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1年,陕西省共有38所高等职业院校发布了质量年报,在目录编制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部分院校自行增设的主干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年报的可读性,院校年报既能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又能在系统内部发挥交流借鉴的作用。但是,大部分院校年报在数据方面展示性有余而对比性不足,整体社会影响力较低,个别院校典型案例不够“典型”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质量年报有效性的发挥。研究年报编制机制与发布流程、探索发布渠道、广开解读与反馈通道,保障利益主体的参与权,对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  质量年报  有效性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项目编号:2021SZXYB03)。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受英、美、澳、德等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问责机制影响而产生的。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起,经过百所示范校先行试验,到2014年,所有高职院校编制质量年报,我国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走出了一条由国家层面提出,各省、各院校贯彻落实、试验总结,再反推制度完善的路子。本文以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解读和受众视角探究质量年报的有效性,进而探索提高有效性的方法。

质量年报基于文本的有效性

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报的编制、发布与报送,是由教育部职成司发布通知,省教育厅传达精神,落实到各高职院校、相关企业负责具体编制工作。在文本内容上,院校年报整体结构相对明确、主干内容基本一致,按教育部统一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国际合作、服务贡献、面临挑战等六部分内容。

1.内容的守正与创新

2021年,陕西省共有38所高等职业院校发布了质量年报,其中有6所院校未涉及国际合作领域的相关内容,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删改。

在年报的目录编制上,省内各高职院校的质量年报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部分院校只设计了简单的一级标题目录;部分院校将典型案例作为标题,直接纳入了年报目录;部分院校设置了单独的案例目录,呈现在正文目录之后;部分院校在正文目录、案例目录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图表目录,起到了图表索引的作用。各类目录样式可为院校年报编者提供示例,以提高省内院校年报目录的整体质量。

在年报的主干内容上,除教育部规定版块外,部分院校自行增设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年报的可读性,也能更好地展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正文前增设了“十大事件”版块,罗列出学院当年最重要的事件,是对整体教育质量的凝练展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在正文中增加了“立德树人”部分,着力宣传学院“千天向上”师生共同成长工程,集中体现了学院特色;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将“全面抗击疫情”的内容独立列出,紧跟热点吸引读者目光,突出展现了学院风貌。

2.数据的呈现与对比

质量年报的编制以全面反映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总目标,涵盖学院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大量数据,需要年报编者进行筛选与呈现。整体而言,省内各高校均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础,在年报中以图表形式展示了核心数据,部分院校还采用了第三方机构的调研数据,并在图表中标明出处。但是,大部分院校年报的数据均存在展示性有余而对比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削弱了数据的有效性。

一方面,单独展示本年度数据,无法呈现学院发展状况。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育质量的展示需要多年积累与对比,只有在线性的数据状态中,才能体现学院的发展情况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如录取率、录取分数、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数据,仅仅展示当年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至少三年来的数据对比中才能看出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便于读者判断。

另一方面,学院自身的数据展示,无法呈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院校的位置,也无法呈现省内高水平院校在全国职业院校的位置。根据教育部要求,各省每年需呈报省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陕西省更是将省级年报公开出版供读者参考。只有在和省内平均数值的对比中,才能找到本校的确切定位,进而发挥优势、弥补短板,提高质量年报之于学院自身和其他受众的实际作用。同样,省内高水平院校也只有在与全国“双高”院校的数据对比中,才能完成追赶与超越。

3.案例的搜集与展示

《陕西省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中共收集了来自21所高职院校的34个案例,其中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6个案例入选,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5个案例入选。这与院校本身的教学质量、案例典型性密切相关,但也反映出个别院校典型案例不够“典型”的问题。整体而言,省内高职校院质量年报中典型案例数量不多,平均案例总量为12.3个,有5所院校年报全文未提供典型案例。38所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各版块案例平均数量见下图:

