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医院作为校园内部的医疗服务机构,在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健康教育、疾病防控中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高校医院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高校医院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就高校医院卫生工作展开探讨,为高校抗击新冠疫情、校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冠肺炎  高校医院  疫情防控

引  言

近年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流行。我们作为最早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14亿中国人同呼吸、共命运,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阶段性胜利。

高校作为人员密集流动场所,教师、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分布范围广泛,开学、放假时人员流动范围大,增加了近距离感染的几率;有些高校还有大量外籍教师、留学人员和校内安保、后勤服务人员,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以上这些都给校园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高校医院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高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就高校医院卫生工作展开探讨。

克服轻视心理,增强必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由于人员密集,学生活动范围大,防控工作在近三年中一直没有停歇,处于紧张状态。加上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长、初期症状不明显,疫情有时呈零星散发状态,许多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麻痹大意、轻视思想。个人防护不到位的情况屡有发生,例如,进入公共场所不戴口罩,接触人员、物品后洗手消毒不彻底,冬季开窗通风次数减少,公共场所社交距离保持不到位等。还有教职员工和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注射过新冠疫苗,或近期已经“阳过”、“阳康”,不会患病。思想上的轻视会对校园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高校的校医院要和宣传部门联合起来,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官网、自媒体、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传播防疫科普知识,大力普及“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理念,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正确面对疫情,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高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制订疫情联防联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把责任明确到各个领导小组和个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分别成立医疗组、保供组、宣教组、转运组、心理组,模块化分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要加强各领导小组之间的协调和联络,保证防控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1.重视舆情,正面引导

大学师生群体对以网络为主的各媒介传播的疫情信息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和求知性,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处理,则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恐慌事件。高校网络信息中心和宣传部门要及时发布疫情发展动态,掌握舆论导向,消除师生的恐慌、紧张心理;关注学校内有关疫情热点的问题,公开回应、解释、引导疫情热点问题,稳定师生情绪,避免网络上的小问题演变成大事件。对一些有关疫情、疾病的不实信息或错误观点、说法,校医院应当及时说明事实情况,引导学生正面应对,起到答疑解惑、正本清源的效果。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不擅自发布不实信息,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过度恐慌。学生处和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在疫情当中言辞比较激烈、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同学,查明原因,尽早主动给予帮助和关心,发现学生情绪、行为有异常的要尽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2.全面加强人员管控

从新冠暴发到2022年下半年,高校大都根据防控要求实行封闭管理,要求学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从校外向校内输入感染的几率。学校安保部门要做好所有进入校园人员的检查、检测工作,车辆、快递、外卖等物品进入学校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学校人事部门则要落实好出省、出市请假、销假报备制度。

2022年底,全国疫情防控政策迎来重大变化,之前的防控措施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除了优化风险区划定、核酸检测、隔离方式之外,对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等又有了新要求,而不是“一放了之”,这也充分彰显了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具体在高校校医院工作中,师生入校时需测量体温,对发现有发热症状并确诊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师生及时采取健康驿站留观的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转为“乙类乙管”之后,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但对校内从事餐饮、物流、保安、保洁、宿舍管理等工作的重点人员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将学校高年资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工作为重点人群,由老干处和校医院摸清老年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底数并建好台账,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就医需求,做到“一人一策”。校工会加强对老年教职员工的关心关怀,聆听他们的生活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有基础病的老年教职员工发放血氧仪、药品等,校医院医生指导老年教职员工通过居家监测血氧水平等方式,提升其早期识别和预防重症的能力。

3.加强锻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大都要求不搞群体性的聚集活动,疫情严重时还要求学生在宿舍内活动,上网课。学生的实际活动量比平时有所下降,体育锻炼时间也被迫缩减,各种室外锻炼活动无法进行。有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中国成年人常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们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因此,高校体育部门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锻炼需求,制订不同的学生锻炼计划,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手机上的健身APP进行锻炼,加强检查和督促,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减轻生活、学习压力,积极面对疫情,减少患病。

高校应当要求学生外出时遵守公共卫生,在社交场所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进入公共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必须正确佩戴口罩,接触电梯、快递、门把手等物品表面后必须洗手,避免使用脏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可以常备一些消毒湿巾、免水洗消毒凝胶、口罩等主动防护用品。

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因此,高校应当教育学生保持教室和宿舍干净、整洁、卫生,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健康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洗被褥,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整洁。

4.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部门要加强口罩、消毒用品、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过期失效物品要及时更换、处置,提供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调度、防疫物资配送等专用工作用车。高校卫生防疫人员要对在食堂、图书馆、超市、教室、浴室、公寓、体育馆、实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工作的教职员工、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杀防控知识培训,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这些场所开展环境检测。

校医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是在全面总结抗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疫情形势变化及相关研究进展不断修订的,对于指导我们开展具体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更新到第十版。防控方案的每一次更新都有新内容和新进展,高校医院要适时组织医护人员跟进学习,对照方案的新内容及时改进调整实际工作中的诊疗标准和操作方案。配置个人防护用品,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增强防护意识,树立自我防护理念。针对医护人员的七步洗手法、含氯消毒液的配制、穿脱防护服等关键环节要反复演练,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医护人员自身不被感染。

