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要求,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公安工作总要求,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结合公安人才培养实际,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公安院校人文素养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以德铸魂、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研促教、以赛验练、以培助考”的“六位一体”文化育警培养模式,不仅丰富了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还对推动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  公安院校  文化育警  校园文化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陕西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现状与构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21Y0530)。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人文类通识课混合式教学优化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SZX244)。

引  言

公安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治精神塑造、公安人才培养、犯罪治理研究等重任,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公安院校是培育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摇篮,要把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公安院校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能打善战、高素质的应用型、实战型人才是一个时代命题。这就要求公安院校不仅要不断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学习能力等硬实力,还需要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身心素养等文化育警的软实力。公安院校应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新时代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主动传承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民公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新时代对公安人才的新要求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特别强调:“执法干警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支撑和较高的文化素养”。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这也是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遵循。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教育全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新时代对复合型公安人才的要求

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时代和职能都对新时代的公安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公安的职业定位来看,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内容已经向亲民的社区化方向发展,公安岗位的服务意识被强调。从社会对公安职业的认可程度来看,警察应兼具“侠骨”和“柔情”。从个人的发展空间来看,又专又博的“T型”人才更有利于个人成长。新时期公安人才的培养,除了突出“职业化”这一专业特质,更应将精力转向人才的培养。

2.公安素养的内在联系

党对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要求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公安人才的培养要以此为准绳,渗透“忠诚、英雄、法治、廉洁”的文化基因,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政治素质是各项素质的灵魂所系,政治过硬是对公安队伍的基本要求。人文教育可以将对真善美的追求融入丰富的艺术形象之中,通过爱国主义和传统忠义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懂得忠于职守的使命与意义,看到信仰的力量。业务素质是警务人才的核心能力,也是立身之本。业务上的创新与突破离不开人文学科逆向思维方式的运用,如尝试从不同视角切入要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心理素质是警务能力的保障。人文教育强调“共情”,即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学生具备了共情能力会更有利于和他人沟通,也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而文化素质是警务能力的基础要素,是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前提。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可以逐渐转化为较为稳定、内在的基本品质,会影响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新时代公安人才各方面的素质需求,都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

当前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院校人文教育普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对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比较关注,但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教育理念陈旧,学校重视不够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一般奉行实用主义,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这一导向容易忽视素质教育的作用与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多数学校的人文素质通识课和专业课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不够、了解不多,习惯以自我为主体,无法形成优势互补、融通共赢的效果。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再次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对美育工作提出要求,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体育、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此,各职业院校应加大对体育、美育工作的重视,重视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设置单一,学时难以保证

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承包了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成为人文教育的“三套马车”,而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虽然这三门课程都具备人文内涵,但课程设置多为中学课程的延续,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纵然有的学校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经典导读等选修课程,但总体覆盖面较窄,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且往往只安排18或者36个学时,致使教师难以展开深入教学,有“应景”之嫌。

3.教学方法老套,效果不够理想

职业院校会为重点专业建设专业实验室,而对于人文素质课程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为其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室。多数学校缺乏通识类专业师资,未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场地,囿于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多由相近专业教师承担人文素质课程。这些教师受专业限制,只能现学现卖,以“满堂灌”方式讲授,而对于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没有全面推行。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00后”学生具有多元化的学习习惯和极高的自我表现欲望,而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期待,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位一体”文化育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为克服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中的弊端,积极适应新时代公安教育要求,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以德铸魂、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研促教、以赛验练、以培助考”的“六位一体”文化育警培养模式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1.以德铸魂,筑牢忠诚警魂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要教育全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是人民警察的警魂,公安院校是为公安队伍输送高素质、高水平预备警官的特殊院校,其最大的不同就是政治属性,公安姓党,公安人才培养就必须强化“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对公安院校来说,立德树人更具体的体现是育警铸魂。人文素养培育是“铸警魂”的重要渠道和培育基础。具体到人文素质教育中,就是要挖掘德育内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文化底蕴,并把爱国精神、忠诚意识、家国情怀、警察意识的培养渗透在人文素质课程中,使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感受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提升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以德铸魂,人文先行。在育警铸魂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增强党员、人民警察、人民教师三重身份的认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对人文素养与“铸警魂”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自觉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对公安教育的认识水平,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推进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让人文课堂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培养良好品格的重要阵地。

2.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主阵地,在新时代更应该从培养人、发展人的角度,把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不断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从课程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努力挖掘人文教育因素,使人文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不断优化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模式,拓展人文通识教育。可在开设基本公共课的基础上,开设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写作、文学鉴赏、警务礼仪、演讲与口才、警务英语、人文陕西等一系列选修课程,以丰富课程体系,增强通识教育的覆盖面和吸引力。第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文教育效果。通过整合、利用网络资源,突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探索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弱化终结性评价,强化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建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人文教育培养的催化剂,可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可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对接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开展经典诵读、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宽人文教育途径。

