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改革,美术史论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如高校专业的美术史理论教师缺乏、艺术专业学生的美术史论水平相对欠缺、院系对美术理论课程不够重视等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入手,在美术史论教学过程中探索了提高美术史论课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美术史  教学方法  绘画技法  艺术修养

课题:本课题为“2022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奖学金)”资助项目(批准号:CSC 20220965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术史论作为艺术学领域支柱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理论基础和必修课程,其可以开阔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并为学生的专业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在高校艺术学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史论包括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艺术流派等各方面。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作品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以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规律,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

高校美术史论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改革,除了专门的美术院校外,许多普通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也都开设有艺术学院。客观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个高校开设的艺术专业学科不仅为许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渠道,也为综合类高校注入了艺术活力。此外,综合类和理工类的大学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体系,人文和学术研究氛围较为浓郁,艺术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长期相处和融合,会相互学习和影响,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艺术专业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美术学院或综合类大学的美术史论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院系对美术史论的课程建设、硬件设施等方面还不够重视,美术史论在教学方法上还需要改进,艺术专业学生的美术史论水平和对艺术品鉴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种现象也是当前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美术史论的不重视和美术理论水平的欠缺,既阻碍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又对学生以后的艺术创作和发展存在不利影响。笔者在美术史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怎样上好美术史课和提高学生对艺术理论学习的兴趣等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并借鉴国外美术史论的教学模式和经验,探索了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以期对美术史论教学的相关问题有所推进。

提高美术史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教学方面

(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美术史论课程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学、宗教学、美术学、文学等,作为高校美术史专业教师,不但要有全面的美术史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美术技法,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但从现阶段美术史课程教学实践来看,部分院校的史论课教学为文学或哲学专业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对历史或文艺理论熟悉,但是对绘画缺乏了解,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作品某些地方不能以绘画的角度来分析,导致学生较难理解。也有的院校史论教学由绘画专业课的教师担任,但其对美术史论并不擅长,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讲解,对于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所知甚少,不能做到对作品全方位的分析。所以,美术史论课程需要专门的教师讲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清晰的逻辑、简练风趣的语言,结合精心制作的课件进行授课,把理论课讲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史论的兴趣。

(2)选用优秀的教材,认真备课和上课

根据对美术史论教材的调查发现,目前各类相关教材达四百多种,这些教材内容、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的领导或教师,为了评职称,组织部分教师打着开发课题的名义,编写出所谓的美术史论教材,而这些教材,因为编写者专业知识和文学修养的原因,教材内容不完善,甚至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也有部分院校一直用的是以前编写的旧教材。美术史随着考古新材料不断发现而持续完善,往往会改变甚至推翻某些以前的内容和观点。比如近年来随着各地考古遗址的不断发掘,大量新出土了墓葬文书壁画等文物,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也许会改变旧教材上的史论观点,而现行的美术史教材,因为发行量大,又不能及时更新,教材知识还是陈旧的,这样下去势必对学生的理论观念形成误导,所以,美术史教材的选择很重要。笔者认为由中央美术学院编写的《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较为适合当前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使用,这些教材是专家们多年编撰而成,并且对内容不断完善。此外,美术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和关注美术学理论的最新动向和最新课题,更新教材中的陈旧观点。

(3)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完善教材内容

在美术史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授课重点。《论语·先进篇》中讲“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具体情况,准备不同的授课内容。比如对于绘画专业学生,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历代优秀作品欣赏等课程要多讲。通过这些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方的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开阔其视野,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对于书法专业学生,除了中外美术史和中国书法史以外,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早期文字类作品也要讲述。对于设计专业和动漫专业的学生,除了讲授中西方美术史以外,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作品图片和视频,以及与艺术有关的哲学、美学体系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以后的创作打好基础。因此,美术史论教师在授课时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前认真备课,精熟教材内容,利用网络和书籍得到大量图片和资料,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在广度与深度上并重,及时调整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各专业实际,尽可能做到不同专业的课程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美术史论课程上真正学到知识。另外,授课后根据教学效果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积累经验。要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和请教,听他们的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史论的教学目标。

