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宁强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四个不摘”的总体要求,强力推出四项举措,形成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坚持惠民政策落实持续化。积极做好责任体系、政策举措、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及时优化、调整、延续教育帮扶责任、政策。一是始终坚持控辍保学高压态势,夯实“七长”责任制,持续完善落实控辍保学“六位一体”和送教上门“4321”经验做法,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做好动态预警筛查监测,确保义务段学生不因疾病而失学,非义务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精准对接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人口纳入教育资助范围。做到动态监测,发现及时、干预到位、资助到位、帮扶到位,坚决守住防止返贫的底线。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22年,全县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11万人次,6979.4万元,确保符合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享尽享。

坚持办学条件改善现代化。持续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及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标准化,把学校建设项目与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同规划同建设。一是投入资金3.54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5.59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12839平方米,新增学位1685个。二是投入1000余万元,为25所乡村偏远学校安装了冬季取暖设备,为所有学校配备了可调节升降桌椅,为12所学校教室安装了防近视护眼灯,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先后争取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苏陕协作”等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加大建设智慧校园,为64所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智慧班牌、智慧云办公系统等,实现了全县所有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多种形式的“班班通”全覆盖,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M以上,城乡办学条件实现了智能化,宁强县也获得了“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县”荣誉称号。

坚持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化。不断统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城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校(园)长、教师交流轮岗,强化“双名”培育,梯队开展“名师、名校(园)长”队伍建设,加大“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培养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335名;新培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坊7个,“名校长+”城乡领航研修校长2名,名师工作室3个,打造了一支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队伍。二是扎实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创建了16个县级、2个市级学科基地,深入开展“课堂革命”,创新“三个课堂”,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了学科基地建设“课堂显特色、科研出成果、质量大提升”的预期目标。三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采用“托管型”“联盟型”“协作型”三种模式,以“1+N”方式组建教育集团31个,充分发挥集团核心校的辐射引领功能,实现了教育集团各学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坚持职业技能培养多元化。宁强县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一是根据校情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别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各中小学校认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家庭、校内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生存、生活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二是以县职教中心为依托,坚持职业教育优质多元发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认真开展“双达标”工作,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宁强县职业中学被推荐为教育部“教改样本联盟学校”,宁强县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三是县职教中心瞄准助力乡村振兴的培训与产业发展技术指导与帮助,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教学站,建立产教融合共建校办企业与专业,烹饪、旅游和汽修等专业已入选全国重点支持专业。建立学生校内创业孵化平台等多翼办学模式,建成多个培训与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等地多家优秀企业深度合作,为农村的孩子成长成才、走向社会,打开了一扇窗、铺了一条道、添了一把劲。同时,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多个部门合作,为酒店和企业培训员工,为乡村振兴培训焊工、电工等多类技术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