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2023年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举行。记者获悉,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教师董永亨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也于近日获得2022年陕西“三秦工匠”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董永亨乐教爱生,参与指导了数千名在校学生的数控加工实践训练课程,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智慧;作为科技工作者,他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主持设计体育大会火炬升降塔、封干湿摩擦实验台等多种非标设备,主持研制悬挂式轨道梁检测装置等铁路轨道智能检测设备,多项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操作高级技师,他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为多家企业解决了百余种复杂零件的工艺、编程和加工难题。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董永亨主要从事《数控综合实践》等实践课程和《机械制造技术》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数控技术应用教学、教学建设和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西安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董永亨与同事们一起指导了数千名在校学生的数控加工实践训练课程,并指导学生参加过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所指导学生获数控车组陕西赛区前三名、全国第八名;曾在2013年中美数控机床技能大赛(世界级赛事)中承担团队Mastercam软件辅导任务,团队在决赛中获总分第三名、团体二等奖。

同时,他坚守一线,潜心科研,创新攻关。针对铣削颤振这一行业难题,他提出了高效准确预测铣削力、铣削稳定域和表面形貌的方法,自主研发铣削表面形貌仿真和表征软件,实现了加工表面的精确预测和控制,形成了一套独特数控工艺技术。

“把科研论文‘写’在生产线上。”这是董永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曾主持和参与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14项,申请发明专利授权6项、公开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为庆安集团等企业完成了某飞机连杆等百余种复杂零件的工艺攻关、数控编程和调试加工,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他提出了高效准确预测铣削力、稳定域和表面形貌的方法,实现了加工表面的精准预测和控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数控工艺技术;为多家企业解决了百余种复杂零件的工艺、编程和加工难题。基于数控机床结构设计方法,他主持设计了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火炬升降塔等多种非标设备;借助数控加工与检测技术,他参与研发了高铁无砟轨道板检测系统,成果已应用于郑-济高铁等多条铁路建设中,形成了铁路轨道智能检测的独特方法。

董永亨两次入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级赛事)总决赛,获得全国第11、13名,两次在当届陕西教职工代表队的全部赛项决赛成绩中均排名第一。

为了更好地提高育人水平,他认真对标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要求,紧密跟踪制造技术发展新态势,努力学习数字孪生等智能制造相关的新技术,积极与中铁宝桥集团等企业展开多层次、有深度的业务对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平台搭建打下基础。其培养的学生中有多名在陕鼓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中成长为技术管理骨干,4人任项目经理和车间主任等职位,7人获评“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最美青工”等荣誉称号。

来源:西安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