,遏制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行为。教育部门会同学生家长加强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管理。在社会保护方面,及时清理学校、幼儿园周边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网吧、烟酒销售点等场所。加强指导未成年监护人家庭教育,落实残疾儿童救助制度,全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
同时,在政府保护方面,加强特殊儿童群体的关爱和保护,积极动员镇、村干部和广大志愿者与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有针对性提供各种关爱服务。在司法保护方面,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设立单独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维护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设置监控设备和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
来源:西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