(4)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是视觉艺术,中国画的传统方法是“画从谱出”,因此美术作品的图像和影视资料尤其重要。以前的美术史论教学方法,教师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用书上一张模糊的图像范画作品和大量专业的文字来讲课。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学生听起课来就会很吃力,丰富有趣的美术史知识就会被讲得空洞枯燥、流于表面。因为得不到美术史知识的益处和启发,学生会认为美术理论就是这么乏味无聊,从而丧失学习美术理论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授课中应用视频教学,对直观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网络上大多美术相关视频的拍摄并不专业,并且视频中内容的介绍错误较多。对此,教师要大量收集各种有关课程内容的视频,从中选出最好的视频供学生赏析。有能力的教师可以组成团队重新拍摄有关美术史的视频。在教学中,也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美术史学家和理论家开设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观一些规格较高、技法较好的画展,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2.学生学习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专业招收的学生,尤其是综合类大学艺术系的学生,普遍存在美术史论知识相对缺乏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学院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近年来各个高校艺术专业不断扩招,文化课成绩的录取比非艺术专业分数低,高校艺术专业成为文化成绩不高的考生上大学的“跳板”,这使得高校艺术专业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在学生初、高中阶段,以应试为教育目的,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此外,部分地区的美术专业教师资源相对缺乏,在大学入学前的教育阶段中,学校为了提高文化课成绩和追求升学率,音乐,美术等副课基本不上,使得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贫乏。也有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只重视技法训练,而忽视美术理论学习,学生认为只有每天画画或练习书法,多练手上功夫,才能毕业后找到工作,理论知识没有用,对于美术史论课程学习认识不足而采取敷衍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要求美术史论的考试及格,不影响毕业就可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改变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博物馆和美术馆是收藏和展示古代文物和现代艺术作品的场所,也是传播艺术信息和推动学术研究的中心。可以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安排一些带有实践性质的教学内容,弥补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实践水平。目前,欧洲和日本等部分国家已经把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考古现场作为高校的美术史论教学基地。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实物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如笔者在日本留学时,教师每学期要按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去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参观访学,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看懂作品内容,教会学生读懂画面中的细节,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写出心得体会或论文,这样对毕业论文的撰写也是很好的训练。此外,对民间艺术家或是民间美术工作室进行参观和采访,帮助学生掌握采访的学术研究方法。或者带领学生参加考古发掘。如讲授墓葬壁画时,可以组织学生去事先联系好的一些开放的考古工地近距离参观,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发掘,亲眼见证一些艺术品实物的出土,这样学生就会对墓葬的形制和陪葬物以及壁画有更多的了解。在多看、多听、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理论认识水平。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美术史论教学的主要形式,其本身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要求对课本进行讲解。作为美术院校在校生的专业必修课,在一学期内完成从美术史前到近、现代的系统梳理,时间跨度大,涉及美术门类多,教师通篇讲授下来,学生对于该课程的了解也只是一个框架的认识,这对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深度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学生知识,并且要教导学生如何学好美术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自学和美术史相关的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知识,通过图书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掌握知识,从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获取灵感。

(3)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美术史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认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艺术主张、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修养,为将来的设计与创造积淀文化素养。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力以后,还需要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术研究方法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美术史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后对自己喜欢的研究内容进行搜集。教会学生如何从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上查找美术史相关图片和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

院系课程设置方面的新趋势、新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受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学生的高就业率和获奖数量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成果的标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或获奖,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技法能力和创作能力,导致美术史论的课时减少。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所面临的困境,建议高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1.增加对美术史论教学的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在高校建设方面,硬件设施包括教学环境和各种教学仪器等。研究与调查表明,良好的硬件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部分高校,由于美术资料缺乏,投影仪、音响等设施陈旧,多媒体教室不够而不能满足上课的需要,而美术史论教学是视觉艺术,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多媒体环境。所以要适当把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使各种教学仪器配备完善,教学设施能够满足课堂需要。

2.完善美术史论课时的配置

美术史论的学习,相对于技法而言是一个艰苦而又较为漫长的过程。据调查发现,美术史论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主要专业课程以外的空闲时间,而且课时较短。比如教学大纲中对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安排,全学期仅32课时,这个课时对内容庞大丰富的教材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美术史课程的课时是必要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课程内容。

3.加强美术史师资队伍建设

美术史论课程存在的原因是为了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流于形式。由于美术理论受轻视的缘故,一些艺术理论的教师在技法教师面前有自卑情绪,导致部分美术理论教师流失。美术史论教学长期不被重视的现象要改变,关键在于院系的办学思想以及主管部门要重视。大多高校艺术系对美术史论课程的定位、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结  语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的学生重视绘画的技法和熟练的表现能力是必要的,不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将来很难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但是一个好的画家或设计师要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除了高超的技法外,还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这就需要进行美术史的学习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以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专业实践,又要重视和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以便在以后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范景中.美术史与观念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薛永年.回顾新中国60年的美术史学[J].美术,2010.

[4]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5]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王小雄: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