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做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现阶段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教师应抓住“健康第一”的目标,放开其中的训练环节,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以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中,真正爱上体育课程。但是,体育课程教育思想陈旧、教育资源落后、练习器材单一等问题,制约着体育课程的开发,致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体验感不佳,学习的动力不足。所以,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时,教师也应当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等方面出发,积极借助现代教育资源、趣味活动等,做好体育课程的开发工作,以便学生更加地享受体育课堂,更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

一、开发微课资源,优化预习方式

课前预习是学生基于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对体育运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效的预习能够为未来的课堂学习铺垫良好基础,使学生更加迅速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但是,学生的运动能力有限,在面对一个新的运动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练习。而微课技术具有短小精悍、内容直观等优势,能够辅助学生完成预习活动。所以,教师应当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主动围绕体育课程的训练内容,为学生制作预习资源,改良学生的预习形式,以便学生透过浏览微课的过程,轻松、简单地理解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技巧等,进而提升预习的质量。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羽毛球运动前,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促进预习资源的开发。首先,教师明确握拍的姿势、发球的几种方法、传接球中的基本动作技巧等,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随后,教师利用视频、图解等方式,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出现形式。紧接着,教师参照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情况,对微课的总体时长进行调整,避免微课的时间过长,消耗学生的精力。在微课做好后,教师将其发送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中,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握拍的姿势等其他内容,增强预习羽毛球运动的效果。在正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时,学生也可以基于自身的理解,快速跟上教师的节奏,迅速掌握羽毛球的基本运动技能。

预习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的预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节课的教育品质。而微课技术的优势,能够满足学生的预习需求,让学生透过简单的预习方式,轻松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从而为未来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巧借媒体技术,丰富学习形式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让教师意识到传统学习形式的不足,教师也开始注重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等内容的教学。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文字性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当教师单纯采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体育健康知识时,学生的理解效果较差,很难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对体育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的功能,能够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直接冲击学生的视听感受,唤醒学生的形象思维,对此,在开发体育课程中,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主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打造直观情境,促进现代化课程的开发,以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丰盈。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足球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学生创建形象化课程。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世界杯”中的一些经典画面,让学生基于激烈的竞赛主动将目光放在课堂上。之后,教师对学生提出“你知道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哪里吗?”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伴随学生的疑惑,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角,认识到足球运动最初来源于中国的蹴鞠等。教师再使用图片,为学生介绍练习足球的重要性,以及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化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现代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创建形象化的学习场景,将原本枯燥、抽象的体育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对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进行体育课程的开发,教师也要主动引入现代教育资源,以便让整个课程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更佳。

三、展开实践活动,促进器械开发

器械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够辅助学生开展练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学校的体育器械相对单一,如果教师坚持应用学校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建重复性的练习活动,势必会消耗学生的练习热情,不断降低学生的练习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器械的开发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进行训练器械的自主制作,以便学生在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中,更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更加享受练习带来的乐趣。但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局限性,主动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助小组,逐步加快学生制作器械的进度。

以投掷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制沙包。在活动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你们玩过沙包吗?”的问题,在获得学生肯定的回复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出“你们平时玩的沙包,是从哪里来的呢?”。当学生做出“是从商铺中买的”等回答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今天让我们自己来做一个沙包吧!”,以激活学生自制沙包的动力。之后,教师为学生分发制作沙包的基础材料,并根据学生以往的表现,为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中既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分好组后,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沙包的制作方法,并依靠小组的力量一起完成沙包的制作。当学生做好沙包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玩沙包,进一步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器械的制作,再让学生应用自己制作的体育器械开展练习活动,不仅能丰富体育课程的训练器械,增强学生的练习热情,还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锻炼中来,从而不断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四、融合传统文化,展现民族风采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只让学生开展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的学习,较少为学生引入课外活动,致使体育课程的训练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练习热情较为低迷。而民族体育运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也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所以,在进行体育课程开发中,教师也要主动融入传统文化,为学生引入民族体育运动,打造体育课堂上的民族气息。此外,为了进一步释放学生的运动潜能,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民族运动。

