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70后”,我在江边沙滩上的童年虽然充满趣味,但是物质却相对匮乏。麦乳精、水果罐头、米花糖不是想吃就吃、想有就有的,馋嘴的我们怎么也吃不够、不够吃,所以童年的我根本不懂得大人们挂在嘴上的、敦促我们好好学习的“精神食粮”是什么,更别说拿精神食粮果腹充饥了。但等到我后来慢慢长大了、读书了、工作了、成为一名教师了,才懂得精神食粮同样可以耐饥耐寒的道理。

英国藏书家爱德华·纽顿认为,世界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书能让人抓住这个世界的秘密核心,所以他创作了《聚书的乐趣》。因此我认为,如果说聚书、爱书、读书、治学、写作是人生的一种通达境界,那真正爱上读书的前提是要喜爱书籍。一年的365天里,在我的书柜、书桌、床头都会或三三两两、或成堆成摞地摆放着一些供自己在不同心境随时翻阅的书籍。比如,《枪炮、病菌与钢铁》《疾病与人类文明》《心灵与自然》《人性与行为》《人类的明天》是疫情带给我的思想拷问;在内心饱受焦虑困扰时,我便将《女性心理学》《房龙地理》《自卑与超越》《伟大的探险之旅》《童年的秘密》《悲伤的力量》作为治愈的良药……一路走来,我学会将阅读当作人生的一种游戏、一种娱乐与追求,用读书摆脱慵懒,用读书点亮自己前行的灯塔。

先哲古训说: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已过天命之年,回首35年的从教生涯,让我与阅读结下不解之缘的是热爱、是渴望、是责任。年轻时,立足课堂需要我不间断地学习读书,从而练就一身教书育人好本领;中年时,立足学校教育及管理更需要我不断提升自我,在广泛阅读中学会与心、与人、与己对话,力求通过阅读让自己的灵魂变得丰盈有趣、自由饱满。在周末闲暇的时光里,沏一壶香茶、捧一部书籍,暂时忘却世俗的一切烦恼,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与惬意。时而在传记中与名人对话,从他们的人生中汲取生命的能量与力量;时而在流淌着哲学思想的名著中反观自己的教学路;时而又在美学与艺术的鉴赏中感受生活的浪漫与岁月静好。学会用阅读让自己永葆童心、富有爱心,用真诚与善良结缘;学会在生命与阅读的沉淀中遇事不急、处事不躁、从事不慌;学会在孩童的天真烂漫、青年的血气方刚、中年的沉稳笃定中汲取力量。我通过阅读焕发对生命的热情、探寻教育的使命、追寻教育的思想,在追求人生的幸福之路上传递爱与光芒。

当今世界信息爆炸、技术发展迅猛,许多年轻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摇摆、徘徊、追逐、迷茫、等待,他们如此,我也如此。但我坚信读书可以让我们明辨方向、大步前行。每当内心躁动不安时,我便用读书来抚慰纷扰的灵魂;当内心空虚寂寞时,我便用读书填补虚无与孤独;当被纷繁复杂的现实困扰缠身时,我仍用读书来明辨是非、理清曲直……久而久之,读书既像午后的甜点,也如可口的三餐。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一样可令我饱腹。忙碌中,我时不时也会感到一日不读书便惶惶不可终日,心不得安,食不得味。

卢梭曾说:“我要论述的是人。”作为一个研究“人”的教育家、哲学家,《爱弥儿》可谓是他的哲学思想集大成的一部著作。书中写道,我们生来是柔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每当回味起这段话时,我都会提醒自己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要时刻告诫自己:每一位儿童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曾说:“当小孩能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阅读。但不强迫、不责备,要在可能范围内诱导他读,不可把阅读作为一种任务。”我们要从培养阅读习惯着手,让他们在阅读中渐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良好习惯、一种良好举动、一种良好责任,让他们学会在读书中感受自由和自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关于读书的诗句都是激励我们的精神食粮。眼下正值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长莺飞,让我们趁着和煦的春风,来一场春天的约会,开启一年读书的旅行,在书海中徜徉,交人生益友!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浐灞绿地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