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高中语文教育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新时代要坚持文化自信教育,学习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诗词曲赋和古代散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实施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借助语文课堂,加强学生文化自信,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真正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是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校园张贴古代先贤的经典语录、反映传统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播放古典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古典诗词朗诵和表演活动,邀请名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等,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新教材的编排很好地贯彻了“三维目标”,加大了传统文化名著名篇的占比,特别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比如高二教材精选的《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前七节抒怀,倾诉了屈原对家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现出屈原遭逢灾厄也绝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六节通过写自己追求理想失败后欲以身殉国,表达出他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再比如苏轼的《定风波》,这是他被贬黄州后所作的一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了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作者在种种打击和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泰然处之、乐观豁达的心境。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还有许多经典古诗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古诗词中酝酿文学的素养和情怀,不断开阔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要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既要注重课堂内,也要拓展教学到课堂外,丰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一是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书法比赛、传统故事大讲堂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模仿电视热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二是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育,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让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实践,充分挖掘节日内涵,体验传统节日氛围,增强民族自信。三是组织学生观看名家讲坛等,如《百家讲坛》,通过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了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史,知道国家兴盛和衰败的原因等。在这些经典课外活动中,学生能逐渐懂得荣辱兴盛,知道礼义廉耻,明白奋发图强,从而形成向心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教师要时刻保持其先进性,始终坚持文化自信的教学导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成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导学生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合阳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