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从幼儿园毕业迈入小学,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整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将经历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适应期。为了能够帮助幼儿顺利走过人生的这一个重要转折点,科学适宜、切实有效的幼小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应积极对接,深入挖掘周边可以利用的综合的教育资源,集合更多的力量共同帮助幼儿完成这一转换阶段的身心及多方衔接。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他们在过渡期的情感焦虑、心理压力等不适情况,最终以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更快、更自然地适应新的学习阶段。

目前,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回归公平、科学、适宜、本真的教育环境,给孩子和家庭减轻负担和压力,国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明晰了科学的方向,明确提出了“双减”政策,各幼儿园积极响应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坚持把幼小衔接的理念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年龄段和全过程,聚焦“四个衔接”(动态衔接、深度衔接、合力衔接、精准衔接),以科学理念为指引,以幼儿发展为核心,以多方协作为支持,全力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人生转折的第一步,为他们日后的学校生活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同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一、动态衔接,坚持贯彻科学理念

(一)自上而下,分层研讨衔接主题

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名校+”结合各自园所的教育活动和园所特色实际,对标相应文件,制订了具体可行的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常态化、动态化的教研活动和教育沙龙,探讨如何缩短幼儿的衔接坡度,为他们的适应期提供有效帮助。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幼小衔接相关的活动内容全面、合理、融合地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重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方面的素质准备,疏通幼儿进入小学前的良性引领渠道。

(二)打破定势,各年龄段共同参与活动

要打破“幼小衔接只在大班进行”的固有思维,将衔接理念下沉至幼儿园全部年龄段。通过教研活动,集聚各年级组教师智慧,基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组织活动,比如小班开展“好习惯早养成”系列活动,引导小朋友自己拿放水杯、正确洗手、有意识排队、整理衣物和玩具等,做到并且能够做好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中班和大班开展“我要上小学”等活动,以生活化、趣味化、自主化的形式,使幼儿在学习品质、生活习惯、运动健康、社会情感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三)巧用环境,点滴中渗透衔接意识

遵循“环境即是教育”的理念。大班的主题墙会设置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内容,师幼共同收集并创作与小学相关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等内容,通过观察、对比等,用绘画、手工等进行展现。在与同伴和老师共同收集材料、自由创作表达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帮助幼儿感受到了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同伴交往等方面的不同,还在心理层面帮助幼儿打下了未来适应小学生活的基础。

二、深度衔接,一日生活助力幼儿发展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将幼小衔接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游戏、学习、运动等多种活动,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区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相结合,等等,以多种形式深度进行幼小衔接,助力幼儿成长。

(一)生活化的经验积累和储备

小学和幼儿园方方面面的不同构成了一日生活的整体差异,在小学,学生知道和遵守许多规则,设计贴近生活、有趣生动的教育活动等,能帮助幼儿获取和储备基本经验,从而引导幼儿的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帮他们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

在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可以通过喝水、铺床、穿衣服、整理书包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设置情境加强幼儿对时间的直接感知,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同伴合作、参与体验等增强幼儿的独立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养成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在这些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幼儿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掌握人际交往方法,这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到了小学时因忙碌而产生的丢三落四或漫无目的不适应问题。

(二)体验化的幼儿活动和实践

幼儿作为幼小衔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工作的主体,需要以融合化、持续化的教育浸润和直接化、体验化的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因此,可以开展针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生活习惯、社交能力、情感管理等方面的主题活动,比如科学游园会、图书漂流、跳蚤市场、诗词大会、经典诵读、红歌会等,通过参与社团和公共区域部室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常识,提升素质,帮助他们在内心积淀着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后能以愉快状态融入新阶段的生活学习。

(三)趣味化的运动锻炼和提升

健康的身体是幼儿成长的基本前提。上小学后,幼儿会参与更多类型的体育运动,难度和强度也有相应提升,这就要求幼儿园时期的健康活动要考虑到幼儿全面、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对经典健康活动进行园本化改造,同时根据形势、内容、文化等不同要素进行创新,形成特色,以期在保证幼儿基础动作和运动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四)自主化的个人管理和习惯

进入小学后,幼儿感觉不适应的方面有很多,而自主、自觉的个人行为与情绪管理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在这个适应期内,幼儿需要处理更多的自我事务,而且在较长的时间段内没有老师的辅助。因此,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生活养成活动,在自然的情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将有助于他们更为顺利地走过适应期,避免不必要的生活冲突和困难,有利于幼儿自信、向上、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合力衔接,多方协同积极参与

没有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不能形成合力。在做好幼小衔接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对周边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发挥好社会与家庭的桥梁作用,并积极做好幼儿家长工作,不断丰富、拓展和发挥家园共育、社区共育的形式和作用,将社区与家庭资源作用最大化,通过多方协同,共同帮助幼儿平稳走过幼小衔接这一过程。

(一)家园合力一起做好幼小衔接

通过家长会、班级群、面谈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相应的内容,定期为家长推送与幼小衔接相关的文章,通过对幼小衔接的科学解读,减轻家长思想上的压力。通过半日开放及线上分享活动,邀请家长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在园时的生活学习,直观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在这种面对面体验、心与心交融的沟通中,形成彼此理解、相互信任、携手合作、共同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态势。

(二)专家引领,引导家长走出幼小衔接误区

通过家长学校邀请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学前教育专家、名师走进幼儿园开展专题讲座等,充分发挥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对家长在教育专业性方面的指导作用,从教育理论、实例分析、具体做法和预期效果等方面,切实扭转一些家长过度强调知识储备的认识偏差。

(三)挖掘社区资源,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生活体验

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大环境,也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可以组织幼儿进入社区进行拓展性活动,比如通过走进超市、参观消防队和交警队等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懂得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帮助幼儿对自己、他人、社会有更深的认知,体验奉献、关注、服务他人的经验,进而形成责任意识。通过走进社区活动,幼儿会主动浇灌树木、捡垃圾、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美化健身设施、打扫休息室等。这些真实的体验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生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精准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

(一)主动联系小学,缩小差距

西安高新一幼“名校+”注重加强校际间的合作,通过主动与小学联系,一方面是“请进来”,邀请小学教师来为幼儿讲解小学的一日生活,对幼小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能更加明晰幼小衔接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幼儿园组织“走出去”活动,带领幼儿到就近的小学进行参观,通过实地观察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学习、感受小学校园氛围,树立自信,做好心理准备,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

(二)了解家长需求,按需指导

通过园内调研及时了解家长实际需要,根据家长的不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及专家咨询活动。通过邀请小学的一线教师针对家长真正关心和关注的实际问题开展系列讲座,比如学习习惯的养成、专注力的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科学做好小学准备等,帮助家长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在家庭中持续帮助幼儿不间断成长。同时要坚持进行家长访谈工作,通过个别沟通,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运动、同伴交往、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基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实现精准定位、跟进服务。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