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2021年对标职业本科启动实施的系统性、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从全员激励、协同育人、单元导学、制度建设和考核跟进五个方面,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单为载体,从日常学业、课外阅读、实践教学、特长培养、体育美育和特色及加分项共6大类18项具体任务完成对学业导师的考核,动态管理学生的学业。该举措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其技能特长,达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后续发展能力、提升就业率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与管理  学业导师  人才培养

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阶段,高职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难题是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从不同层面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其中,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系统性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教育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背景

导师制由来已久,牛津大学在十四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教学相长。导师制引入中国高校后,经本土化发展,逐步具备中国特色,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层次的主流人才培养模式。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在这一领域也开始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

2019年1月,国家启动“双高计划”建设项目。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这两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就业的办学方向,其核心思想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此之后,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高职教育领域逐渐拓展到实践层面。

高职教育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计不系统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从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形式、毕业生就业层次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高职教育的导师制人才培养虽然脱胎于普通教育,但又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设计。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实施导师制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大多数只是对普通高等教育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导师制的概念性移植,在教育的内在逻辑上缺乏现实适应性,没有系统的制度设计,很难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2.运行机制不顺畅

学业导师制的推行与实践对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都有较高要求。虽然宏观上高职教育的师生比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各专业因为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不同,能够顺利实施导学任务的教师数量并不充足,甚至质量也很难保证,所以,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很难梳理清楚。在导师层面上,身份定位不清、工作范畴不准且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在学生层面上,外部压力不大、内在动力不足且针对性评价考核不强,致使导师制人才培养很难深入推进。

3.考核制度针对性不强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制度,就很难产生实际意义。对于高职教育,教育评价历来是难点,理论层面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共识,实践层面就更难统一思想。导师制人才培养的考核,需要两个层面的支撑:一是教师的工作成效考核,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可以量化的绩效考核;二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尽管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性,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考核。如果不能在考核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导师制人才培养很难真正落地。

因为存在如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职教育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仍以理论探讨居多,实际运行较少。然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学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1.学校与学院情况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有88年的办学历史,高度重视质量建设,一直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最重要的战略地位。2015年,学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办学思路从规模扩张转型内涵式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启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自国家启动“双高计划”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之后,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顺势深度推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6年,目前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下设六个专业门类,分别为应用英语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及会展策划专业。学院办学历史较短,人文积淀不深,从办学规模上属于学校弱势教学单位。2020年疫情暴发后,学院所有专业均受到严重冲击,招生下滑趋势极其严重,办学前景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于2021年12月全面启动基于“三金”策略协同育人理念的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目前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2.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基本理念

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为了摆脱招生困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抓手,提前对标职业本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1)全员激励。为了全面提升师生激励力度,从师生两个层面进行选择并打开上升通道,把入选导师分为金领导师和普通导师,把学生分为门内学生与普通学生,强化师生的归属感。

(2)协同育人。为了保证学业导师制落地生根,产生实效,学院以党建为统领,把学业导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学业导师负责学业、辅导员负责思政导航、班主任负责行为养成,三者互有分工且互补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最终实现了党政齐抓、共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3)单元导学。每个导学单元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根据自愿平等原则,在教研室和学院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实行师生互选,并签订培养协议。为了保证导学质量,从制度上划分导学单元,导学单元为动态学习组织,可以自由出入,原则上每20人为一个导学单元,每位导师最多完成两个导学单元。

(4)制度建设。为了保证学业导师制能够真正产生实效,学院先后出台了《学业导师实施方案》《学业导师制暂行办法》与《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全面规范学业导师的各种行为,明确了导师的工作任务与考核办法。

(5)考核跟进。学院内部专门设置督导室,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单为载体,从日常学业、课外阅读、实践教学、特长培养、体育美育和特色及加分项6大类18项具体任务对学业导师进行考核。学生的学业为动态管理,其考核结果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3.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工作思路。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切入点,以学业成绩单为载体,以导学单元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制订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

第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从“教师强迫学”到“教师导学”,再到“学生主动学”的根本变化。第二,以学业成绩单为载体。立足学生的真实学习现状设计学业成绩单,每月上报一次,导师依据成绩单督学,督导则据此督教。第三,以导学单元为基本教学组织。导学单元主要是课余学习,可以打破正常的教学编班,导师是主体,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独立开展定向导学培养工作。

(2)基本原则。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要严格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党建引领,“三全”育人。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是推行学业导师制的前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第二,坚持“五育”并举,一专多能,全面发展。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现状,学院设计的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养成为主线,涉及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第三,坚持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重新设计了学业导师、辅导员与班主任三种角色的责任分工,各有侧重,且要互相配合。第四,坚持过程管理,综合评价,结果导向。过程比结果重要,综合素养比学业成绩重要。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注重结果但不局限于结果,更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养成。

