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工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加快了实践型教学改革的探索进程,引领院校师生开展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应从建立教师培养制度、优化职业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务实的课程管理体系、建立教师实习培训基地和改革培训教材等展开落实措施,而且还应构建健全的实践性教育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合理进行实践性教育,保证教学实践性质量,培养轨道交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结合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的现实问题,探讨创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工科  创新教学  高职院校  轨道交通专业

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1GZ008),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引  言

新工科视域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专业教学模式加以改造。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在于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新工科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相应地完善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轨道交通专业课堂上运用实践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索能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及教学负责人应意识到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做好对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轨道交通人才。

创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是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效的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该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如今,轨道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发展必然对轨道运输服务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职业资格水平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不仅是满足轨道事业对员工职业能力需求的关键措施,也是加强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2.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点

创新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学实施模式,是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知识源于实践,而专业技能也来自实践,技术素养就需要通过实践养成。轨道交通专业中许多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与掌握,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高职院校应从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特点入手,逐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培养学生整体专业技能素养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技能能力的重要平台。当前中国轨道交通工程高速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注意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自身的创造力,以满足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需求,成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4.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就业意识的需要

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实际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展开具体的职业培训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尽快适应社会,担当起责任,迅速胜任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得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青睐。

目前轨道交通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条件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投入正逐步增加。轨道交通的强劲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广大的劳动力市场,吸引了许多高职院校开设轨道交通专业,但是其中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无法提供各种实践教学,导致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发展滞后。

2.高职院校的创新资金不足

教师是高校创新教学的主体和骨干,但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教学和科研的进程,影响了创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政府应通过直接投资和补贴,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建和发展,加快和改进创新人才培养过程。

3.缺少系统实用的专业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完整的实用课程教材,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尽管部分高职院校致力于编制一些培训用书,但也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无法体现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另外,部分老师在选择实践教学的书籍时比较随意,通常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制订的实践培训计划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影响了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性。

4.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实践设备,致使其无法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甚至无法开展实践性教学。因此,部分高校把教学重点安排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习理论知识,减少了实践培训课程,削弱了专业实践的应用价值,淡化了实践职业培训的主体地位。

5.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教师来自其他专业领域,如汽车建造工程和电气工程等。一方面,这些教师对轨道交通理论知识了解不足,职业素养不一。另一方面,由于其主要致力于理论课程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未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学校也没有开设相应的教师培训课程,导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6.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职学院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理论教学管理与评估管理体系。但是,出于各种因素,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目前依然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教育组织机构和教学管理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实施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而无法确保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品质。

新工科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举措

1.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在特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引下,按照较为固定的教学方法、课程、制度以及考核方法,进行人才培养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学校贯彻校风指导思想、体现学校管理方向、制订教学预算、进行教育改革和分配教学资源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监控和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创设以提高职业技术为目标的课程,并重视学员的实践综合技能是高校的教育目标,这就是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主导位置的原因。各高校要在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实践课比重,改变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以及课时偏少的现状。根据中国轨道交通专业特点的发展趋势,高校将聘请国际资深的轨道交通企业专家长期参与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方案的规划,以便保证实践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满足轨道交通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高校必须制订与现代轨道企业的工作机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更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合作。在教学培养模式上,教师需要根据专业的培养模块改变教学内容,以实现课堂教学任务与企业任务衔接、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课程评估与资格认定对接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等。院校和企业间的对接能极大丰富轨道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而为轨道企业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2.开设完善的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为实现轨道交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应当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在设立学科时,学校应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需求开展教学内容调整与变革,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公共课程、职业资格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中。这样,实践教学将成为一个独立课题,融入轨道交通学科中,推动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为凸显实践性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需注意提高实践性教育的课程比例,并将实践教学归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此外,课程体系还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学校可邀请轨道企业的专家来讨论和整合课程,确保教学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其中,普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旨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基本课程通常包括3到5门职业课程。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或流程,为学生定义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同的学习模块对应不同部门的实际工作任务,就可以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选修课程时,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各个部门或职业岗位上所需的职业技能,从而让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选择一些延伸的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3.以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目标为准则进行教学,创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高校学生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对实际工作和教学都非常关键。根据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资格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目标为原则设计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系统,这不仅是培育轨道交通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地铁学科发展的必要前提。高职学院还应构建轨道交通实践性课程系统,内容涵盖实践性课程目标、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与管理、实践性课程保障以及实践性评估。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教育体系的整体功能,使实践教育体系的各个要素既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协调合作。同时,对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尝试,确保实践教育正常运行。另外,由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向企业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的实时情况,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还可以设立数据库,培养学生的专长,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强化校企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个规范而有效的教育实践基地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及实践性教育环节的开展,是推动创新型培养计划的重要手段。建设实践基地,引进模块化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改革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决策。但大多数院校在建设实践基地方面缺乏经验,并且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实践基地的建设应遵循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一方面,校内设立的实训基地应合理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教学设施等公共资源,并采取校企联合共建的形式进行建设。大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应是一个真正具备学术气息的实习区,按照轨道交通学科培养目标的需求,建立先进的设施和相关软硬件,并通过专业模拟培训软件进行教学。另外,学生应积极前往校外实习,以便增强职业认知与工作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环境,培养岗位专业技能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实践培训基地是实现职业培训目标的重要场所。因此,基地的建设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符合企业的岗位机制,实践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必须符合运营岗位。在此基础上,基地创设应符合企业的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流程,帮助学生掌握轨道交通行业当前的运营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5.重视软硬件设施建设,创建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注意软硬件设备的每一个细节,如消防、灯光、无线电、综合监控系统以及其他的软硬件设备,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各种仿真城市轨道交通的实训室,积极研发各种教学软件,将列车的综合监控软件应用到虚拟现实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感受“沉浸式”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招募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生产一线管理者作为专门培训导师,建立专门培育计划。同时改革教学方法:首先改革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型、项目式和工程融合的课程目标设定,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技术、情感发展目标,作为评估教学的规范指导,并对课程实施改造。通过对地方经济社会与轨道交通发展的研究,制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选择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性的课程。其次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原来的模式,以课程为重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校课程和实践工作的统一性。学院应积极推进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师资建设,全面提高教学技术水平。最后改革教育体制,切实解决教师均衡分配问题。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施名师培养机制,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充分尊重职称评定工作的领导作用。以课堂为中心,强调对课堂结果的考核,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专注授课。

