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音乐学科关于四大艺术实践的内容之一,“创造”也是集音乐教学中“联系、表现、欣赏”等艺术实践内容于一体的探索与呈现,“创造”更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载体。相较于西方国家音乐创造教学较为成熟的模式,我国的音乐创造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年龄跨度较大、认知不完善的小学阶段,音乐创造教学一定要找到针对小学阶段创造教学的科学模式与有效策略。

一、了解学情,结合生活,激发创造动机

(一)分学段,有效沟通创造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1~2年级、3~5年级、6~7年级、8~9年级四个学段。相较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各学段涉及“创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调整。以小学段为例:1~2年级为发现身边的音乐,3~6年级为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及编创与展示。

在开展音乐创造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先根据学段特点提出创造性话题,并提供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创造的细节与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形成团队解决困难,在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聊生活,激发短期动机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找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短期音乐创造动机。

1.朗朗上口的广告歌曲

首先,使用现成且简短的广告词,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动机。其次,教师向学生阐述广告的作用,并确定学生作品的风格。由小组展开创作研讨,形成短小精悍的广告歌曲。最后,在展示中进行多维评价,并完成改进任务。

2.学科融合的古诗新唱

现在很多流行音乐的创作人会结合古诗词进行旋律创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知否知否》等旋律创作就十分有影响力。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将歌曲引入教学,在语文课本中寻找合适的诗词进行创作。比如,1~2年级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学具,为古诗《春晓》《鹅》创造音响效果;3~6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曲式,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创作旋律。

3.音乐现象激发音乐创造

音乐现象主要是指音乐对生活或社会产生的影响。比如,生日聚会上演唱的《生日歌》、结婚典礼中播放的《婚礼进行曲》、动感的广场舞歌曲、弘扬爱国精神的红歌、鼓舞士气的军歌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音乐现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场景,然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作音乐旋律,并精选表演。比如,教师创设“课间操期间,全校师生在操场上整齐且快速散开至指定位置”的情境,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简单的重复性旋律,加上节奏感强的进行曲风格”能够满足创设情境的需求。最后,在实际做操的环节中,检验音乐现象的有效性。

(三)论能力,保障持续参与

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增长及创造能力的提升,会逐步将短期动机转变为长期参与音乐创造活动的爱好与理想,这个时候的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而也会形成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

二、始于模仿,成于联想,提升创造素养

(一)始于模仿

模仿虽然不是创造,但却是让学生了解创造的重要环节。历代的音乐人,很多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因此给学生模仿的机会,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尝试创造,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消除“音乐创造”在人们心中高不可攀的固有印象。

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龙的传人》等作品中不同乐句之间的创作,使用了“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学生可以在创作一个乐句后,模仿使用“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完成其他乐句,最后将其整理成一首完整的曲子。

经典歌曲《生日歌》《幸福拍手歌》中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学生可以模仿旋律进行创编,如创作出五言或七言的古诗旋律。经典打击乐《老虎磨牙》《鸭子拌嘴》是小学阶段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打击乐器具备演奏难度低、种类多、音色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打击乐,模仿《老虎磨牙》《鸭子伴奏》创编自己喜欢的音乐故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已创作完成的主题基础上,模仿经典的三部曲式、有趣的回旋曲式、个性的变奏曲等创作音乐。

(二)成于联想

在模仿创造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展开联想的机会及充足的创造时间。必要时,我们可以让兴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创作小组,教师给予理论上的协助与技术上的支持。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讨论并尝试自主创造,多维度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比如,低年级自主创作的运动会“助力歌”,高年级自主创作的“班歌”,都让学生获得了满满的音乐创造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创造:一是从学生最拿手的学科入手,敦促他们进一步展开联想,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技巧自主完成歌词的创编。二是由学生自己确定作品的基本风格。三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旋律,帮助学生用乐器快速呈现内容,然后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悦耳的旋律。四是正确对待记谱,记谱是为了作品的记录与传播,但记录与传播的方式因时代的发展,早已不局限于纸笔的记录。特别是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要为了记谱,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灵感与热情。

(三)提升创造素养

相较于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单项素养的提升,音乐创造可以通过读谱与记谱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通过聆听与对比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通过旋律的创作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通过歌词的创作来提升学生的文学表达素养,通过音乐表演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因此,音乐创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引导促进,科学评价,实现音乐教育典范转移

(一)教师要成为创造的典范

相较于模仿高高在上的音乐家,模仿身边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更具现实意义。教师介绍音乐作品时,他以独白的方式进行讲述,那是一种灵感的迸发、动机的形成、困惑的停滞、方法的总结。这样的授课,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创作的过程,还能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完成音乐创造。

(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进行科学评价。科学且合理的评价,不但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完成音乐创造,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程度。《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我们就着手设计了能够衡量学生音乐创造进度与成就的“小学生音乐创造实践素养测评表”。

(三)实现音乐教育典范转变

在学术范畴中的重大改变被誉为“典范转变”。结合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授课模式也由传统的“集体教学”转变为“单元组学习”或“个性化辅导教学”。这些教育典范转变,让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得到了快速成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探索与总结,音乐创造教学也由“学习识谱”转变为“理解音乐”,最后直至转变为“音乐学习促进个人成长”。音乐创造教学内容,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从“主题创造音乐”转变为“传承经典创造音乐”“最酷流行音乐创造”“异域风格音乐创造”等多元化的创作内容。我们的目的和初衷,无非就是让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创作灵感并完成个性化的音乐创造。

当今时代,小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其他学科越来越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师必须认识到音乐创造是教学中重要且必须要有的教学内容,不能任意放弃,更不能视而不见。本文探讨的小学阶段音乐创造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是经过研究与实践得出的,教师可以把它作为音乐创造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