(3)工作目标。以学业督促为抓手,以培养习惯为重点,以成人成才为目标,大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导师聘任,包括导师的选聘与导学方式两个层面。第一,导师聘任。一是导师的资格认定,以职称和学历为基本条件,把导师分为金领导师与普通导师。金领导师要求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普通导师要求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二是导师的选聘。学业导师每年聘任一次,按照“导师自愿申报、教研室初审、学术委员会审定、学院党政联席会确定”的基本程序,确定后颁发学业导师聘书。初次确认由个人申请、教研室推荐,学院综合考评后聘任,以后每年根据上一年的实际工作成效进行选聘。每年选聘人数不超过具有导师资格总数的二分之一,其中金领导师不多于五分之一。

第二,导学方式。一是学生选拔。原则上全员导学,按专业分类分层双选,入选学生分成若干导学单元。金领导师选拔学生不超过100人,普通导师选择学生人数不限。在学习过程中,导师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淘汰,学生也可以申请退出。二是导学方式。学业导师制是学校正常教学的有机补充,主要切入点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导师弹性安排导学工作(课堂学习之外的任何时间),自由安排导学方式(如线上或线下、个别谈话或集中会议等),自主决定导学场所(教室或宿舍、学校或企业)。

(5)学业导师的工作任务。学业导师具体导学任务包括6大类18项具体项目,暂定的学业导师绩效考核表如表1所示。

第1类,日常学业,具体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三年学习规划、学年学习计划、课程学习成绩4项内容,督促学生高效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

第2类,课外阅读,具体包括每月图书借阅、学习笔记、学习竞赛等3项内容,督促学生扩大知识面,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

第3类,实践教学,具体包括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社会实践活动5项内容,确保学生完成技能培养,提高职业素养。

第4类,特长培养,具体包括专业社团活动与特长兴趣培养2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参与度,使其提高自信心。

第5类,体育美育,具体包括课外运动及体育锻炼、志愿者活动、审美艺术活动3项内容。这不仅是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旅游行业的特殊需要。

第6类,特色及加分项,具体包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学习奖励与特长奖励,包含但不限于创作、论文、项目、专利、证书等。

(6)考核评价,具体包括学业导师与学生两个层面的考核。

学业导师实行月考核,年度总考评。学院督导组收集基础资料并完成月考核,学院考核小组完成年终考核。具体考核对标6大类18项具体的导学任务,各项指标动态赋分,每学年初根据上一年导学实际确定本学年赋分比例,年终汇总导师得分。导师的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金领导师可获得荣誉证书,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违反《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出现工作事故且造成不良影响、导学质量严重不合格、学生投诉经诫勉提醒后仍不改进等情形之一者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

20230330100515155-73-14a7d.jpg

学生的考核以学业成绩单为依据,每月收缴汇总一次,以导为主,以强制约束为辅,以学习积分为基本形式。学习结果作为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发放、先进评选的重要参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学业导师制高度强调言传身教,要求导师与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师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4.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成效

自2021年12月4日启动学业导师制以来,不足半年就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破冰。学业导师制是遵循教育规律,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的一次破冰之举。因为假期与疫情的影响,导学活动目前只做了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两个月,从已经收集到的学业成绩单来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导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空前高涨。第一批入选的18名学业导师与145名学生签订了导学协议,仅12月一个月,就完成了专项导学活动近百次。所有导师与门内学生都进行了单独谈话,制订了较为详细的导学计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较大提升,普遍制订了学习计划,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两项指标提升极其显著;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较快;参与社会实践与特长培养的学生明显更加主动。

(2)脱困。学业导师制是旅游与管理学院结合办学实际推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是一项系统性教育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摆脱招生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16年底,应用英语专业为了扭转招生困境,率先开展学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数据证明,这项改革制度对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专业的社会影响力等效果特别显著。例如,2019年赵小虎同学获得英语口语国赛一等奖;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也连年增加,2016年专业招生人数只有13人,2019年为39人,学业导师完成一个轮回之后,2020年的招生人数快速增加到91人,2021年再次增加到109人。2021年,学院启动学业导师制度之后,2022年第一次招生(单独招生)规模较上年增加了50%以上。

(3)推广。在总结应用英语专业五年来学业导师经验的基础上,旅游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经过充分讨论,不断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于2021年10月在全院范围对所有专业推广学业导师制,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都有明显好转。因为导师管理严格,管理的面又宽,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早晨晨读与晚上锻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课堂上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少,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也渐成习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图书馆成为更好的选择,一切都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业导师制是旅游与管理学院2021年推进的一项综合性教育改革活动,目前处于第一阶段的探索推进期,尚无系统性经验,效果也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但从阶段性实践成效与发展趋势来看,该活动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平国.高职院校建立思想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0):82-83.

[2]廖坚.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25):213-214.

[3]曾芸芸.“学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培养新模式[J].《东西南北,2018(24):149.

[4]胡英华,屈克英,刘洪庆.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246-248.

[5]张理.高职院校实施学业导师制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66-67.

(王红相、苟小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