2.加强校医院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高校大都没有附属医院,主要由校医院或医务室负责全校师生日常疾病的救治和传染病预防。由于校方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往往不足,校医院的基础设施通常薄弱,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大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校医院的信任程度不高,平时有病更倾向于到校外就医,在疫情期间就可能导致监管漏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成同学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的大范围继发传播。因此,校医院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争取得到学校的理解与更大的支持,引入医务人员专门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等工作,通过内部培训、网络教学培训和到三甲医院短期进修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并将此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下去。完善、升级硬件配套设施,如收费窗口增加扫码收费功能,挂号、收费、检查单据电子化处理,减少人员接触频次,降低单据在病人和医生以及各诊室、药房、检查检验室、处置室间的流动性,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增加网上预约挂号系统,错峰控制进入校医院的人数,避免人群聚集。以方便教职员工和学生就诊为目的,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就诊体验。加强与三级医院、医联体的合作与联系,积极开通与三级医院双向转接诊绿色通道,使教职员工和学生,尤其是离退休教职员工及家属患急危重病时能够得到快速、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可开通与三级医院对接的远程会诊系统,在遇到疑难杂症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不出校门也能得到诊疗建议。

3.规范预检分诊工作

在校医院设置预检分诊台,要求前来就诊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测体温方可进入相应诊室就诊。发现发热患者要立即引导至预检分诊室,由发热门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及相关情况,做好记录。联系班级辅导员,派专人陪送至外部医院就诊。

4.积极建设健康驿站,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高校建设健康驿站,是为了有效应对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播形势、进一步优化防控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最大程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校园秩序的重大举措。在疫情出现暴发的情况下,健康驿站原则上主要接收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确诊病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轻症患者)。

健康驿站需要配齐医护、管理、保供、心理服务等支持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师生健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早建立健康驿站运行制度,如消杀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急危重症转运制度,严格执行入站、出站标准,建立《在站人员每日健康情况表》等电子台账并进行交接登记,实行动态监测。

健康驿站需要配备足够的救治药物、消杀物品、个人防护用品和体温计,按照每10人1套的标准配备医用指氧夹,每100人1套的标准配备氧气瓶及配套吸氧用品,以及医用便携急救箱1套、便携式医用除颤仪1套等。要经常在室内通风换气,教会在站人员每天自行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每天早晚2次在微信群上报个人体温。达到出站条件时,在站人员需对房间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将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装袋。

5.日常诊疗与防控常规工作并重

在疫情防控期间,校园相对封闭。教职员工和学生生病时大多要在校医院就诊,因此医务人员要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及时处理。校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排班、值班工作,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处理就诊需求。同时要坚决执行疫情防控部门的医疗防控要求,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员,要立即上报、及时就诊,及时追踪诊疗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要求有前述新冠症状相关表现的人员,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人流密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主动向学校和疾控部门汇报,到发热门诊就诊,为科学精准高效防控赢得时间,降低防控成本。

校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工作,随时接收疫情防控部门的指令和要求,并能传达、沟通、执行。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时完成网络直报,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同时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上报。

坚持做好校医院内部消杀检测工作。校医院工作人员和学校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要按照疾控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对医疗器械和工作环境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杀,定期检测。

6.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是用来控制、预防甚至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免疫力,从而起到保护易感人群、减缓并阻断疾病流行的作用。接种新冠疫苗是国际社会通行的控制新冠疫情的重要策略。

在接种疫苗方面,校医院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统计好需接种人员的数量,便于与疾控部门衔接,配备相应的疫苗、配套物品与器材。

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围绕疫苗接种流程、接种现场组织实施、疫苗接种适龄人群、暂缓接种人员处置、接种现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内容展开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进行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接种点的设置。要设置预检分诊(健康咨询)处、等候区、接种区、留观区和抢救区。设置好接种流程图,各区域划分清晰,标识明确。受种者在进入疫苗接种点时要求体温正常,排队等候接种的全过程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一米间隔。要求受种者单向流动,避免交叉往返。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避免拥挤。

提前印制新冠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和接种疫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签署接种新冠疫苗知情同意书。在预检分诊(健康咨询)处配备医生,负责询问接种者的身体情况,告知接种禁忌,解答接种疑问。

疫苗接种点配备电脑、扫码桩、身份证读卡器等。通过预防接种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接种信息的采集、接种疫苗的信息追溯,自动生成下次疫苗的预约接种时间。确认信息后扫描疫苗监管码完成接种,疫苗接种全程无需人工录入,杜绝接种差错。

疫苗接种后,受种者需要在接种现场留观区严格观察30分钟,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离开时在电脑录入确认,并获悉下次疫苗接种时间和注意事项。留观区配备急救人员和巡回护士,随时发现和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者。对接种异常反应者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效果、接种疫苗批次等情况要有专人记录并上报疾控部门。

结  语

高校的校医院肩负着保护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重大责任。通过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改进人员配置,可不断提高校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议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平时可以专门对高校高发传染病如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诺如病毒感染等进行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教育进课堂工作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增强维护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学校疫情防控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力量,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及时根据新冠疫情的发展情况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积极应对、解决疫情防控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共同构筑疫情防控的保护网,将新冠疫情对学校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全体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工作、学习、生活正常进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晋竹筠,张冰,彭文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学生心理状态调研与辅导员心理援助工作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1):127-133.

[2]王轲,王琪,刘碧波,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某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1):146-151.

[3]殷恒婵,卢敏,王新利,等.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5):41-46+56.

[4]史宝丽.浅谈大学校医院的重要性及建设发展[J].读书文摘,2017(1):35.

[5]门德良,赵嫣红,宋伟,等.山东省高校校医院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13,27(1):68-71.

[6]王李珏,刘泽众,姜世勃.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广谱性的商榷[J].中国科学基金,2020,34(5):588-593.

(刘虎:西安美术学院卫生所)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