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双减”政策的出台,将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与作业管理上,使学生从沉重的课外负担中解放了出来。在总体教学有限的情况下,在减负的同时要做到教与学的质量不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时代教学要求的理解,笔者认为“减负增效”的课堂教与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转变思想换脑筋,明确为谁教。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是爱党爱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教师要执着热爱教育事业,明确做什么。要将“四有好教师”标准铭记于心,做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工作。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平凡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要精准研究和落实课程标准,明确怎么教。强化教师自身本领,变“教师”为“教练”。基于规定的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着力研学本领,吃透新课标,掌握新技术,明确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高校选拔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深研课标和教材,理解学科单元的素养导向和学习目标,了解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的思路,再根据文本内容安排课时,确定重点、难点,整合大单元教学。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前提,要将教案变为助学案。在确定上述问题后,采取先优选素材按课时自行备课,经教研组集体商议,借助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打磨备课后,再经个人修改完善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并注重教学后的添加、删减、反思,达到所备教案既精又优。

精心讲好每一堂课是关键,教师要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是落实“双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注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学科思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内学懂、学会,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和素养。

精心评价每一环节是重点,要善于激发学生内驱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和具体过程的指导、分析。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用真情去评价。回答得对,对在哪里?理由何在?回答错误,错在哪里?原因何在等。作业设计要恰当,既要控制量更要注重质,要依托现实素材背景,将基础问题生活化,根据学情进行梯度布设,既考虑普遍性又考虑优等生,可适量设计延展性作业。作业批改详批详改,对回答得好、写得好、思路妙的答题进行表扬,对优美的语句多加批注,对答错的地方进行点拨,让学生形成黑笔答题红笔纠错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评价过程引导学生“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由做题到做人做事”。

落实“五育”并举,让学生学得实在。根据不同学段要求,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将前人总结的书本内容,拿过来放进自己的大脑,消化吸收,把课程目标转化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创新改造,为己所用,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达到学习的目的。

指导家长理性看待成绩,注重学生身心健康。遵循育人规律,克服片面“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现象,多角度评价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向鼓励,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

总之,学校要紧扣课标,明确导向,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育人机制。教师要督促学生提高听课质量,抓住有效的时间学习,实现科学学习、全面发展、高质量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