3.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美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形成立体化的培育框架。第一,以课堂教学为X轴,拓展美育的广度。例如,开设艺术鉴赏美育课程,并将其列为限定性选修课,内容涵盖书画、音乐、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确保艺术教育得到基本保障。同时,逐步拓展教学内容,开设书法欣赏、影视鉴赏、美术欣赏、舞蹈欣赏、美学等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二,以课外活动为Z轴,增加美育的厚度。积极建设各课程的在线开放教学平台,将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及问题答疑、交流互动、作品点评等内容安排在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受美学教育,参与美学学习。大量的教学资源和高频次的师生互动增加了美育教学的厚度。另外,各种学生社团和校内活动,也可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丰富美育形式。第三,以文化建设为Y轴,提升美育的高度。学校应积极打造“警营文化”,如建设校史馆,帮助学生培养以校为荣的自豪感;打造中国警察史馆,帮助学生增强职业使命感;设置入警誓词墙、英模广场,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此外,还可通过室内走廊的图片、建筑墙面的校训和标语、警体设施的设置等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学校可不定期举办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或进行反映学生训练及日常生活的摄影、微视频评比,这些优秀典型和精彩瞬间会在无形中将美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助力高素质公安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以研促教,推进教学改革

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对于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养水平。学校可通过成立人文艺术教学创新团队,发挥教学团队在教学成果培育、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实战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学校要坚持以学助教、以研促教,积极组织、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学习,不断增强其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的身份认同;坚持开展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同一课程教师集体讨论课程标准和教案,统一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度;定期开展观摩教学活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学研讨在思辨中拓展教学深度。同时,还可以组团参与教学科研和技能竞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培育教学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

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翻转课堂和沉浸式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教学资源推行翻转课堂,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线上教学资源。课堂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例如,在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中,通过实物展示当代复原、复制的中国名画、服饰、建筑部件、工艺品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结合影视剧、纪录片进行对比,强化学生对事物特征的正确记忆。课后,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其能够沉浸在传统文化艺术的还原氛围中,充分掌握不同文化艺术的应用场景。

5.以赛验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公安院校要按照“以教促学、以赛促练、练赛结合”的教学思路,进行对接岗位技能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如对接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根据大赛要求加强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顺利对接职业岗位、提高人文素养打好基础。学校可以各国家级和省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为指挥棒,开展校级职业技能大赛,或举办英语口语比赛、中国舞比赛、声乐比赛、器乐比赛、礼仪比赛等活动,以及中华经典诗文诵写讲比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专项比赛,积极推动各项技能在校内落地生根,既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能为参加高一级别的比赛培养、选拔选手。

6.以培助考,助力学生成才

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需要通过就业来检验。作为公安院校学生,进入公安队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招警考试是公安专业学生进入公安队伍的必经之路。为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公安联考及各级公务员考试等招警考试,学校必须将招警考试所测查的基础能力与素质作为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核心点,通过公务员考试课程主线培养、网络课程日常强化、考前招录培训辅导等三种方式为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助力。第一,以公务员考试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主线。为满足学生公务员考试需求,应组建专门的公务员教学团队,开设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两门公务员考试必修课程,将公务员考试所测查的能力与素质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培养目标。固定的计划内课程,可为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积极利用网络课程强化能力训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全方位开展线上教学。尤其在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方面,要利用网络课程为其提供助益。学校可搭建真题库和试题库,随时对学生进行线上测试;坚持推送时政要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时政焦点;运用微博、直播等自媒体平台,对学生展开“每日一题”的直播。实践证明,三年不间断的网络课程拓展,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日常积累,使其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综合素质。第三,举办考前招录考试培训,强化学生的应试技能。在打好基础、做好训练的基础上,学校通过举办考前辅导的形式进行考前实战训练,助力学生冲刺,使得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率逐年升高。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基于通专结合的“六位一体”文化育警模式,体现了公安院校特殊要求和普通职业院校一般要求的有机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成才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在职业院校人文教育模式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松、邹伟.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9/c_1121004178.htm.

[2]赵克志.在庆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公安教育,2018(10):4-6.

[3]黎聪.“文化育警”:当代公安院校育人探究[J].西部学刊,2020(20):98-101.

[4]单卫华,朱慧卿,刘红霞.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山东警察学院为例[J].公安教育,2016(3):68-74.

[5]张兆瑞.警察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

(张荣靖: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