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学科中,有一种“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一个极细微的变化往往能带动整个系统的结构性变化,进而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评价往往就是蝴蝶的“翅膀”,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音乐学习的创造性。有时候,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认可的点头都会在学生的内心掀起波澜,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在音乐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多一把评价的标尺。

一、丰富评价内容,关注个体差异

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方式。传统的音乐评价,往往是从唱歌是否动听、乐理是否理解等方面进行,这样的一种评价比较狭隘,评价内容相对简单、薄弱。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音乐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尤其是要拓展音乐评价的向度,让评价的指标更丰富,让评价的维度更多向。教师要充分发掘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让音乐学科不仅评价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更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更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

丰富学生音乐评价的内容,还要制订评价的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切忌“一唱定乾坤”,而是要着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比如,教学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打掌掌》,尽管整首曲子只有三种音符,但它没有机械地遵循四二拍的节奏特点、强弱规律。在歌曲中,从第二句起就形成了四三拍的节奏规律,打破了原来的恒拍节奏。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从而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有一种摇摆感、动态感、节奏感。笔者不仅评价学生的歌唱水平、状态,更评价学生的律动表现,评价学生对整首曲子的节奏理解、表现等。这样的一种评价,丰富了学生的表现内容,整体的音乐元素随着学生的表现被赋予意义。

丰富音乐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作品的音乐性,更要关注作品的科学性、人文性。在音乐评价的过程中,音乐知识与情感、元素与非元素、内容与形式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以评价为核心的音乐教学,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音乐感知,进而深化学生的音乐感受和体验。

二、丰富评价形式,增进个体认同

评价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评价的形式,采用纸笔测试与音乐表象相结合的方式,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甄别功能,注重评价的促进功能、发展功能。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评价的主体自然应当多样化。教学中,只有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形式,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才能让每一朵花儿都绽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生评、共评等不同的主体,也可以采用观察、提问、抽测等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内容的丰富、评价形式的多样,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自我调节。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学生的表现过程。其中,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这两种方式要贯穿于学生音乐学习的始终,评价应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质为基点。比如,教学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的《小狗圆舞曲》,教师引导学生听音乐,然后让学生展开相关表演。通过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能促进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外延。不仅如此,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如有学生认为,第一段旋律非常欢快,犹如小狗在快乐地玩耍;第二段旋律很优美,犹如小狗玩耍累了在休息;第三段似乎又热闹了起来,仿佛小狗恢复了体力,又闹腾起来了。

通过评价,不仅能让学生愿意去听、去想,而且还乐于总结。丰富的评价形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视界,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辨析力。在多样化的评价中,学生有效把握了作品的内涵、意境,催生了音乐思维,丰富了音乐想象。

三、丰富评价技巧,促进个体提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师不仅要丰富评价内容、形式,而且还要丰富评价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及时跟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对学生的实际学情有切实的把握。如对于音乐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于音乐表现不突出的学生,教师要以不打击学生自信心为前提给予巧妙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少用模糊性语言,如“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等,要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具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得到提升。

以《来和我划船》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不同于意大利南部民歌,有着典型意大利北部民歌曲调的特征。相对来说,它比较流畅、生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突出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二是让学生想象歌曲中的优美画面。借助多媒体课件,笔者呈现三个场景:一是活力操场,二是国庆阅兵,三是湖上泛舟。在此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场景,融合奥尔夫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曲。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表现:有学生表演拉桨的动作,有学生表演推桨的动作,还有学生将拉桨动作和推桨动作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适度介入,有效点拨。如学生哼唱第三句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这一句的哼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通过评价,让学生在哼唱的同时,体验歌曲的画面感。在课尾,教师可以加入一些乐器,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具律动感。在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

丰富评价技巧,就是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蕴含情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音乐为先、经验为本”的要求,不断积累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丰富学生的音乐感性认识,升华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从而立体性地建构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丰富评价体验,引领个体成长

音乐教学评价的根本性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评价这个工具,丰富学生的体验,增进学生的感受,从而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音乐评价,不仅仅要着眼于增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也不仅仅着眼于丰盈学生的音乐精神、音乐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增进学生的音乐体验,润泽学生的音乐生命。通过评价,让学生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智力或者智力组合”。在音乐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标准化评价方式,多一把尺子、多一个标杆、多一个评价底线,打破单一化、统一化、同质化的评价禁锢,用多维度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正如著名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以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是铁道游击队的插曲,是建党100周年“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创作的。在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笔者引导学生用单手画弧线来体现微山湖的一种宁静,体现战士们胸怀的宽旷和豁达,让学生用声势动作体现战争的激烈、战士战斗的英勇。对于学生的表现,笔者的评价不是囿于一隅,而是从多个向度展开。如歌唱得怎样,动作表现得怎样,对歌曲理解得怎样等。在评价过程中,将学生的声势动作与乐曲的旋律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深化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达到了以乐感人、以乐化人的教学目的。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评价。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音乐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蓄积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质,发掘学生音乐学习的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中获得视野的扩宽、精神的丰盈、生命的润泽。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张言