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开展好高中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采取合适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互动。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互动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但在很多农村高中数学课堂中还并没有形成互动学习的状态,互动行为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教师对有效互动的重要性、特征并不了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意识比较模糊。基于此,师生互动的意识要在农村高中进一步得到普及,教师也要在互动技巧方面积累经验,重视互动氛围的营造,并组织学生成立互动学习小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互动教学的起点为符号互动论,它为课堂教学中互动行为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符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被看作是个体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动的主要媒介。而人类不仅可以使用符号,同时还可以创造符号,这些符号不仅用来解释他人的行为,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互动符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就要频繁地使用多样化的符号来提高互动的有效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农村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一)主动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认识活动在进行过程中离不开个体之间的互动,仅仅依靠个人行为很难实现,个体在进行表达的同时也能与其他个体产生交流,进而实现彼此逻辑的反思与改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农村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知识方面的权威性人物,享有着教育方面的特殊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态度上可能会达到平等状态,但在权利方面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就要具备一定的主动意识,能够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主动质疑。比如,在学习“平面向量”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还要询问学生平面向量都有哪些应用等,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如“怎样使用平面向量来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的关系……”。实践证明,即使在集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个性化互动。

(二)自主性

根据相互作用理论中的观点,互动行为有效性的标准并不在于互动时间的长短和互动频率的高低,而在于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能否提高知识的内化程度。在农村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也不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整个课程中使用互动符号来吸引学生和讲解知识。相反,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保障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教师讲解的时间减少,但师生互动仍然具有较强的有效性。这是因为教师在微课视频中为学生预设了问题,学生会基于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师生有效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在学习“复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创设“方程x2-2=0的根”这一问题情境,然后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并由此引发学生对复数的思考,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复数的性质及其分类。教师将微课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就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选择快进学习或者反复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新问题。

(三)参与性

互动教学作为一项交互式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随着农村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农村高中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参与交互学习创造条件;在课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演示、交流等方式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除此之外,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使“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都获得了更多的交互机会。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以学定教”成为了可能,学生在交互式数学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如在学习“数列”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等差和等比数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从项数、前项与后项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公式进行猜想、推导以及认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农村高中数学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意识

传统灌输式教学下,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课堂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简单,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不能实现教师自身的进步,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师生互动主要是利用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高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可以让课堂内容更生动,让教学过程更具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互动过程中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城市中学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越,这无疑吸引了很多青年教师去城市教学,而与之相对应的农村中学设施比较落后、生活也不够便捷。因此在农村中学很多教师的互动意识较为薄弱,受其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行为也很少,还有部分教师的互动仅局限于当堂提问,或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互动,导致学生的互动行为很被动,通常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才回答问题,为了配合教师工作才参与相关活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他们更倾向与同伴沟通,或者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互动意识。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创造良好的互动机会,学生就能产生较强的互动意识,互动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也会随之提升。在学习“集合”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预留出足够的互动空间,如设置情境引入、共同探究等环节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在学习集合的概念与集合元素特征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对数学形成全面化的认识。对学生来说,经过长期的互动学习,他们可以体会到由“未知”到“已知”的成就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互动的条件

活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上,如果讲课的是教师,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很高,相反如果讲课的是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更加专注。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当老师,如学习“三视图”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讲解知识,并自制教案。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台下的学生回答,同样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求台上的“老师”予以解决。疑问是互动的关键点,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产生疑问,培养问题意识,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提问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问。为了使有效互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创设互动条件。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就可以了,最后留出十几分钟用来交流探讨,总结经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互动式教学的良性发展。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逐步寻找知识增长点。在集体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所有学生,坚持“层级互动”的原则。同时,还要关注互动的反馈与评价,这也可以增强互动的有效性。如在学习“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高中生睡眠时间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统计信息,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计算来探究两者的关系,并基于结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回归分析的实际意义,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人类行为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特殊的环境条件会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为了提高互动行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基于环境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在良好的氛围下,无论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行为,都可以更有效的发生。

首先,基于师生互动,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思维的超常发挥。如在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转盘、形状相同且颜色不同的乒乓球与密闭容器等材料,营造“商场店庆和设计抽奖规则”的氛围,创设具体化的互动环境,将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带着兴奋与热情去学习,并主动向教师求助,在师生互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响应,与学生构建良性互动关系,在保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辅导。

其次,基于生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方法营造氛围,使其成为互动与合作的平台。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差距大、层次分明的特点,运用互动学习方法效果显著。为了营造互动氛围,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选择那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如“求解函数f(x)=x+1/x(x>0)的值域”这一问题,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判别式法、单调性法、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等多种解题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比不同解法的特点,实现多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函数值域方面的知识,领悟该类型题目解题方法的精髓。

再次,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也加快了步伐,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育这方面,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度,提高了学生课堂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学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时,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教师采用板书的方式把数列写出来,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学生也很难发现其规律。而我们应用多媒体把整个数列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但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很快找出隐藏在数列中的规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数列的特征,以进一步开展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升,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四)在课外活动中成立互动学习小组

数学学习没有终点、也没有范围,互动学习要突破课堂的限制,向着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课堂中,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会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也会容易受到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课外数学活动中成立互动学习小组,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来推动师生互动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完善。在互动学习小组中,学生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学习“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学生小组内开展互动,主张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对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通过“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得到公式。在遇到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可以求助教师,将生生互动发展为师生互动,使学生从接受知识发展为研究知识。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互动具备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参与性这三个特征。当前农村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首先要激发教师的互动意识,其次教师要营造互动条件与互动氛围,以此提高互动行为的有效性,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成立互动小组,以生生互动推动师生互动的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