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具有欠发达地区共性特征,如何在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有效实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找到选课、分层、走班和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构建对应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联动推进,对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地区普通高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选取安康市作为研究样本,很有可能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同或相近地区高中教育实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务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提供有效参考标本。

安康市辖一市一区八县,面积2.35万平方公里,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02.45万人。安康市2020、2021年两年因为生产总值(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位置靠后,所有县(市、区)均为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区,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共有普通高中30所,其中公办27所,民办3所,在校学生5.38万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中教育发展,但经济困难勉力支撑;由于没有区位优势,优秀高校毕业生招聘困难,教师队伍质和量难以保障。为集中有限资金和人力资源,高中学校集约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对应的学校和班级规模将达到国家要求的满负荷状态,无法与发达地区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和多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相比较。

在欠发达的事实背景下,运用综合思维和分层思想,探寻一种既符合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又能尽可能方便学校操作、节约运行成本的教学实施路径,是可行且能够实现的。

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由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两大体系构成,两大体系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一、教学组织体系

教学组织体系主要分为选科组合、班级设置、层级划分等板块内容,其中班级设置还包含教学单元设置,层级划分与班级设置应统筹考虑。

1. 选科组合。按照陕西省“3+1+2”高考模式,以物理和历史为首选学科,以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为再选学科,可给出学生12种课程组合方式。将物理、历史两个学科作为走班学科,将相同再选学科进行整合,可归并为“化学+地理”“化学+生物学”“化学+政治”“生物学+地理”“生物学+政治”“政治+地理”六类组合。

2. 班级设置。

(1)行政班。以六类学科组合组班,相同科目组合形成一个行政班,班额控制在55人以下。不足以形成班级的,可将再选学科组合相同的学生组成复合行政班,其组合学科为“物理+历史+再选学科”。

(2)教学班。以走班学科设置教学班。教学班班额应尽可能与行政班人数相同或相近。

走班学科选择。在无法满足所有学科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情况下,以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学科作为走班教学学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统考科目数学学科进行走班教学。

选择依据:其一,数学学科是统考科目,物理、历史是首选学科,在高考总成绩中以原始分计入,占比较大;其二,长期以来,物理、历史两个学科分别作为理科和文科高考“把关学科”,数学学科是物理和历史方向的公共基础学科,三科都具有试题难度、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较大等共同特点。在目前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可作为走班学科。

(3)教学单元。当一个年级规模较大,相同课程组合班级较多时,学科教室的空间分布将会比较分散。在课间有限的时间内(一般为10分钟),学生必须整理学习资料用品,上厕所、接水,而后走动到下一节学科教室上课。如果前后两节课的教室空间距离较远,加之学生人数较多,选课和层次不同,就有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冲撞和课堂秩序的混乱,不利于走班教学组织管理。鉴于此,可化整为零,设置年级组管理下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单元内班级数量适当、空间位置相近,学生、教师、课程安排及其教学管理相对独立,走班在单元内进行,参与单元间比较评价。

3.层级划分。层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学业水平成绩,综合参考学习兴趣、态度等。

(1)行政班层次。主要依据为学科组合总成绩。由于学科组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特点特长、未来发展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后所做出的选择,学科组合学业水平总体差距不会太大,故层级划分不宜太多,可将相同学科组合的学生按照学业水平基础较好、一般划分两个层次即可。

(2)教学班层次划分。主要依据学科学业水平成绩,同理可按较好、一般划分两个层次。

4.分层教学。行政班中统考学科语文、英语和再选科目按照行政班级层次,分层教学,不走班。统考学科数学和首选学科物理、历史,按照教学班层次,分层走班教学。其他只参加合格性考试的学科教学,随行政班教学,不走班。

二、教学实施体系

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体现“分层”因材施教思想,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大方面进行重构。

1.教学目标。针对一般、较好两个层级,教学目标对应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层次划分。一般层次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应作为较好层次学生的基础性目标。较好层次学生的发展性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可适当提高目标上限。

2.教学内容。为满足学生对高考统考和选择性考试要求,需要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和分层设计。

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整合,是指依照学科知识体系、学生成长规律和高考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内容的整合,要面向参加高考的所有学生,不分层。对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的难易度、重难点、拓宽和加深的程度等方面,有所区别、分层次实施。对于较好层次学生,可根据学生高考需求,适当增加选修内容,并注重学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式。探究式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分层,只能从知识与技能的起点、问题设计的梯度和复杂程度、仿真练习和变式训练的变化程度等,按照不同层次对应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分层实施。

4.教学评价。采用增量激励性评价。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学业水平成绩增量,看变化、看进步、看发展,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力。评价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采用增量评价方式。确定评价起点。以高一年级新生录取成绩或第一学期某次检测成绩为基础,比较以后教学检测成绩的增量变化。为加强监测的过程性,可以比较相邻两次检测学业水平增量变化,逐次累积。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于教师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应重点关注两大方面,一是学业成绩增量变化,二是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

试用标准分进行纵横评价。为比较不同学科、不同行政班学业水平增量变化,将学科原始分换算为标准分进行比较。

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阅、教学辅导等教学常规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积极主动性、作业完成情况记录等过程性评价,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评价的层次性。运用增量评价,比较不同层次学生进步的幅度,体现公平可比性。针对学业水平较好和一般层次,采用优秀保持率、优秀促进率等参数,既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不同学科教师的特殊性,又关注全体师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向好发展。

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是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教学对应落实的两大体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欠发达的背景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既要考虑教育资源配置的承载力,还要考虑区域和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简便性。教学组织体系的构建,使12种课程组合整合为六类课程组合,既体现教育改革精神,充分保障学生的选择权利,满足国家育才、选才、用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同时又使学校教学组织简约可行。教学实施体系的分层设计,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亮点是提出整合重构统考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增量评价最新成果,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实践性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使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更加科学、严谨且简洁便利,使分层教学更加有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仍是我们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本论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论文。教科规办函〔2018〕12号。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