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推进。文章针对行政法课程的教学痛点,紧扣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质量”的整体培养方略,抓住行政管理专业基础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了“三位一体,层层升阶”的课堂目标体系,对标设计了基于OBE理念的“一中心、二结合、三阶段、六环节”混合教学模式: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思政与教学、线上与线下的二结合,课前预习模块、课堂三段式教学模块、课后拓展延伸模块的三阶段闭环教学过程,PBOPPS的六环节教学模型。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OBE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十三五教育规划2020年度课题“应用型高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编号:SGH20Y1413)。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2020年度课题“新文科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JY11)。十四五教育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校专业课视角下‘课程思政’实践存在问题及路径优化研究”(编号:SGH21Y0474)。

引  言

行政管理专业以行政事务管理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公共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意识,掌握系统的现代行政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具备较高水平的管理、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能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本学科专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人事管理、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秘书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行政法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接受法学教育的重要一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体系繁杂,教学内容繁多,要求任课教师在有限课时内促使学生全面掌握行政法的精髓,并协调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行政法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方法单一、与行政执法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鉴于此,改革和创新行政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方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教学痛点

1.课程痛点

(1)课程教学内容复杂,与基本学情符合度低

一方面,行政法渊源复杂、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数量既杂又多、规范明显易变等特点导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学习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需要涵盖整个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理念、原则等;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具有法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法律知识体系,学生认为法律知识艰涩难懂,较难深入透彻地理解行政法的相关知识。传统教学内容的设置围绕教材展开,专业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对行政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基本原则等无法创新,对行政法的知识重点、难点等又无力创新,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不能够真正感受行政法的魅力,更谈不上对学生法律意识和能力的构建。

(2)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性受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授课应注重学生对晦涩法律知识的充分理解,需要通过学生反馈才能获知。而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满堂灌”的方式导致学生自主性受限。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常见的是课堂讨论,多是以行政法涉及的概念、原则、相关法条等为讨论主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行政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其理论也发生着变化,若只通过有限的课堂、依赖现有教材以讲授和讨论来学习理论知识,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和解决行政纠纷事务的能力会受到限制。

(3)课程实践教学难,理论与实际脱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开课对象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情上不具有法学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体系,在课程实践上也很少有法学实践的机会,如旁听行政诉讼案件,更缺乏去法院实习的机会。这就导致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绝大多数都局限在教学案例的分享和讨论,通过案例来表象地理解法理的运用,这种现实的约束性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对实际法学运用的积淀,对行政法教学产生疏离感。

2.传统教学模式的痛点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结合不是流于形式的随意拼凑,而是带着目标达成的有机融合,它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师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目的理解得不够透彻和全面,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学的监督者和网络课程的发布者,认为自身的工作就是发布已有的网络课程,布置任务,安排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教师仅凭固有的经验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适和定位。

学生的角色则被简单地定位为教学视频的观看者,他们在缺乏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参与意愿低,被动学习甚至挂机学习,不能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老师无法个个兼顾,也是造成学生之间名次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整体呈现出课前不预习、课中听不懂、上课难互动、教学效率低、能力培养弱五大痛点。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

1.OBE理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能力导向或目标导向教育,是美国学者 Spady 在《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中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进行怎样的能力提高;教师在明确学习成果的前提下进行反向教学设计,根据能力指标点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策略和教学的适用性,使教学目标与能力指标相一致,从而促使学生成功地达到能力指标的要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行政法课程基于OBE理念,分析了现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建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出发,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专业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要求,为专业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2.学情分析

(1)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1班学生,在44名学生中,男女比例适中,班级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反应迅速,但学生听课持续专注性较差,对教师纯理论性内容讲解的兴趣较小,这要求任课教师将理论知识点用深入浅出的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并在课堂内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参与度。

(2)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大三学生已修完《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先修课程,从上学期的成绩分析看,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记忆能力掌握较好,但是对于课程的核心理念及课程间的内在联系认知不够清晰、表达方法有一定欠缺,这要求任课教师选取合适的真实案例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及知识点的学习。

(3)学生认知与学习动机分析

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课前沟通交流发现,部分学生对行政法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不足,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由于行政法法律条文繁琐、晦涩、抽象,导致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抵触和畏难情绪;二是多数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参与比较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受限。

3.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理论,在深入分析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本课程设置了“三位一体,层层升阶”的课堂目标体系,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六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20230420113809257-84-f1248.jpg