20230424101711984-78-f9c0b.jpg

据笔者调研,省内部分高校的质量年报在编制工作启动前不召开专门会议,质量年报的素材搜集、文本撰写工作均由年报编制部门完成,典型案例的取舍也全凭编制人员判断,虽然后期的定稿需要教学工作委员会通过,但仍旧无法保证入选案例的典型性。与此相对,部分院校将年报撰写工作下发至相关部门,由各部门上报素材并拟定原始报告,再由质量管理中心或牵头部门整合成文,可以极大地提高质量年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同时,典型案例在年报中的展示方式也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部分院校的年报中,典型案例的展示与正文排版完全相同,不设单独标题,往往淹没在文字中,不能吸引读者眼球;部分院校为典型案例设置单独标题和编号,进行字体切换,可读性相对较强;部分院校的典型案例还拥有专门背景色以示区分。参考《陕西省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为典型案例编号并设置专门格式,是提高文本可读性的可行方法。文字排版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但只有读者愿意读、方便读,读出需要的资讯、解决存疑的问题,才能谈得上文本的有效性。

4.展望与挑战的局限

“面临挑战”版块是院校质量年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纵览省内所有院校年报,包括省级年报,这一部分所占的篇幅是最小的,在整个年报中的平均页数占比4.2%。全省38所高职院校,仅有5所院校的“挑战与展望”部分在年报全文中占比超过了8%,有2所院校占比不到2%。具体情况见下表:

20230424101711987-97-21255.jpg

不仅所占篇幅少,而且有3所院校在这一部分仅呈现了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涉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只有“挑战”,没有“展望”。质量年报固然是学院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展示,但办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是无可避免的。年报不仅要求各院校回顾一年来的教学管理成果,更是发现问题、整理问题、以期解决问题的重要契机。“面临挑战”部分要展示的,不应只是隔靴搔痒的问题,而是要提出制约学院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提出学院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对一般读者和上级部门而言,并不介意问题的存在,因为这是必然的。逃避问题、隐藏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也极大地消减了年报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院校年报应在“挑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展望”,既有助于学院自身的诊断与改进,也能展示出面对挑战的端正态度,从而发挥质量年报的实际效用。

质量年报基于受众的有效性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绝非一个简单的交付上级的工作总结,其受众应是社会大众。通过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社会各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的办学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新的一年中又将采取哪些改进措施、重点解决哪些问题、预期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效。

1.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各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各省质量年度报告及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后者依托前者的关系构成了我国的三级质量年报体系。院校质量年报作为最基础的数据来源,为省级报告甚至国家报告提供支撑。同时,质量年报作为展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现状的综合性材料,对上级部门统筹规划、形成决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在资金使用效益和办学社会效益方面,既是主管部门了解实际情况的渠道,更是调整投入、提供支持的依据,其有效性不言而喻。

2.在系统内部互相交流借鉴

质量年报能够敦促高职院校回顾一年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从接收上级文件、领会编制要求,相关部门梳理素材、凝练案例,到编制组形成文本、有关部门及领导开会定稿,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院教育质量的监控与反思。最终呈现的质量年报,更是学院管理层及职能部门在往后工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重要参考。

同时,公开发布的质量年报有助于兄弟院校间学习借鉴。一方面,质量年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借鉴优秀的编制方式和成熟的编制流程、多样的应用方式和宣传渠道,能够帮助各院校提高自身的年报编制水平。另一方面,在年报所呈现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上,各院校可与同水平院校相较,发现长处与不足,形成自身特色,打造院校特点;更能向“双高”院校看齐,学习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参考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成功范式,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可见,在高职教育系统内部,质量年报不仅是编制院校自身的总结与反思材料,更是各院校间信息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有效性则取决于各院校自身的学习和反思能力。

3.为社会大众公布教育质量

不同主体对教育质量的关注点不同,对年报内容的关注点也有所区别。学院学生重视自己的真实所得与学习体验,也会关心技能竞赛成绩和整体就业情况等内容;学生家长则更加重视社会评价和就业渠道,对招生和就业信息更敏感;教职员工更重关注工作的归属感与成就感,不论是本校的还是外校的课改和科研项目,都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用人单位则关注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校企合作和育人成果。

事实上,据笔者走访调研,省内各院校除参与编制工作的人员及相关领导,教职员工对质量年报的知晓度很低,学生中更是无人关注。对外而言,学生家长更关心学院的招生信息,年报知晓度和满意度无从谈起。用人单位则更关注毕业生的实际能力,鲜以质量年报作为评判院校的依据。各院校均按教育厅要求,在校内网站上传质量年报,部分院校在官方微信亦有发布,但是点击率低且无留言、反馈渠道。同时,因涉及大量专有名词且无具体解读,对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社会大众而言,质量年报的可读性较低。