6.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专业的教学科研平台

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高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为了提高轨道交通专业教师的总体素质,学校可以制订教师队伍发展计划,并通过内部培训、国家培训和区域讨论等方式来培养教师,发展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同时,高校必须建立科研平台,使教师能够将自身的科研项目与专业教师相结合,以补充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是实践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前提。这就要求从事职业培训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技能证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省级和地方资格赛。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地锻炼,参与轨道交通企业的生产、运输和技术改造,搭建专业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7.打造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实训基地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精神

培训基地的教育文化建设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融合企业文化。实践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涉及硬件建设,还涉及软件建设,包括教学、管理文化结构和管理体系等。建设实践基地时不仅要求建立模拟的生产环境,还要求建立与公司所在地相同的管理文化环境。实践基地建设过程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实践基地的教育文化结构和管理体系构建也是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践基地文化建设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和管理等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充实校园生活内容,调动教师的教学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践基地的建立过程中,高校就需要从管理理念、制度以及环境等方面,来审视如何创建一种完整的教育文化体系理念,例如与企业生产现场相似的规章制度、与企业运营环境相吻合的工作氛围以及与公司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培训文化,包括企业的标语、广告牌以及口号等。凸显轨道交通的文化特点,积极推动培训基地建立并成功运作,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企业文化精神。

8.完善实践性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实践教学的热情

为提升实践教学的品质,做好实践教学宏观管理,学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和健全的教学实践评价体系与机制,这也是创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奖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协调实践教育活动,调动师生实践教育的热情。针对轨道交通领域的特点,学校考核与评估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学生对本学科知识、基本理论与技术的了解;二是评估学生的专业素质,如遵守相关操作程序、规章制度和完成任务的情况;三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态度、工作观念、职业思维和职业道德等。此外,教学工作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教育工作评价也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轨道交通教学工作评价应通过客观合理的评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价与分类,从而进行教育价值评估。这种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和“教育”两个方面。就“教”的层次而言,重点是考查教学信息内容中是否含有有助于学习者建立恰当的思想、人生观和价值理念的相关信息。从“育”的层面来看,主要是调查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学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轨道交通专业教育工作评价的内容体系应确保其全面性和有效性。

结  语

新工科视域背景下,创新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主要平台。只有正视实践性教育环节,科学调整实践课程在基础课程中的比例,正确处理好实践性教育和基础理论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发挥出实践性教育的重要功能。要顺应社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高校职业实践性教学体制的完善机制,全面提高轨道交通行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轨道运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牛云霞.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14-116.

[2]王静婧.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4):93-95.

[3]王绍军.高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224-225.

[4]黄彬彬.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126-127.

[5]付燕荣,王旭龙,孟亚东.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5):256-258,274.

(张磊、王占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