知识目标主要包括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行政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渊源,重点掌握行政主体的判定、行政行为的分类以及行政救济渠道等基本原理。能力方面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有关知识解决行政诉讼、行政争议等官民之争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审辩能力和自学能力;锻炼学生撰写法律文书的能力。同时兼顾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意识和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学会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群众利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4.教学过程

在行政法课程中采用PBOPPS教学模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该模型主要包括前测(Pre-assessment)、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参与(Participation)、后测(Post-assessment)和小结(Summary)六个环节:

(1)虚拟课堂:Pre-assessment课前预习

以第二章第一节“依法行政原则”为例,教师将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案例、视频等资源传送到智慧树教学平台,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学生课前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与预习,旨在让学生对依法行政建立初步的认识,同时获取本节课的相关知识。

(2)真实课堂:课中三段式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引入案例、问题导入(Bridge-in)、展示目标(Objective)、精讲与讨论(Participation)、课堂小测(Post-assessment)、本课小结(Summary1)、课后作业共七个环节,授课过程中以教师案例展示、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门槛,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维持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

20230420113809260-65-cfef8.jpg

(3)虚拟课堂:课后拓展延伸

Summary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后任务开展进一步讨论,通过对不同阶段作业的分析,分配各组员承担的任务,最终协作完成作业,在下次课上由学生分小组汇报后互相讨论交流。同时,向教师反馈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及下堂课的学习建议。

5.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了解决大班授课、课堂授课方式单一、课堂互动深度低、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学痛点,根据戴尔经验之塔和学习金字塔理论,课堂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思维启发法、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和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课堂互动深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行政法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以智慧树、腾讯会议、微信等为主的线上服务支持和课堂、学术沙龙、学业导师制等形式的线下服务支持。比如借用智慧树教学平台实现在线考勤、教学、答疑、作业布置、批改作业、学习资料共享等功能。如弹幕功能: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发弹幕来提问。限时发题:老师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发送限时练习题,并得到答题情况反馈。课堂反馈:教师可以导出课堂数据,分析学生的上课状态。课后通过回放讲课视频、阅读相关文献等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同时,利用智慧树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基于OBE理念的闭环教学评价体系。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标准

判断学生是否获得预定的学习成果是OBE理念的关键,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关键。本课程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标准(如下图),呈现出多元化、全程性的特点,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还包括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20230420113809264-22-cce2d.jpg

通过持续改进,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互动及其评教成绩、期末成绩都较之前有较大提升。

为进一步分析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对行政1701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8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非常喜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78%的学生认为课前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平台可以增加他们学习新课的信心,88%的学生认为线上打卡和测评能调动他们线上学习的积极性,94.5%的学生认为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比起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更加客观。

“一依据、三结合、四融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者“去知识化”,而是对包括思政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行政法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导向,不仅传授法治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又能够体现法律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等,达到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

本课程根据“一依据、三结合、四融入”模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次课堂教学中。“一依据”即依据课程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挖掘,“三结合”即结合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国内国外时事热点进行挖掘,“四融入”即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案、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融入学生自主学习。

1.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将思政元素融入行政法课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思政元素与行政法课程融合的切入点。行政法授课过程中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如在讲解“比例原则”时,教师首先抛出问题“抗疫过程中哪些地方采取了硬性的管制措施以减少人员流通、阻挡病毒传播渠道”,引导学生明确“目的正当不代表手段正当”,可见现实中存在有些措施未经地方人大和政府授权或委托就予以实施的情况,是不符合行政比例原则的,请学生思考合理的做法。

2.优化整合行政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在不断优化整合行政法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爱国情怀的结合,开展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例如,针对疫情期间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的诋毁、抹黑,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外媒报道诸多不客观、不公正、不真实的情况,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使学生深刻理解党中央围绕抗疫的重要指示及疫情防控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举措,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和使命,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在行政法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法条主义和唯权力论的思维局限,让学生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权衡和制度发展,从而增进对国情和社会矛盾的理解。

总结与反思

通过为期三年的课程建设,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推送学习资源和基础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而且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重难点。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仍然很大,比如:第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情,进一步提高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学生提前学习线上资源的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上传和分享他们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小组作业,以充实学习平台;第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的效率,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性和成就感;第三,真正将全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化和粗暴化,通过不同主体的客观评价让学生真正了解同伴互评的意义。OBE理念的本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强调通过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成果,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授课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目标,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慧.基于云课堂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0):132-134.

[2]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75.

[3]施晓秋.遵循专业认证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154-160.

[4]赵炬明,高筱卉.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5-20.

[5]李振亮,陈重毅,岑耀东.创新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83-84.

[6]袁周斌.公安行政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31),98-100.

(申毛毛: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