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是指有听力障碍的学前儿童佩戴合适的听能辅具(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康复教育的一种形式。目前在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有很多的学前听障儿童经过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后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和正常听力的幼儿一起接受保育、教育的早期融合教育。通过融合的方式,学前听障儿童在语言、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融合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质量。

但是根据目前学前听障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家长的反馈来看,学前听障儿童在融合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学前听障儿童实现全面康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真正实现融合教育的目的,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以期能为更好地实施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提供参考。

一、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听障儿童方面

由于幼儿园人数比康复机构多,环境也比较嘈杂,学前听障儿童聆听老师和同伴的言语声就变得相对困难,时常出现听不到或听不清楚对方的语言或者游戏规则,导致学前听障儿童在参与集体活动时显得比较被动。和同伴交往时,由于学前听障儿童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导致同伴有时听不懂或不能完全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而当学前听障儿童听不懂同伴语言时,不会使用请求重复、证实部分信息等沟通策略,进一步地加剧了沟通交流的不畅。

(二)融合幼儿园教师方面

目前有些融合幼儿园教师对接纳听障儿童入园还有些顾虑,主要表现在:一些融合幼儿园教师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在听力学、心理学、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课程设置和设备应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等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学前听障儿童语言表达不够流利,集体活动中有时比其他小朋友反应慢,而教师常常将学前听障儿童和听力正常儿童同样对待,对其特殊性和特殊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对其在听觉、言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给予帮助。学前听障儿童佩戴了助听设备,没电的时候需要教师协助更换电池。在参加有些户外活动时,学前听障儿童佩戴助听设备要注意安全。这些问题让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听障儿童的入园加重了他们的教学负担。因此,有些学前听障儿童看似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实质上只是在形式上被接纳而已。

(三)学前听障儿童家长方面

学前听障儿童家长都希望孩子尽快康复,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的表现主要有:孩子能听会说了,和正常听力儿童在一起上幼儿园就是回归主流,自己也可以放轻松一些,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就可以了。有些学前听障儿童家长只关注孩子知识方面的学习,放松了对孩子的听能管理、聆听习惯、言语发展、沟通交往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因听能管理不到位,孩子在幼儿园有时出现助听设备没电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在集体活动中听不到或听不清,个人表达不准确或不清晰,影响了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部分家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看到听力正常儿童的表现,常常会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感觉自己孩子在各方面都和听力正常孩子存在差距,因此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对自己孩子提出过高要求。特别是在言语清晰度方面,学前听障儿童家长每天反复给孩子纠正发音,导致孩子对发音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影响了孩子语言发展和交流的愿望。

二、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融合教育安置机构之间的衔接不完善

目前,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呈现多元化模式,有独立的学前康复机构、特教学校附设学前康复机构、融合幼儿园等多种安置方式。但是各个安置方式之间的衔接还不够完善,交流不够充分。听障康复的专业人士对融合幼儿园教师的指导跟不上,导致融合幼儿园对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训练情况了解不够,资料掌握不全。康复机构进入融合幼儿园的少,部分学前听障儿童集体活动中听觉、言语等个别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没有进一步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结合得不够充分。

(二)个别化训练计划针对性不强

资源教师给学前听障儿童制订的个别化训练计划不够具体、详细,且针对性不强。学前听障儿童在资源教室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短,一周只有一次甚至没有。有些学前听障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只能回到康复机构进行个别化训练。

(三)部分融合幼儿园对学前听障儿童接纳度不够

部分融合幼儿园没有认识到学前听障儿童首先是一名儿童,他们有着和听力正常儿童一样的需求。特别是他们经过听力补偿、听觉和语言康复训练后,可以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幼儿园对学前听障儿童和正常听力儿童的接纳度和认同感还是不同的。他们觉得听障儿童和其他小朋友有一定的差异,常常在教学活动中降低了对学前听障儿童的要求,只是在生活上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照顾,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特别是学前听障儿童佩戴有助听设备,幼儿园教师希望他们以安全为主,避免参加运动性强的游戏,这导致学前听障儿童常常也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强,学不会,最后逐渐变得不够自信。

(四)部分学前听障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不足

部分学前听障儿童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家长认为孩子有缺陷是自己的错,对孩子过分溺爱,平时很多事都替孩子做。当学前听障儿童和正常听力孩子交往时,家长怕孩子被人瞧不起,怕孩子吃亏,常常给孩子买很多玩具,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家玩。这些做法使孩子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得不到有效锻炼。在幼儿园融合教育过程中,学前听障儿童也习惯于依赖他人,不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愿望。

三、针对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安置机构之间要做好衔接和沟通

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和幼儿园等各安置机构之间要做好衔接和沟通工作,以使学前听障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得到满足。特教学校、康复机构要和融合幼儿园教师多联系,认真学习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对每名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和回访,建立接案咨询、个案、心理和教育诊断、个案综合分析、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评估和鉴定等一整套服务。根据每名学前听障儿童的发展状况,制订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积极落实。在融合教学中,碰到学前听障儿童存在问题要协同听力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进行会诊,以确保每一名学前听障儿童在保育、教育、康复多方位结合的方式下,全面健康成长。

(二)建立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建立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使学前听障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得到满足。融合幼儿园集体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差异。例如融合教育中教师应把学前听障儿童安排在距离教师较近的活动区域,让他们听清楚老师的讲话内容;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合作、平等互助的友好氛围,鼓励学前听障儿童在互动游戏中积极表达、耐心聆听、认真回应,以提高大家对听障儿童的认同和接纳程度。对听力正常儿童来说,帮助和接纳学前听障儿童,更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担当。个别化教学中,资源教师要认真评估学前听障儿童在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各领域的发展水平,制订合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结合集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技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前听障儿童提高,进而逐步实现全面康复目标。

(三)帮助学前听障儿童家长树立信心

通过融合教育培训、宣传、家长进校园等活动,帮助学前听障儿童家长树立信心,让家长正确认识融合教育,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认真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不适应,客观看待孩子的发展,有合理的期望值。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以达成教育共识,共同为学前听障儿童创造融合教育成长环境。

(四)对学前听障儿童进行社会技能训练

当学前听障儿童能听会说之后,在融合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和其他人互动交流了。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多对学前听障儿童进行社会技能训练。例如可以通过绘本学习,让学前听障儿童理解故事人物的角色互动和情绪表达;积极创设情境,给学前听障儿童正确示范,让他们理解对话的含义,努力模仿练习,深入体验生活中各种互动和沟通交往策略。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认真倾听学前听障儿童的想法,同时多鼓励学前听障儿童多倾听他人的表达。在倾听、等待、轮替、表达中,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当教师和家长看到学前听障儿童积极参与互动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与人交往的信心。

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全面推进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听障方面的专业人士和融合幼儿园的不断合作,认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积极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合作教育机制,科学设置安置机构和人员,加强督导。及时解决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保障学前听障儿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