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历程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陕西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汇集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红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思政价值,能够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大思政”建设的社会效能和育人成效,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总任务提供现实保障。

一、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红色文化资源强省,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保存好,能够系统、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建设、革命斗争中取得的光辉成绩,可以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裕的教学案例、实践场地、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提升育人效果。

(一)红色物质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类型,也是红色文化得以呈现的直观载体。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包括红色地名,红色遗址、遗迹、遗物以及红色文献资源等。首先,红色地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资源形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重大转折的标注、重要人物的惦念,饱含了深厚的红色记忆,能够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和那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人物。红色地名主要通过重大战役、主要起义、重要会议而确立,如直罗镇、沙家店、瓦窑堡等。每一个红色地名都是一个鲜活的革命故事,都是一段悲壮的英雄往事,不仅丰富了行政区域划分的历史缘起、文化特色,还有利于我们传承革命精神,赓续奋斗品格,铭记革命先烈。

红色遗址、遗迹、遗物是最为重要的物质文化资源。红色遗址主要为各类形式的建筑或建筑群,一般是固定的文物资源。红色遗迹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场地、器物等,而红色遗物主要是革命建设历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类军事武器、生产工具、日用器皿、商品货币等。红色遗址、遗迹、遗物资源包含了红色建筑、红色旧址及名人故居,如延安革命纪念馆、刘志丹烈士陵园、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杨家岭毛泽东旧居等。红色物质资源还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观摩性的特点,每学习一次,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

红色文献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记录重大政治意义的文件、标语、信函及影像材料等物质载体,是认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重要方式,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色文献资源主要包括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线的党内政治文件,以陕甘宁边区政府史料为主干的政府文件、决议决定、记录纪要、法规条例、布告通告,以《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为代表的报刊文献资源等。红色文献资源是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汲取改革创新思想养料,学习顽强拼搏斗争精神,进而迈向伟大征程的思想柱石。

(二)红色精神文化资源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灵魂。红色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红色精神谱系。红色精神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文明、新形态,传承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坚韧品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敢于革命的精神气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迸射出的思想伟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崇高的革命理想。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二是红色文艺资源。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红色文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生活为创造主体,扎根人民,沁入生活,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进行赞颂,褒扬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以陕北民歌为主体的红色民歌资源,如《绣金匾》《南泥湾》;第二类是将地方秧歌舞剧改编后形成的新秧歌舞蹈,如《兄妹开荒》《翻身道情》;第三类是以革命故事为主线而创作的红色戏剧,如《白毛女》《兰花花》;第四类是以革命生活为基调而创作的红色文学作品,如《王贵与李香香》《保卫延安》。

三是红色党史人物。党史人物是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人物。陕西籍红色党史人物以坚忍的意志,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江山,如李子洲、刘志丹等。

二、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分析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在“大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能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道德提供基础。

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红色文化蕴含的育人价值融入非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当中,优化课程内容供给。课程思政建设要将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引进课堂、引入教材、引向生活,提高非思政课的政治性、科学性,完善课程话语体系构建,提升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真正地将“为谁培养人”作为课程的育人使命,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贡献思政力量。

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大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教学、观摩教学活动。陕西有数量众多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建筑;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等红色旧址;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杨家岭周恩来旧居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旧居,这些资源能够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教育平台。通过观摩教学、虚拟场景营造、影像资料展示等教学方式,营造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的授课模式,使思政元素、思政内容、思政目标融入非思政课教学之中,让思政内容活起来、动起来,推动“大思政”建设向更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涵式道路发展,使“大思政”育人向更宽领域、更多主体、更有效率的方向迈进。

为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重要基础。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办学的总领导。“大思政”建设重点在巩固和完善党的执政地位,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凝聚力,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历史信息充分说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建设实际相结合才能始终保证教育的正确育人目标和发展方向。二是保证人才培养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很多学校,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陕北公学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及社会教育体系及理论方法。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卓越人才、科技领袖、大国工匠。三是兴办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在课程思政的建设指引下,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三、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吸收和借鉴“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思维,从内涵建设、队伍建设及育人效果等方面综合发力,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一)注重内涵提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材体系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繁荣社会文化事业的主渠道。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创新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的教材体系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思政专业发展历史中的红色元素,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红色精神融入课程教材编排、案例设计与讲稿撰写中,使红色文化内容成为教材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科学报国、技术强国、大国工匠等主题,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科技成果、创新的技术方法、取得的发展成果、创生的精神形式汇集整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材,培育青年的爱国心、强国志。

(二)完善师资队伍,创新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主渠道

在实践教学中利用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体的烈士陵园、红色工业遗址、文艺体验场馆等,提升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沉浸式的教育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感悟革命先驱的精神力量。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要把握“大思政”建设规律,把握当代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制度设计,加强物质保障和智库支撑,推进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动员和吸纳社会教育力量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在教师技能发展上,通过示范培训、教学基本功交流、结对帮扶等措施,综合提升专业教师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的授课技能。地方政府要在教师科学研究、评奖评优、选拔聘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入陕西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案例、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程等,使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大思政”工作的持续化、地方化、精细化发展开源铺路。

(三)拓展工作格局,提升“大思政”赋能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陕西红色文化要融入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宽阔的“大思政”视阈审视红色文化赋能课程思政的育人机制,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关联,创新课程思政践行模式,达到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政教育的有机组合。要设立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试点,围绕红色文化特点形成专题化、问题式教学团队,深化“三全育人”的教学实践,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组织部门对红色文化的实践、宣传和保护进行指导。要鼓励红色文化分布到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基地,指导科研机构、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落实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建设课程思政系列共享资源库,推动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要守卫网络思政阵地,通过专题网站、微课录制、慕课教学等途径,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混合教学形式,以视频学习、虚拟展示等方式,提高陕西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感染力、感召力。

陕西红色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学资源,能够在青年人的价值塑造、成长成才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大思政”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挖掘陕西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助推红色教育实践得到良好发展。

本文系2023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建设的策略与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QN0139);2022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重点项目“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西安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ZD04)。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