从提高社会影响力、建立多元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这一年报制度的核心要义出发,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高职院校,其发布的质量年报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方面效力有限。

提高质量年报有效性的对策

三级质量年报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制度,在陕西省的落实整体上比较到位,我省印发出版省级年报的做法既能固化工作成果,又能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值得向全国推广。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有效性,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任务发布的规范化

高职院校质量年报任务的发布与验收应有更为规范和细致的管理。从教育部向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通知,到省教育厅向各职业院校发布通知,上级部门在任务发布后可派专人进行相应解读,并对重点内容提供思路、提出要求,避免各院校想当然地进行编制。同时,如能组织国家级的、省级的相关业务培训,在编制流程、文本内容、数据规范、案例展示等方面对年报编制单位予以指导,搭建全省乃至全国各高职院校间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将会极大地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在笔者走访调研过程中,亦有多所院校具体负责年报编写的同仁提出兄弟院校间信息沟通不畅、交流困难的问题。可见,开展质量年报编制工作的相关培训和交流会议是很有必要的。

依据以往经验,院校年报在报送省教育厅后,仅在内容真实性责任声明的格式规范性和高等职业教育指标的数据规范性两个方面予以反馈,管理与指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在年报报送验收后,上级主管部门有必要给予编制单位更多有效的反馈,不能只停留在“收作业”上,更要发挥“批改作业”的功能,帮助全省高职院校提高学校质量年报的有效性,进而提高省级质量年报、国家三级质量年报制度的有效性。

2.编制组织的规范化

院校层面,高职院校要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将质量年报作为学院内部质量诊改的关键环节和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渠道。在院校年报的实际编制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组建专门的编制小组、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仅由质量管理中心指定编写人员,完成度高,但质量较低,不能全面反映院校教学与管理的真实水平,更无法体现质量年报之于学院自身的诊断与改进作用。

因此,在年报编制的组织机构上,各院校应形成规范的编制与发布流程,成立专门的年报编制与发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该项工作。建立由责任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充分参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打破学院内部信息壁垒,全方位反映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质量年报的有效性。

3.具体内容的规范化

如前文所言,年报内容在文本的规范性、案例的典型性、问题的针对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进一步规范年报内容的撰写,提高全省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水平,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要提高数据的有效性。既要保证数据的必要性、真实性,更要重视数据的详细分析与对比,与以往数据对比、与同等类型高校基本人才培养状态对比、与省高职教育的基本状态对比,只有在详尽的对比中,学校才能找准位置、找出差距,进而弥补短板、不断提高,为读者提供相应咨询。

其次,要注重典型案例的搜集与展示。典型案例能够直观反映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对广大受众来说,是整个年报中可读性最高的部分,高职院校应利用好典型案例这一载体,全方位展示育人成果。既要在年报编制前期广开案例搜集与报送渠道,也要在定稿时严加把关,确保案例的规范性与典型性。

最后,要提高“挑战与展望”部分的有效性。各院校要从态度上重视这一部分内容,在撰写中杜绝避重就轻的情况,诚恳地指出制约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已发现的问题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问题、提高水平为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质量年报对院校的反思、诊断和引导作用,才能让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读者的认可。

4.解读与反馈的规范化

现阶段,各院校质量年报的校内、外知晓度还很不够。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质量年报的重要作用,拓宽发布渠道,提升年报知晓度。只有提高质量年报制度的影响力,院校质量年报、省级质量年报的影响力才有所凭借,其接受社会监督的媒介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我们提倡各高职院校在主流媒体、公众关注度高的媒体、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平台发布和宣传质量年报,真正实现制度化和公开化,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增强高职教育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广开解读与反馈通道,通过开通留言功能、设立年报信箱、公开联系电话等方式,由专人负责解答疑问和接收意见,通畅院校质量年报与广大受众的沟通渠道。重视利益主体的参与权,提升大众满意度与采信度,真正让高职院校接受社会的监督与检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利文,李畅.问责与履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发布三周年再思考[J].职教论坛,2014(31).

[2]杨应崧,苏志刚,齐小萍,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3).

[3]朱明苑.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探究[J].科教文汇,2016(12).

[4]周建松.全面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的再思考[J].职教论坛,2014(30).

(曹方姣: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