比如,“毽球”“蹴球”“陀螺”等,都是具有强烈民族气息的体育运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这些运动为学生创建自主练习的活动。在实际训练中,当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了常规性的锻炼后,可以为学生创建“我的运动我做主”的活动板块,依次为学生介绍“毽球”“蹴球”等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如“毽球”这项运动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运动形式,运动技法主要以踢、触为主,运动员可以用脚、头等部位接球,但是不能用手臂接球等。当学生对这些民族体育运动有所了解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最想参与的体育运动,如对“毽球”这一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就选择“毽球”的运动形式,而对“蹴球”这一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则会选择“蹴球”这项民族运动。在学生做完选择后,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学生完全熟悉某项民族体育运动后,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进行重新选择,以帮助学生丰富练习内容。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身独特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在体育课堂上引入民族体育运动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主动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的活动形式,以便学生的运动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五、改造现有活动,增添训练趣味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常常采取重复性训练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期望学生在反复性的练习中,摸索出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技巧,进而提升体育运动能力。然而,这种训练形式不仅不会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从内心排斥体育训练。而游戏活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也习惯将目光凝聚在游戏中,并将精力投放在游戏上。对此,教师要主动改造现有的训练形式,巧妙利用游戏活动等对体育课程进行趣味性开发,增添体育课程的趣味色彩,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训练氛围中,提升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排球运动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传接球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三球不归一”的训练,进而打造趣味性的练习氛围。在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技巧,使学生具备参与游戏活动的基础技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练习,帮助学生活动手腕、脚腕,避免学生在游戏中出现意外损伤。紧接着,教师为学生介绍游戏活动的基本规则: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站在排球场的两边,在游戏开始前,一组学生持有两个球,另一组学生持有一个球,当游戏开始后,学生开始奋力将球击向对面,当某一组一个球都没有时积一分。在游戏活动结束时,哪方得分最多,则获得胜利。当学生清楚了游戏活动的规则后,教师便组织学生按照上述规则参与游戏,以便学生在全身心玩乐中,逐步锻炼传接球的能力。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再根据最终的结果,对获胜组进行嘉奖,对失败组进行鼓励,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游戏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的练习氛围不再单一、不再枯燥。所以,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着趣味性的方面进行体育课程的开发,充分激活学生的练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训练任务,进而不断提升练习效果。

六、打造自选模式,关注学生个性

受到学习经历和生活背景的影响,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同时,学生喜好的体育运动形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传统体育课堂上,教师习惯于为学生设定相同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满足,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有必要开发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的板块,以便学生能够真正遵循内心的需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锻炼活动,并在活动中最大化地释放自己的热情。

比如,在常规性的体育锻炼结束后,教师可以创建自选活动,让学生进行练习。具体来说,教师先为学生介绍“袋鼠跳”“两人三足”等游戏活动的规则,以及练习这项活动的意义。如“袋鼠跳”的游戏活动是让学生跳入袋子中,模拟袋鼠向前蹦,练习该项活动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两人三足”活动是让学生面向同侧,绑住相邻的两条腿一起向前走,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当学生对这些活动有了自己的认识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如想要提高跳跃能力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袋鼠跳”的练习活动;想要提高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学生,就可以选择“两人三足”的练习活动。在学生做出选择后,教师让学生自由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的锻炼活动,能够促进个性化体育课程的开发,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获得满足,促使学生的个人意愿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充分彰显,从而在释放个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七、做好评价开发,改进学生不足

教育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透过评价的形式,学生能够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不足,促进成长。但是,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常常只是应用三言两语对学生进行点评,无法让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此,教师要对体育课程的评价环节进行开发和创新,在增强学生参与性的同时,精准捕捉每个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做出更具针对性的点评意见。而体育竞赛的创建,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场竞赛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活化评价环节的同时,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现状,并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体育课程的质量。

以篮球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做好评价环节的开发。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定点投篮、三步上篮等动作技巧,为学生参与竞赛活动铺垫基础。之后,教师为学生介绍体育竞赛的规则,以便学生可以依据规则有序参与竞技比赛。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作,查看学生是否有效掌握了定点投篮、三步上篮等动作技巧。在学生比完赛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一一点评,如“投篮时,不要翻手腕”“三步上篮的动作还不标准”等,促使学生结合教师的点评,反思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从而进行精准改进,真正掌握定点投篮、三步上篮等动作技巧。

教师利用体育竞赛促进评价环节的开发,能够让评价的方式变得更加灵动,让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直观展现,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能够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结合教师给出的意见进行针对性改进。

总而言之,做好体育课程的开发,能够让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真正爱上体育运动。然而,从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让新型课程的开发之路变得异常艰难。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在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积攒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主动把握体育课程的教育特色进行多种课程形式的开发,以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上充分激发练习热情,不断实现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