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庭内部的事,还事关公共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了政府、社会,特别是学校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近年来,神木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神木十一中”)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整合“和·悦”文化,培育家校共同体,打造家校共育新样态。

家校共育新样态即在教育过程中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题,基于“和·悦”文化,重新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各方力量,促进师生齐动、教师联动、学生驱动、家校协动,在共识中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并在动态的育人过程中,寻求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方共识,增进相互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同向共进、同轴共转、同频共振,最终形成共同的育人理念,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家校共育服务体系。

立足“和·悦文化”,让“共同成长”成为共识

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家校共育制度化。2022年6月,神木市第十一中学被确定为“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家校共育试点项目单位”,以此为契机,学校找准方向,精准改革,成立了家校共育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建学生发展评价中心,重新整合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业务,确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定期组织“和·悦”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从人员、职责、制度上保障家校共育工作有序开展。

畅通机制,打造网格化交流机制。为畅通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学校分别成立了班小组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学部家长委员会,校级一级家长委员会,建立了神木十一中网格化家长委员会交流机制。搭建的交流平台可以吸纳不同层级、乐于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从而打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向同步,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工作。

厚植文化沃土,优化家校共育生态。为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认同学校的育人文化,与学校同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深度提炼“和·悦”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探索创新,最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人文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平和喜悦。其核心是“和·悦”文化,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平和喜悦中成长。让小草和大树共生共荣,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传递生命的气息,丰富学生的生命底色,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百树争荣、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学校育人理念的突破与创新,对于积极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助力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不谋而合。

实践“和·悦”文化,让“同频共振”成为新常态

依托“和·悦”文化,学校全力以赴打造线下“家校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和·悦”育人活动。

“和·悦”育心活动。以“心”为突破口,让每个学生在平和喜悦中成长,这是学校给每个学生的承诺,更是给每个家长的承诺。2018年12月—2022年6月,打造“育心”活动。2018年,心理专家王舟所给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作了“人际关系处理”教育讲座,心理专家张宁芳给七八年级全体学生作了“青春期”教育讲座;2019年,心理专家谭冬梅给五六七年级全体学生作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心理健康教育讲座;2020年,心理专家王舟所给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了“毕业生励志”教育讲座;2021年,心理专家黄孜孜给六—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了“青春期教育”讲座,“女童保护”讲师王月给七—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了“拥抱青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讲座;2022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女童保护”走进神木十一中的课堂,讲师李霞给一—六年级各班讲授了60多节儿童防性侵知识讲座,达到了小学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全覆盖。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源源不断有家长自觉参与活动,学校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最终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讲座、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处理、毕业生励志、女童保护等特点鲜明的“和·悦”家校共育项目,为后续以“和·悦”文化为支撑的“家校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悦”大讲堂活动。“育心”活动带给学校最大的启示是家长资源的合理引导与使用,对于构建“家校共同体”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趁热打铁开启了“和·悦”大讲堂活动。即邀请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发挥自身职业资源,为学生们讲述社会大百科,形成别具特色的“百家讲堂”新局面,促进了家校更深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截至目前,学校层面每学期至少一次;学部层面每学期至少两次;年级层面每学期不少于班级总额一半;班级层面每学期至少两次,基本做到了周周小讲堂,月月大讲堂。从2019年开始,学校开始尝试在4—6学部进行“和·悦”大讲堂试点活动。推出的第一期主题“‘和·悦’——让我们相向而行”,共计38名家长,15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推广到1—3学部和初中学部,每学期以“主题式”项目,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班级、年级、学部、学校进行。这种别具特色的课堂模式,构筑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互动的平台,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创新了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出家校合作的巨大潜力,有利于三方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悦”家长开放日活动。“和·悦”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和·悦”大讲堂活动同步开展,前者重在“沉浸式”体验,如亲子趣味运动会和亲子采摘、亲子种植等体验活动。通常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上半年进行亲子趣味运动会和亲子种植体验活动。下半年进行亲子艺术节和亲子采摘节活动。以亲子采摘节为例,每年8月份正是学校海棠果成熟的季节,这时候全校的目光都会聚焦在海棠广场,学校按照传统组织开展“采摘节活动”。学校会在一周之前向各学部下发海棠树认领牌,可以是一个年级、一个班或几个志趣相投的学生组队,共同认领自己喜欢的那一棵海棠树,并为它设计独特的认领牌,为一周后的采摘活动提前预热。活动当天,各年级认领的学生和家长们一起“盛装出席”,拿着自己设计的采摘篮,大手牵小手相互配合,小心翼翼地将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活动结束后,“小小主人”还要把海棠果送到学校,与老师、家长和全校的同学们一起分享采摘的快乐!父母的状态就是家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在榜样示范引领活动中,学校提倡父母、教师应该不断自我反思,不论是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还是对教育的困惑,学校提倡家长随时与教师沟通,努力为学生做好人生的榜样。

“和·悦”心灵成长读书活动。阅读是成长之基。2022年,学校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室——“和·悦”读书吧,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灵成长读书活动”活动,邀请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教师或家长作为阅读推广人,引领教师、家长、学生一起读书,让阅读成为家长、学生的生活日常。在阅读和写作的推动下,家长、学生、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拓展“和·悦”文化,让“共享教育”凝聚合力

积极构建线上“家校共同体”。组建学生发展评价中心,借助新媒体构建线上“家校共同体”,将教师、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家校共同体”插上智慧的翅膀。

依托“和·悦”文化,积极打造线上“和·悦”少年评价体系。以微信小程序为媒介,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教师端能准确地布置任务,也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端可以看到学生在12个基本点中擅长什么,哪里属于薄弱,从而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管理端可以看到全校学生的得章情况,每位教师的颁章数量。除此之外,学生还能生成自己的专属“自画像”,从而进行反思,为自己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和·悦”少年评价体系将教师、学生、家长联系在一起,运用新媒体技术,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全面的数据反馈。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评价的全面化。

教育始于家庭,拓展于学校,延伸于社会,成就于自己。在教育事业中,家校共育、协同育人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学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家长这股活水注入校园,加之以正确的引导,实现家校共育,最终受益的必将是每一位学生。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